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北京人立秋吃什么(北京人的吃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08 11:05:04
导读

老北京人对饮食非常讲究,很注重在什么时节吃什么食物。夏天一过,天气渐渐转凉,在度过了炎炎酷夏的人们也慢慢有了好胃口,而此时也恰好到了成熟收获的季节,各种农副产品也应时上市,于是在京城的各条街巷上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吃秋”。“吃秋”也叫“咬秋”,就是在凉爽的秋日专门去吃些富有营养的食物,滋补身体,添些秋膘。老北京人在入秋后都有“吃秋”的习俗,那么为什么要“吃秋”呢?一是与酷热的夏季有关,旧时京城环境

老北京人对饮食非常讲究,很注重在什么时节吃什么食物。夏天一过,天气渐渐转凉,在度过了炎炎酷夏的人们也慢慢有了好胃口,而此时也恰好到了成熟收获的季节,各种农副产品也应时上市,于是在京城的各条街巷上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吃秋”。“吃秋”也叫“咬秋”,就是在凉爽的秋日专门去吃些富有营养的食物,滋补身体,添些秋膘。

老北京人在入秋后都有“吃秋”的习俗,那么为什么要“吃秋”呢?一是与酷热的夏季有关,旧时京城环境卫生差,各种疫病流行,人生病后体质弱,加之酷暑时节酷热潮湿,人们常出现胸闷不适、四肢无力、精神萎靡、胃纳欠佳等症状,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古人称这些症状为“苦夏”病。因此为了滋补夏天亏空的身体,并为冬天的严寒做准备,老北京人自古以来就传承着“吃秋进补”的习俗,民间也流传着“秋季补得好,冬天病不找”俚语。

“吃秋”主要讲究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的全面性,在过去的北京,不同阶层的人们有不同的吃法。一般中下层的人家讲究“吃秋鲜儿”,他们认为吃新粮吃新的蔬果最有营养,入秋后人们常去购买新上市的五谷杂粮,用这些新鲜的农作物为老少一家人蒸制出美味的馒头、花卷以及杂粮粥,或者割点肉,买点新上市的韭菜、茴香、小白菜制作出水饺、锅贴、菜团子、糊饼、馅盒子等。而一些家境较好的人家,入秋后常烹制红烧肉、红烧鱼、炖鸡鸭等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佳肴来“贴秋膘”,或携家人、约好友去外面的饭庄品尝烤鸭、烤肉、涮肉、爆肚等名吃,久而久之“吃秋”就成为了北京城的一种重要的民间习俗。

现在北京人的生活不像以前了,大肉大鱼成为家常便饭,再也不用去贴秋膘了,然而人们在进入秋冬后既要补充肉鱼等蛋白质,也要多吃些蔬果五谷杂粮平衡膳食,让身体更加康健。

炖大肉

“贴秋膘”也就是选择一些营养丰富的食材进行滋补,多为“味厚”的肉类。对于进补用的肉类,没有特殊要求,鸡、鸭、鱼、猪、牛、羊肉样样皆可,焖、煮、蒸、烧无所禁忌。当然,汉族百姓家庭最常见的做法还是炖猪肉。做法很简单,只需买上几斤新鲜的猪后臀肉,先将肉洗净,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同时用炖锅烧水,水烧开后先放入切好的葱、姜,然后将切好的肉倒入锅中焯两分钟,用勺子撇去浮沫,接着再向锅中放入花椒、大料、桂皮、香叶、酱油等调料,用文火慢炖,炖好即可食用。

烤 肉

北京烤肉始于清初,当时京城里的一些蒙族官员喜食烤牛、羊肉,他们最初是用熟肉蘸凉水在烤肉的炙子上烤,后来才改为烤生牛、羊肉。每逢入秋,王公贵族、文人雅士多食烤肉。在烤肉时,先将牛羊肉切成薄如纸的整齐大片,烤肉燃用的木料以松枝、松塔为最好。烤肉前先把炙子烧热,用羊尾油擦拭炙子。食用时把姜汁水、酱油、料酒、卤虾油、西红柿、鸡蛋液等佐料根据自己的口味兑成味汁,将肉片放入味汁浸腌入味,再把切好的葱丝放在炙子上,将肉片捞出放在葱丝上边烤边翻动。待肉烤至将透,放上香菜末,再加以翻动。待牛肉烤呈紫色,羊肉呈粉白色时,即可食用。吃烤肉讲究京味的“武吃自烤”,一只脚踩在大条凳上,一只手拿着约二尺长的长筷子,将肉蘸上烤肉汁后在铁炙子上翻动,边吃边饮酒边聊天。北京的烤肉有“南宛北季”两家。“烤肉宛”是清真馆,在宣内大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烤肉季”在地安门外义溜河畔,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们的烤牛羊肉,刀法精细,异常鲜嫩,味美爽口,大受欢迎。

烤 鸭

北京烤鸭与涮羊肉、烤肉称为北京三大风味名菜。烤鸭分为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两种,便宜坊以传统的焖炉烤鸭著称,全聚德以创制挂炉烤鸭闻名。焖炉烤鸭不用明火,先将炉墙烧热,然后将整理好的鸭子放入炉内,靠炉墙的热度将鸭焖烤至熟。挂炉烤鸭是用明火,把鸭子挂在炉膛里,用枣木、杏木等木柴烤制。烤鸭用的鸭子是北京特产的填鸭,填鸭胸脯发达,肌肉丰满,皮薄、肉嫩。烤前,要经过宰杀、去毛、打气、开膛、爽皮、涂糖、晾胚。烤熟后,色如枣红,皮脆肉嫩,将肉片下来,每只鸭子要片一百二十片左右,皮肉兼有。吃时将鸭肉卷在荷叶薄饼或夹在空心烧饼里,并抹上特制的甜面酱,夹以葱段,味道十分鲜美。除烤鸭外,鸭体的各部位及内脏均可烹制各种冷热菜肴。

爆 肚

吃秋“贴秋膘”时,绝不能少了爆肚。老北京有句俗语:“要吃秋,有爆肚。”说的就是老北京人“吃秋”时除了大鱼大肉外,还特别喜爱吃爆肚。爆肚是北京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已有了,盛行于清末民国时期。爆肚就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爆牛肚有肚仁、厚头、百叶、百叶尖四种;爆羊肚有肚仁、散丹、肚领、蘑菇头、肚芯、肚板、食信、蘑菇、葫芦九种。老北京街市中的饭馆、小吃店及设摊出售爆肚的很多,其中老字号爆肚冯最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开过爆肚店,以爆肚脆嫩、作料爽口而为人称道,其水爆羊肚堪称一绝。老北京很多社会名流与戏曲界名伶人士,如鲁迅、巴金、梁实秋、丁玲、张中行、梅兰芳、马连良、李万春、小白玉霜等都爱吃这又脆又鲜、不油不腻的京味小吃。

羊头肉

羊头肉味甘、性热,是温补脾胃的佳品。老北京的羊头肉有三种:一是白水羊头肉,加工时不加入任何作料;二是白汤羊头肉,加工时可加些盐或作料;三是酱羊头肉,加工时既加盐又加重色。北京人最喜食的是白水羊头肉,清真马记的白水羊头肉最为知名。白水羊头肉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羊头洗干净,并给羊头刷牙、洗眼、掏耳、刷脸皮,洁净后用清水煮烂后出锅,控尽汤冷却后拆头骨、取羊脑、挖眼球,将两脸子及舌头分开,整个制作过程极其精细。出售时随拆随卖,根据食客的口味需求,要哪就切哪。卖白水羊头肉的要自制一种略带茴香味、色青灰、有些淡香的五香椒盐,白水羊头肉撒上五香椒盐,吃起来肉软嫩耐嚼,味道清香扑鼻。

涮羊肉

每年入秋以后,北京许多大饭馆都要增添涮羊肉。顾客坐在炉前,夹一片薄薄的羊肉,在滚开的汤里一涮,再蘸一蘸佐料,入口不腥不膻,十分鲜嫩。是人们喜爱的“吃秋”佳肴。所涮的羊肉多用四五十斤重的内蒙古绵羊,取磨裆、大三岔、小三岔、黄瓜条、上脑(脊梁骨肉)等码放在盘内。加工时,将肉内筋子除掉,冰冻后,切成薄片,涮肉用的佐料有芝麻酱、绍兴黄酒、酱豆腐、腌韭菜花、辣椒油、虾油、特制酱油以及葱花、香菜末等,分别盛在小碗内,由顾客根据自己的口味调配成料汁。锅底汤中放有海米、口蘑。另外,备有糖蒜、白菜、粉丝,用以清口。涮羊肉以东来顺最为知名,它选肉精,刀工细,调料适口。逐渐发展为最具北京风味的美食老字号。

水晶肴肉

在夏末秋初的伏日里,老北京人讲究吃些清凉可口的主副食,如过水面、绿豆粥、拌凉粉、扒糕、煮咸茄、拍黄瓜等,以清湿热祛暑,那时的饭馆、饭庄亦适时推出水晶肴肉等。水晶肴肉的制作方法是选带皮的五花猪肉洗净切成大块肉条,放入锅内煮开后,将一些杂质异味的水倒掉,换新水加入葱、姜、蒜、大料、口蘑、盐后,用旺火煮半小时,再改用文火煨至肉烂,捞出切成两寸长、一寸宽、二三分厚的肉片放入大海碗,倒入原肉汁后放入冰箱冷藏。吃时将已经凝固的肉和汁扣在盘子里,再撒些胡萝卜丝、黄瓜丝,白红绿相间,集香鲜于一体,肥而不腻,凉鲜爽口。

主要参考资料:

《北京风物志》(北京旅游出版社)

《北京的时令饮食礼俗文化》(唐夏)

燕京风物----探寻北京地区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和遗闻轶事,读懂老北京、发现新北京,助力获得更好的生活旅游新体验。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北京人立秋吃什么(北京人的吃食)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6487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