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桩,又称静态桩功。静桩是一门学科,尤其静态混元桩,它是基本功,拳架,以及招法根基所在。太极原型,太极母劲,筋骨结构,内功原理,以及神意体感等,都可通过静桩,逐一习练,为系统学习太极拳,打下良好基础。
站静桩时,立身中正,两脚开立,双臂抱圆,重心微落,膝盖微屈。1,立身中正,既不硬挺,也不软懈,身体应自然中正。2,两脚开立,两脚间距与肩宽,或稍宽为宜。脚尖或朝前,或外开,视个人情况,以舒适为准。
站静桩时,手臂抱圆,臂环放松,关窍打开,松撑饱满,有空间扩张感。百会与尾闾,上下要有对拉之意。手背与后背,前后微微矛盾对抻。左右两个肘尖,也含着反方向微微撑劲,同时肘的底部,也要含着松沉劲。手臂外圈掤,手臂内圈柔,外圈环状扩张,内圈如怀抱婴儿。
站静桩时,周身不能软懈。周身放松可以,但内含筋骨支撑。松不离撑,撑不离松。譬如,你站静桩时,有人用力压你手臂,你手臂虽放松,但内含筋骨劲,手臂充满弹性和支撑力,这是对的。
譬如,有人推你身上,你依旧放松,但能掤住来力,不被推动,他突然撤劲,你也稳如泰山。推你腿与胯,后背亦是如此。前后,上下,左右,要建立矛盾扩张劲,又叫三维支撑力,太极拳叫八面支撑。静桩,周身呈松撑状态,掤劲不丢,像一张完全打开的网兜。
站静桩时,目视前方,百会轻领,犹如一根小线,不松不紧的吊着,神意虚灵敏锐。锁骨平正,两个肩头,放松内扣,锁窝云门内部,微微撑开,保持圆状空间。肱骨向两侧撑开,肘窝撑开,同时肘底向斜下方略沉,保持沉劲不丢。
站静桩时,手臂环抱,五指微张,掌心对着云门,定住大椎穴,稳住颈椎,轻轻牵拉斜方肌,胛骨向两侧打开,前胸放松,但不要窝胸,保持脊柱中正,胸部气血通畅,后肋开张,后背圆扩。
站静桩时,后腰椎放松,不要故意后顶,也不要故意前逼。头领好劲,自重轻轻下沉,通过落胯,沉到脚底,注意下沉角度,自重不要压到膝盖上。站静桩时,脊柱自然放松下顺,腰椎放松,脊柱呈松顺状态,犹如吊坠牵线。头部领劲与身体松沉劲,同时存在。
站静桩时,呼吸保持自然,不要刻意拿捏呼吸,造成憋气。要自然呼吸,让心肺功能,自然调节呼吸。静桩的体感,应时刻饱满通畅,扩张均匀,筋骨稳定,皮肤敏感,头脑清醒,心神安舒。若哪里感觉不通,或发酸,应及时小劲微动,关窍交错,摘开不通的地方。
或你感觉疲惫,自然把手放下,休息片刻,再抱起来即可。站静桩时,也不是全然不动,缝隙之间,交错轻挣,窍内松紧开合,两个大转子暗暗旋动,轻轻调试尾椎,轻轻收缩谷道,用意提吸会阴,命门轻轻开合,腰眼微微蠕动,丹田柔和松紧,这都是很好的。
站静桩时,感觉通畅是第一原则,通则继续站,不通则调试,或休息,日久功成,不必勉强。正常体感有,内腔蠕动,温热微汗,弱电串行,丹田兴旺,两肾暖热,筋骨微颤,气血充盈,肌肉弹跳,筋骨掤沉,丹田抽动,酥麻蚁走,都属于正常现象。
站静桩时,关窍有打开感,筋有抻感,骨有撑感。松撑之中,求出顺遂。顺遂之中,不失挺拔。挺拔之中,三维饱满。饱满之中,暗含交错。交错之中,内压鼓荡。鼓荡之中,神意运动。精力旺盛,生机勃勃。
初期站桩,要兼顾技术要领,处于有意阶段,随功夫加深,结构定型后,转而进入内观内觉,处于无意识,下意识阶段,继而培养预动,微妙触机,遍体听劲,恢复本能觉知。形体不动,神意游走,蓄势待发,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体内渐渐有了一股活泼气机。
站静桩,环境要安静,整洁透气。站桩不吹过堂风,避免阴冷潮湿。站静桩前,清空两便,可喝清水少许。站完桩后,微微出汗,马上擦拭,过半小时汗落了,再去洗澡。吃完饭,不要马上站桩,应待食物消化,一小时后,再去练功。病后不宜站桩,待身体好转,状态恢复,再去练功。
站静桩,可退拙力,生结构力,易筋易骨,培养气血,内壮内劲,养精蓄锐,安神养心,提升周身觉知力。站好静桩,桩劲上身,有了桩意,对于盘拳走架,徒手实操,修习兵器,都会有很大帮助。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