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想吃母亲做的猪肉臊子
在中国的大西北,可能许多人都爱吃猪肉臊子,也经常携带存放猪肉臊子,特别是年岁大一点的人们更会把猪肉臊子当做一种特色小吃时常想起,当作一种乡愁记忆始终萦绕在心头。可能是羊肉膻、牛肉顽、想吃猪肉没有钱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猪肉肉质嫩、肉味长、脂肪多能解馋的原因,对于我这个从生活非常困难时代走过来的人,还是更喜欢吃猪肉臊子,更喜欢吃母亲做的猪肉臊子。
猪肉臊子不但具有易贮存、易携带、易解馋的特点,而且具有吃食方便的特点。可以在我们喜欢吃的饸饹面、手工面、荞剁面等面食里面加些臊子,即可成荤素飘香的汤面或者干拌面。可以在我们炒菜时顺便放一些臊子就可成色香味俱全并且诱人解馋的可口饭菜了。特别是对我们这些爱吃蒸馍的北方人,就是热蒸馍夹热臊子,那可真叫个美滋滋乐悠悠爽歪歪了!
母亲做猪肉臊子基本上都是腊月二十前后,也就是过小年前后。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有钱没钱总是尽可能的养个猪过年。在我孩提时代,我依稀记得,母亲把两扇猪肉用唯一的切面刀和老厨刀,硬是切成一小块块长吊方让我们吊在窑洞顶的浮樑上,然后总要留下几小块肥瘦相间的肉,在那昏暗的油灯下,跪在那热炕头上,或者爬在那偌大的案柜上,一刀一刀的切成大小匀称红白相间的肉丁,然后又接着或者在第二天开始烧制臊子。母亲先把鲜红的肥肉洗净后放到热锅里,待烧制到猪油熬出肉丁粉嫩时,再倒入洗好的瘦肉,再烧制一会后,再在有条件的时候喷入一定量的白酒去腥,又随后撒入八角粉、姜粉、花椒粉、食盐、味精等调味,再适当的倒入酱油和辣角面上色。母亲经常讲,烧制臊子一定要注意把肉里面的水分要蒸干,不然的话再好的臊子也是放置不长久的。
在我现在的记忆里,仍然有三处难以忘怀的印象。第一个印象是吃不上。记得那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是在那个全家人以挣工分吃饭的农业合作社年代,我好像八九岁的样子。记得有一天下午三四点,我母亲在放工后好请懒请总算请了一个记分员到我家吃饭,母亲紧张而殷勤地让我倒茶送水烧锅,她很快就做好了手工臊子面,不但在汤里放了许多臊子,而且还专门热了一小碗臊子让记分员吃干拌面。当我把面端到炕上后,母亲边忙活着家务边陪上说着话,我坐在炕沿对面的小板凳上好端端地看着他吃饭,时不时的盯着那个臊子碗,谁知也饿馋了的记分员竟然在吃汤面的时候往碗里加臊子,在吃干拌面的时候更是加完了碗的臊子,就是碗里倒的还剩下的猪油和臊子沫也被他用面汤涮的喝了个光净光。第二个印象就是省着吃。也就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上高中住校期间,每次我一两个月返回家带些臊子到学校,在间或的老三片烩菜或者咸菜就蒸馍需要解馋的时候,就趁着其他同学不注意时偷偷地拿出罐头盒里的臊子,悄悄的给烩菜或者热蒸馍里少少放一点,也适当给附近的同学谦让意思一点。第三个印象就是吃不完。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家的日子也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一样,再也不为吃不饱饭而发愁了。母亲也总是早早就喂猪,而且舍得用粮食喂猪了,过年前宰杀的猪也是又肥又大的,烧制臊子的时候也不仅仅是以前的几个方块块肉了,以母亲为主、我和妻子也会一起,跪爬在热炕上,拉长战线,边看电视边切肉,在欢欢笑笑热热闹闹中切就了几大盆肉丁,烧制的臊子也由装油的小罐罐变成了装米面的大拴罐了!每逢我们离家进城时,父母亲总是亲自送过来或者让我们直接带上一大拴罐臊子,我们一小家在一年内几乎是吃不完的。
如果我们西北人平时把热蒸馍夹青辣椒末叫素食汉堡包的话,那热蒸馍夹热臊子就是名副其实过食难忘的荤食汉堡包了!真诚欢迎外地朋友有机会到我们甘肃庆阳旅游观光的同时,莫要忘记品尝一下特色小吃纯手工臊子面或者荤食汉堡包!
审阅:韩田梅
简评:大西北的猪肉臊子饱含着昔日生活的艰难困苦和如今生活的富足美好,更是散发着母亲的勤劳、高超的厨艺。以猪肉臊子为切入点,写过去、现在生活的差异及对母亲的深深情意。
终审:严景新
作者:贺伟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甘肃省庆城县陇东分区纪念馆五级职员,庆城县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研究特色工作室领衔人,庆城县先锋家园党建联盟召集人。曾多年从事过教育、文化、旅游及文秘工作。曾先后在省、市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有关论文、散文及诗作。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