酥白肉来源于鲁菜,但却在大连和整个东北地区流传甚广,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它就是大连宴席上的一道常见的甜菜。
酥白肉的起源已不可考,它最早见于鲁菜菜谱,酥白肉的“挂浆”烹饪方法是鲁菜特有技法。大连人以闯关东的山东人居多,大连菜以鲁菜为根基,酥白肉在大连落叶生根也就自然而然了。
大连人记忆中的酥白肉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无论是民间办席,还是在国营饭店,酥白肉都是菜单上的当家菜。当时出版的几种大连菜谱上也都少不了酥白肉。对于70后一代,酥白肉是儿时的美味,梦中的甜品,品味的不仅是肉的酥香,还有美好的童年记忆。
酥白肉更是一道烙印着时代印记的菜。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肚里油水少,常以席面上肉类菜的多少来衡量酒席的档次,以全肉席面为贵,称“肉打滚儿”。那时买肉不像现在精肉、里脊随便选,要哪块来哪块,办席都是自家杀猪或到肉铺里买宰杀好的全体猪带头、蹄、下水,厨师把猪肉按菜品所需分档取料,物尽其用,最后用剩下的“脊膘”(猪通脊下面的肥膘肉)切成刀背儿般的厚片,挂糊油炸、挂翻沙糖浆,做成一道酥脆香甜的“酥白肉”,受到人们的喜爱,后来又演生出各式“酥白肉”;挂浆后撒上白糖叫“冰霜白肉”、挂浆后撒上冰糖末的叫“冰花白肉”、挂浆后再晾凉称“琉璃白肉”……,是困难时期人们的“解馋菜”。
酥白肉虽然是用猪肥膘肉做的,但吃的时候一点也感觉不出来有肥肉的存在,外酥内绵,甜香软嫩,闭着嘴嚼,味在鼻子里打转。酥白肉做法简单,却是个火候菜,内里讲究也不少,听老师傅说,猪肥膘肉一定要选猪脊背处下方的大快肥肉,四四方方,一斤左右,均匀切出长条大片十四片,厚度自己掌握,一斤肉出十四片是老规矩。而在炸制的时候,肉片要保持长条形状,不能变型,欲焦未焦时捞出控油,锅擦干净,微火炒一把芝麻,有响声即熟,离火倒出。宴席上酥白肉上桌是与锅包肉挨着的,这也是规矩,只是不知道缘由了。
酥白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逐渐在大连消失的,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变化,又是肥肉又是挂糖浆的酥白肉也就淡出了餐桌。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