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吃羊最多的国家(中国古代吃羊肉的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11 17:02:17
导读

中国人食羊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驯化了羊,使其与猪牛等成为了六畜之一。古人很早就把很多美好的事物和羊联系在了一起。如:“美”字,则是羊大则肥美。《说文解字》载:“美,甘也,从羊从大。”而“羞”字,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描绘了一个人手里拿着羊,表示进献美好食物的意思。先秦时期,羊肉比较金贵,吃羊肉成为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甚至是只有特定的贵族才能吃到羊肉。汉代羊肉开始普及,

中国人食羊肉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驯化了羊,使其与猪牛等成为了六畜之一。

古人很早就把很多美好的事物和羊联系在了一起。

如:“美”字,则是羊大则肥美。《说文解字》载:“美,甘也,从羊从大。”

而“羞”字,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描绘了一个人手里拿着羊,表示进献美好食物的意思。

先秦时期,羊肉比较金贵,吃羊肉成为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甚至是只有特定的贵族才能吃到羊肉。

汉代羊肉开始普及,并开始腌制羊肉,制作方法日益精湛。

魏晋之后,南北朝时,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定居华北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称“羊者是路产之最。”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与唐末五代初期的《四时纂要》,这两本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书对养羊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养猪。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拥有鲜卑血统。皇族、贵族都更爱吃羊肉,民间食羊之风更盛。

其后的唐代,羊肉进一步精致制作成为高品位美食。除了武则天时期因为信佛,曾停止天下屠宰牲畜外。羊肉在唐代仍然比较“贵族”。

据传唐代尚书韦巨源请皇帝吃饭,就上了羊皮花丝(即细切的羊肚丝),通花软牛肠(用羊骨髓与牛肉搅拌在一起制作而成),逡巡酱(鱼肉羊肉制作的酱),五生盘(羊、猪、牛、熊、鹿5种肉的拼盘),格食(用羊肉、羊肠拌豆粉煎制而成)。最高档的是一道名叫“升平炙”的菜,用三百条羊舌、鹿舌烤熟后拌在一起,即寓意能言善辩,又体现君臣一心。

不用说,这顿饭皇帝吃的心满意足,君臣皆欢。

到了宋代,羊肉逐渐统治了中国人的餐桌。北宋《太平广记》里关于肉类的记述共有105处,其中关于羊肉的有47处,猪肉只有12处。历代宋朝皇帝对羊肉的热爱堪称惊人。

北宋建立不久,吴越王钱弘俶去东京朝拜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命御厨烹制南方菜肴招待。御厨“取肥羊肉为醢”,一夕腌制而成,叫作“旋鲊”,深受宋太祖及客人欢迎。因此,宋代皇室大宴,“首荐是味,为本朝故事”。

“旋鲊”应该就是羊肉酱,这道菜具有汁浓不腻,鲜嫩味醇的特点,一直是宋代国宴的大菜。宋室南迁,“旋鲊”这味菜肴也传入杭州,成为南宋宫廷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名菜。

宋真宗时代,御厨每天宰羊350只。

《宋史·仁宗本纪》里曾记载宋仁宗“宫中夜饥,思膳烧羊。”说仁宗皇帝夜里饥饿,想吃烧羊。《东轩笔录》也记载,宋仁宗特别“思食烧羊”,甚至还曾别出心裁地将羊肉充作官俸。他在位时,皇室对羊食用量达到最高额,竟日宰羊280只,一年即10万余只。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宫廷御厨消耗了“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

所以宋朝的御膳房味道应该和现在全羊馆差不多。

在宋代,宫廷食羊肉不但是习惯,而且还上升到作为宋朝“祖宗家法”之一的高度。《后山谈丛》记载:“御厨不登彘(猪)肉。”

李焘记载辅臣吕大防为宋哲宗讲述祖宗家法时说:“饮食不贵异品,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或许吕大防认为皇帝吃羊,性情就会变得像羊,善良,温文,会施仁政。

羊温顺,安静。宋代皇帝性格也多宽厚仁慈。反正宋代帝王除了太祖太宗孝宗基本都是绵羊性子,真的吃啥变啥了。

有传言,北宋贵族吃羊太多,以至于后来糟了报应,被号称狼的金军称为“两脚羊”驱赶屠戮。

受皇室影响,宋代官员也格外喜欢羊肉。

宋代大臣蒲宗孟一家人一天要吃十几只羊,一年共需四千多只。看来人口真不少。

《武林旧事》记载:绍兴二十一年,宋高宗亲临清河郡王张俊府第,并在张府吃饭,仅仅是用羊肉做的菜就有:烧羊、斩羊、烧羊头、羊头菜羹、羊舌托胎羹、铺羊粉饭、羊舌签等,其中羊舌签是把羊舌头切成极小块,熬成肉粥,用鸡蛋做卷,包裹碎肉,味道香甜可口,寓意能言善辩。羊舌托胎羹则用羊舌二枚,羊皮二块,羊肾四枚,蘑菇、糟姜做羹,食用肉汤,有补中益气的效用。

南宋孝宗曾为他的讲读老师胡铨在宫中摆过两次小宴。第一次以“鼎煮羊羔”为首菜,第二次为“胡椒醋羊头”与“坑羊炮饭”,孝宗一边吃,一边赞道:“坑羊甚美”。

坑羊,就是用全羊入地炉烧烤而成。

在宋代,民间也视羊肉为贵重食品,而且以羊肉为原料的菜肴也是丰富多彩。据《梦粱录》载:北宋开封饮食店的羊肉菜肴有旋煎羊白肠、批切羊头、乳炊羊肫、炖羊、闹厅羊、羊角、羊头签等,南宋临安饮食店蒸软羊、鼎煮羊、羊四软、绣吹羊、羊蹄笋等。据统计,宋代以羊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菜肴不下40种。

但羊肉在宋代不便宜,因为宋代适合养羊的地方实在太少。羊皮可以制造军队的营帐和官兵的服装,所以羊还是军用物资。

《辽史》中就记载:宋辽两国的边境贸易中,辽国严格控制羊的出境。西夏缺茶叶,宋朝便与它以茶叶换羊。

据记载:平江府(苏州)的羊肉每斤卖到900钱,而冬天的黄河鲤鱼每斤不到100钱,一顿普通有酒菜的饭10钱也够了。因为羊肉太贵,连俸禄低的小官也是吃不起羊肉的。

被贬官到惠州的苏轼在给弟弟苏辙的信里曾写道:惠州市场寥落,商品匮乏,每日只杀一只羊。因为苏轼是被贬斥的罪官,也没钱买羊肉。于是苏轼私下联系杀羊人,给他留下一般没人要的羊脊骨,在这些骨头之间也有一点羊肉。取回家后,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苏轼终日在羊脊骨间摘剔碎肉,自称就像吃海鲜大餐的感觉和味道。

这分明是现代羊蝎子的雏形。

苏轼大约三、五日吃一次羊脊骨,并在信中调侃苏辙:你生活优渥,多年公款吃喝,饱食好羊肉,把牙齿都陷进去了,也碰不到羊骨头,怎么能明白这种美味呢?

在信末,苏轼还幽默了一把说,这种吃法是不错,只是每次自己把骨头上的肉挑的太干净了,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都对他意见很大。

另外苏轼还发现杏仁茶和羊肉同煮,口感更佳;羊肉和胡桃合煮,能消除羊肉的膻腥之味。

真正乐观主义吃货。

元代自然不用说。元朝创立者蒙古人来自草原,就是以牛羊肉为主食。

老北京的各种羊肉吃法中,涮羊肉估计是最有名的。据说这种吃法就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次战斗前,因军情急迫,厨师将羊肉切薄,用沸水稍煮即熟,味道鲜美。忽必烈吃了非常满意,于是从此流传下来。

涮羊肉在清代更广为传播。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帝最后一次千叟宴,就用了1950个火锅。

清末官员陈恒庆在《谏书稀庵笔记》中记载了诸多老北京的羊肉美食。如夏天的时候,北京有烧羊肉,其汤浓腴,以乾隆年间就存在的“白魁老号”最为有名。大部分人吃绵羊,不吃山羊。冬天,人们喜欢吃烤羊肉、炮羊肉(就是爆炒羊肉)。烹制炮羊肉的商贩用特制的铁片代替吆喝,铁片当当当一响,周围的人便一哄而上,争相购买。一种秘方五香酱羊肉,以盒盛装,竟然可以运送千里不腐。

老北京人称用白水煮的叫做羊膏,也有羊杂碎,以深沟胡同所卖者最为美味。在樱桃斜街有个叫富琴的妓女,善作羊肉包子(想到了某位擅长包羊肉包子的),中间插葱一段,快要上宴席则拔去,不见葱而葱香仍在,人们称呼这个妓女为“葱姑娘”。有位叶员外喜欢她,纳其为妾。陈恒庆曾经去叶家饮酒,饱啖一次声名在外的包子,并即兴撰写一副对联::“才子一身轻似叶,佳人十指细于葱。”

北京城第一家涮羊肉的名店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前门外肉市路东开业。山东掖县人孙振清盘下了一座二层小楼,借用前面正阳门之名,叫做“正阳楼”。光绪初年,孙振清逝世,长子孙学仁继续家业。正阳楼逐渐由酒馆改为饭馆,涮羊肉成为该店一绝。

“正阳楼”所用的羊肉是从张家口买来的小羊,在自家羊圈中养肥之后,进行屠宰。羊肉必须用冰块压住,既能保鲜,又去除肉中的血水和腥膻。

“正阳楼”聘请的山西厨师刀法精湛,二两羊肉能切出20片,肉片细薄如纸,长短一致,无一不完整,且肥瘦红白相间,可以在盘子上看见肉的自然花纹。

羊腰子的横切法,来自于清廷御膳房的刀工。切出的腰子,薄大美观,入水即熟。为了满足不同口味,“正阳楼”还丰富了涮羊肉的种类。爱吃肥的顾客,可以选择“三大岔”,肉色一边白一边红;爱吃瘦的,有“黄瓜条”,纯红肉;至于喜欢半肥半瘦的,则有“小三岔”,两头红中间白。

“正阳楼”也见证了很多历史人物在此宴客畅饮,如袁世凯、段祺瑞等。

这些关于羊的记述都进入了历史。

最后加点私货。

相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于农村的孩子大多有过一段放羊娃的历史。

我就放过好几拨羊,甚至有次和放的羊有了感情,某次放学后要去放羊时发现羊已经不见了,原来已被宰杀成为大人聚餐的下酒菜,还痛哭了一场。

但这丝毫没影响我那天喝羊汤的贪婪,一气吃了数碗。

羊汤在各地有多种,吃过的有名气的大约有莒州全羊汤、苏州藏书羊肉、单县羊汤、四川简阳羊肉。

作为莒地人,喝过最多的就是莒县羊肉汤。

莒州是莒县故称,莒县是千年古县,本地人多自称或被称为“莒国人”。

“莒”字估计算是个生僻字。不过幸好有“勿忘在莒”一段典故给普及了下这个字。

莒地人性豪爽,喜食羊。喝羊汤不叫“喝”,而是叫“哈”。

早先熟人碰头,第一句话就是:没事一起哈个羊肉汤吧。

莒县人很多一日三餐喝羊肉汤。很多人喜欢早上就喝羊肉汤,尤其是头锅汤,就像其他地方早餐吃豆脑油条一般,大清早一碗羊汤,一天舒服,尤其头天晚上喝高了,早起喝上一碗头道汤,全身通泰。

莒县全羊馆汤、饼、咸菜免费,吃饼自己拿,喝汤自己盛,小菜有特色小咸菜、青红辣椒、韭花酱等。喝汤自然离不开吃饼,莒县大饼也成了全羊馆唯一的主食。

莒县全羊只用本地山羊,一锅能煮下十只,煮出后汤色清,膻味淡,非常滋补。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莒地有“煮羊祭山”和“吃伏羊”的传统,这是莒县名副其实的“全羊节”。有的地方,每到“六月六”,有的一家买一只羊,有的三五家凑钱合买一只,宰杀煮熟后敬山神,感谢山神一年来带给自己的平安和富足。六月初六是每年最热的天气,这一天吃羊肉,会更加促进汗腺分泌排毒,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羊肉的滋补效果会事半功倍。

想到十一二岁时,我曾有过用大碗喝过六碗羊肉汤的历史,那时的汤就是清汤加点芫荽滴点酱油,鲜美无可比拟。

某日过莒县,去一家比较知名的店喝羊汤,一气喝了两大碗。拍图发了一个朋友圈,并打油诗:两碗全羊汤,足以慰风尘。

一干要瘦身的美女惊叹:啊,两碗,他竟然吃了两碗!!!

我回复:喝羊汤,一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吃羊最多的国家(中国古代吃羊肉的历史)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7096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