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来论
以低劣的表演挑战公序良俗,既浪费了公众的注意力资源,也破坏了有序的公共生活。
还记得上海“凤爪女”吗?2016年1月,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内,一女子边吃泡椒凤爪,边将残渣吐在地上,引起周边乘客不满后她还舌战群雄,极力替自己辩护。有人将视频上传网络,“凤爪女”就此成为2016年“第一个网红”。不久,“凤爪女”又在上海地铁车厢内食用麻辣烫。
三年之后,她“奉献”了新一轮“表演”。有网友爆料称,今年1月20日,北京地铁13号线上一名女子在座位上吃萨其马,将食品残渣掉落一地,被人制止后还溜到别的车厢。有网友发现,该女子正是2016年在上海地铁内吃凤爪将碎骨扔一地的“凤爪女”。
在地铁洒落一地食品残渣,这无疑有碍观瞻,也涉嫌违反相关的地铁管理条例。“凤爪女”的行为,是典型的没有规则意识。但这也是无需强调的常识。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同样的行为可以在一个人身上连演三次?
固然应当承认,有正义感的网友不会放弃舆论监督的机会,而网友也是有审丑倾向的,社交媒体时代,一个劣迹更是容易引发审丑狂欢。由于集合了大城市(上海/北京)、地铁、时尚女、吃零食等元素,“凤爪女”的故事确实自带传播嗨点,但事件每一次都能如精密设置过一般精准发酵,真实性就有待考证。
“凤爪女”成为“网红”之后四处走穴捞好处,也为“炒作”的动机提供了某种解释。2016年,“凤爪女”事件之后,有媒体爆料,该女子现身某公司年会,身价不降反增(此女为小提琴演奏者),涨近五万元,预约档期更是排到了2017年后。
在投机者无处不在的“网红圈”,这样的猜测并非毫无道理。如果这确是炒作的话,就是一种更加没有底线的行为——以低劣的表演挑战公序良俗,撩拨公众神经,既浪费了公众的注意力资源,也破坏了有序的公共生活,尤其不能容忍。
或许,唯一能阻止这种行为的,就是让道德谴责与依规惩罚并行,通过道德和规则重压扭转“审丑螺旋”——各地在地铁安全条例里增设强制禁食的内容,明确罚则与执法单位,查一次罚一次,而且要重罚,直到罚到她“肉痛”,不敢继续在地铁里“兴风作浪”。
王言虎(媒体人)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