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西县兰河乡长虹村,每到周六早晨,村民们,都早早的从家中把自家的蔬菜送到集中的收购地点进行分类、称重、装箱、贴签,做好屯小菜运输销售的前期准备。 说起这件事情的组织者,就不得不提共产党员杜亚东,他牢记共产党的使命,永葆共产党员本色,拉动长虹人共同走上致富路。 提到杜亚东卖菜的故事,还要从2014年说起。“当时我在哈市从事教育行业,周围很多同事都没有去过农村,尤其向往农家菜园,于是我就把他们带回到了我的家乡长虹村开始种菜体验生活。
杜亚东说。 “从自己去种到收获再到食用,同事们再次体验到了童年的味道,且使用农家园菜炒出来的菜香味浓郁、回味无穷,但是1亩地菜园的蔬菜产量无法消化掉,也没办法储存,吃的可口的农家菜反成了甜蜜的负担了”杜亚东说。
一边是拥有大批要被扔掉的绿色、健康无污染的农家小园菜的农民,一边是需求健康、优质、绿色的新鲜蔬菜的哈尔滨市民,杜亚东和他的同事想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想法一经落实就遭到了不理解“农村的菜都是这样啊,自己家小园,不费什么力气,平时也就是浇浇地、刨刨垄、架架秧,成熟后自产自销,吃不了就送人,这东西也不值钱,还要拿到省城去卖,这不是瞎整腾么”。 面对着乡亲们的质疑,杜亚东和同事们挨家挨户的做起了工作 “我们会保证销路和收益,我们的蔬菜有自己的农家特色,我们也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所以绝对不愁卖,期间不需要大家支付任何费用,百分之百让咱们百姓受益。”
一句掷地有声的承诺,百姓们相信了。 收菜的问题解决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前期市场销售的先入为主,城里人都喜欢个头小,品相好、颜色艳的菜,可乡亲们的农家菜却是个头大、分量重、品相丑陋的菜,杜亚东心中的市场认可度并没有实现,这让杜亚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解决卖菜问题,杜亚东和他的同事自己拿市场上买的大棚蔬菜和农家院产的纯绿色蔬菜动手烧制比较,直接拿给哈市的亲戚、同学、朋友试吃。而且为农家小院的蔬菜打出了“屯小菜”特色品牌,在每户订购箱打上来源农户的姓名、电话、地址,从源头上给予消费者最大的安全感,最终一传十、十传百,屯小菜在哈市有了名气。 “从4月中旬到7月初,2个半月的日照和自然成长培育出的农家菜口感好、味道浓郁,远胜于市场销售的大棚菜, 品种涵盖日常餐桌上的茄子、辣椒等20多个品种,深受哈尔滨市市民的喜爱。”杜亚东说。
再好的东西也有卖不出去的时候,城里人的消费习惯千差万别,屯小菜出品的农家菜往往是众口难调,一个菜品滞销,另一个菜品供大于求的事情时有发生,杜亚东团队的前行路上又遇到了巨大的阻碍。 “那时候真的是慌乱了,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跑遍了哈市的小菜点、大市场都不接受这品相不好的农家菜,当时甚至也想过沿街贩卖,有一刹那竟闪过放弃的念头,最后在自己逛早市的偶然一次机会,发现有很多周边郊区零散农民贩卖才决定效法,但是我们都是老师,城里人从衣着和谈吐中不相信我们,最终在反复的解释下,真心和实意打动了城里人,菜终于卖出去了,那一刻,我们几个汉子一起抱着哭了起来”杜亚东说。
做生意都是为了赚点钱,可杜亚东的团队却什么都没有得到,除了周六定期收菜,货运到哈市,借助物流链,当天第一时间配送外,杜亚东和团队在其余时间都在想办法拓展销路、发展农户数、优化需求链。而支持杜亚东和他们同事做下去的唯一动力,只是因为当初对老乡们的一句承诺。
虽然整个过程很艰辛,但杜亚东却感觉到非常欣慰。 “我是从长虹村走出去的,虽然事业上有了点小成绩,但是我的乡亲们还是很贫困,对于他们来说,用自己的农家菜换点西瓜吃就很幸福、很开心,我只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了一下,但是当事情做起来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意义”杜亚东轻描淡写的说。
如今,屯小菜已经在长虹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每年7、8、9三个月集中供应,供应量达到40吨,经济效益10万左右,三年时间已经受益农户达50户,户均收益3000元。 “我自己的规划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屯小菜,都能知道屯小菜是出自农家小院,采用最原始、最古老的摘培方法生产出的应季蔬菜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屯小菜队伍中来,不论是种、运、销都需要农民队伍自身去发展和壮大。”杜亚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