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时刻12月12日讯(融媒体记者 张晨 孙文龙 海阳台 隋鸿颉)在海阳市传统婚嫁习俗里,有一种传统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海阳喜饼。过去,农村谁家办喜事,家中都会烙上一锅锅的喜饼,分发给亲戚朋友,代表着喜庆、团圆之意。随着时代的变迁,婚礼习俗也发生变化,但结婚时分发喜饼的习俗却沿袭至今。今天的寻找老味道,咱们就来说说这喜饼。
王于伟是海阳喜饼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从2012年开始和表弟开了这家店,开始制作喜饼。他制作的喜饼保持了老一辈喜饼的制作方法,不是采用现在大多数人用的烤箱,而是用大的电饼铛。这样既可以保持老辈儿大锅喜饼的口味,又环保。
王于伟小时候,就听姥姥讲关于喜饼的故事,姥姥对喜饼的感情有着革命友谊在其中,妈妈每年祭奠姥姥的时候都会带去喜饼。
自己选择做喜饼,起初王于伟的妈妈是不赞同的。
海阳喜饼的制作工艺同样很考究,要使用精面粉、鸡蛋、白糖、花生油和酵母五种材料,尤其是花生油,必须是海阳大花生压榨油!制作时要把鸡蛋打到盆里,与花生油、白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发酵,发酵完成后,用手揉制成圆形,进行二次发酵,等到面团大小适中,软硬程度合适时,喜饼算是完成一半了,接下来就要入锅烙制。
喜饼好吃的秘诀,在于做法讲究。做喜饼,最忌着急,讲究一个慢工出细活。当喜饼侧面用手指轻轻压一下松开,压下去的地方能够弹回来时,就说明喜饼已经烙制完成,可以出锅了。这时的喜饼闻着味道就让人忍不住食欲大动,金黄的表面,浓郁的香味、松软的口感……一口下去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在过去,喜饼又被称为“媳妇饼”,海阳当地结婚的新媳妇,都要带一些喜饼到婆家,寓意着今后生活美满。
王于伟负责做喜饼,负责喜饼的质量,弟弟初青刚,负责销售喜饼,如今他们的网店在喜饼行列中,销量全国第一。
如今为了将这一手艺传承下去,王于伟招收了不少徒弟,他想将这一家乡美味传递到全国各地。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喜饼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办喜事时,男女双方家里都会亲自制作或者订购几百或者上千数量的喜饼,分给亲戚朋友、街坊领居们品尝之外,过生日、走亲戚、看望老人,喜饼都是当地人不可缺少的喜庆之物。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