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扇是合肥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折扇、苏州团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而合肥羽毛扇又以三河镇的制作工艺最好。
三河,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南端,被誉为皖中商品走廊,是典型的中国水乡古镇。2007年,三河羽毛扇作为一门传统工艺和技艺被列入肥西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项手艺的传承人正是丁政权。
在三河,丁政权真可谓是大忙人,既是羽毛扇的传承人,同时还身兼旅游、餐饮等方面的工作,但一直以来羽毛扇对他而言都有着特别的意义。“三河羽毛扇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羽毛扇了。”丁政权说道。
兴趣成就与羽毛扇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一个小孩的丁政权,便与羽毛扇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我家就住在三河羽毛扇厂的旁边,经常去厂里玩耍。早期三河羽毛扇厂车间的氛围,以及老工人们制作的各种羽毛扇,让我产生最初的好奇之心。”
丁政权告诉记者,那时三河羽毛扇厂有40多位工人,而有些工人就住在他家旁边,有的和他父母是很熟悉的朋友。在不断的接触和了解中,丁政权最初的好奇慢慢地变成了兴趣,开始想要去自己动手,去学习制作。
于是,八九岁开始丁政权便开始接触羽毛扇制作,“传统的羽毛扇制作难度其实并不大,只要有兴趣,其实学会基本的制作方法不难,我很快就掌握了。”他告诉记者,其实在羽毛扇的制作中,最难是要思考如何进行创新,将扇子做得更精美,更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潮流。
集结老工人,组建全新制扇厂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传统纳凉工具的扇子似乎失去了原本的作用。1991年,三河羽毛扇厂由于经营和质量等方面的问题面临危机,直至倒闭。说到这里,丁政权的眼里似乎流露出一丝无奈。1995年,丁政权当兵回来后,由于对羽毛扇的情有独钟,使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接手羽毛扇厂,重新做起这门老工艺。
“作为一门老工艺,要传承下去,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原来的老羽毛扇厂解体后,工人们也分散到各处。但带着对重建羽毛扇厂的信念,2001年,丁政权寻找到最有经验和技艺最好的一批工人,组建了全新的制扇厂,这门传统的老手艺也终于在多年之后得到新的传承。
老幼妇孺及风湿关节炎患者适用
羽毛扇,首先是一个纳凉的工具,正史《唐书》中记载:“其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宜不伤风感冒,孕妇风湿病人尤为适宜。”丁政权告诉记者,羽毛扇毛片平薄,质地柔软,尤其适合老人、孕妇、婴儿、风湿性关节炎病人。
除了纳凉的功能外,羽毛扇还是一种民间工艺品,与芭蕉扇、蒲扇不同,羽毛扇在材料上的特殊性,使它的品位和档次更突出。“刚开始接手羽毛扇厂,我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转型,将羽毛扇从日用品转为工艺品,让它具备实用价值的同时也不失观赏价值。”
2001年,三河开始发展旅游。如果羽毛扇能重新开发,将有不错的前景。从这时开始,他便开始对羽毛扇这一产品进行包装,使它作为高档次的手工艺品出现在人们的旅游消费品中。
珍贵羽毛来自动物园或靠国外进口
传统的制扇工艺,文化内容太过单调。于是,创新的想法再一次在丁政权的脑海中酝酿起来,并很快付诸行动。
首先,在羽毛的选择上更加广泛,包括了雕毛、鹰毛、孔雀等珍贵羽毛;其次,他还在原本简单的羽毛扇中加入了新的文化因素,比如木雕、美术等,让原本简单的羽毛扇摇身成为充满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工艺收藏品。
丁政权告诉记者,有些比较特殊的羽毛是通过动物园收集到的。比如说,鸟的羽毛自然脱落,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就会收集起来提供给我们,而孔雀毛,有一部分是从印度进口的。
丁政权还说起自己因为羽毛扇而产生的“怪癖”:“我喜欢逛动物园,到各个动物园看各种鸟类的羽毛颜色、纹路,以至于现在我只要一看到鸟儿飞过,就会想它的羽毛要是做成扇子会是什么样子?”
一把羽毛扇3600元,艺术价值高
如今,丁政权带着他的“皖云青”羽毛扇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所设计制作的羽毛扇由于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也受到了国内外不少人的关注。丁政权告诉记者,他现在主要做的就是琢磨扇子,怎么样做得更精美,从而在市场上能够更受欢迎。
采访到这里,丁政权带我来到了他的云青扇苑。穿过一座小桥,扇苑就在三河古色古香的巷子里。扇苑内挂满了大大小小、毛色各异的扇子,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丁政权设计,全手工制作,精美且不失韵味。
记者在扇苑看到内有不少特色的扇子类型,比如淑女扇、情侣扇、老人扇、富贵扇等。丁政权拿着一把扇子介绍道:“淑女扇是用飞禽的羽毛做成的,颜色明亮,线条流畅,白色中加入黑色花纹,显得更加青春靓丽。情侣扇则加入了鸳鸯等寓意的图案。”
说到扇子的设计,他饶有兴趣地给记者说起其中两款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扇子。在今年安徽首届旅游商品大赛上,设置的十大非遗创新展区中,他所制作的“花好月圆•国色天香”就曾吸引过不少人的目光。“一个牡丹的图案,用羽绒将牡丹镶嵌围成一个圆形,代表月圆;扇子底下是一个雕着鹤的木柄,松鹤延年,代表长寿。”这把扇子当时就被游客买走了。
还有一次,一位法国人带着翻译专程坐飞机赶到合肥,找到丁政权的店,直奔那把用洁白的雕的羽毛做的扇子,并最终以3600元的价格买走。2009年4月丁政权还曾在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庐江大屋向港澳民众传授羽毛扇的制作技艺。
在扇苑的墙上,挂满了许多丁政权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和国内文化活动的照片。羽毛扇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品,在他的带动下,迎来了发展春天。
如今,三河镇羽毛扇不仅作为三河旅游的一种工艺品销售,更是走出了国门,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多位工人撑羽扇传承大旗,有点难
虽然近些年羽毛扇的发展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新的契机,然而,丁政权的心中却清楚地知道,前方的路并不是那么容易。“现在的羽毛扇厂,只有10多个工人,最年轻的也已经四五十岁了。”
“我们制作羽毛扇的过程包括清洗、分拣、配毛、串丝、修剪、刷整、定型、包扎、上柄、缝连、镶绒等十三道工序,而其中又以串丝最难,稍不注意可能就会伤到手。”丁政权告诉记者,制作羽毛扇的过程非常枯燥,有时候甚至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做一些工序单一的工作内容。
“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做这个,我们民间技艺的传承,还要在社会上培养一种情结,比如说我们可以免费提供体验机会,让学生群体及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跟我们老工人们多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丁政权说。
“作为非遗传承人要发挥作用,把这个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但是,仅靠一个人是不行的。”记者看出了丁政权对于传承羽毛扇这一老手艺的期望,作为非遗的传承人,他的身上更增添了一份责任。
记者不免担忧地问:“如果这些老工人不能再做羽毛扇了,后期又没有新的成员加入,那羽毛扇厂又会怎样?”
一阵沉默和思考之后,丁政权说:“要传承这门民间工艺,需要国家给予重视和支持,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不然以后真的没有人来做这门手艺了,我们需要做的是让人们看到这一行业的前景。”
民间语文 羽毛扇已有三千年历史
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从“羽”也证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扇的出现为最早。据前秦王嘉《拾遗记》记载,羽扇始于周昭王时,有盂夏取鹊翅为扇之说,则羽毛扇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
早期的羽毛扇是用铁丝在羽毛的根部进行捆绑包扎,而如今羽毛扇向工艺收藏品的方向发展,扇柄开始使用木雕。如今,制作中考虑更多的是在木柄上做文章。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