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打糍粑的传统工具(打糍粑机器多少钱一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07 13:04:32
导读

《打糍粑》《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糍粑》 打糍粑是江南的一项民俗,一般年前几天进行。 我今天要讲述的是我高中阶段的一次打糍粑的经历。一般按照常理,打糍粑的第一步是蒸糯米。可是,我们和邻居家这次打糍粑的第一步不是蒸糯米,而是去找臼窝。 所谓臼窝,就像一只碗,但是比碗大许多,臼窝口的直径大约半米,臼窝大约深二三十厘米,臼窝大约厚五到十厘米。臼窝是麻石质地,埋在地下,臼窝的边沿与地面平齐。 爸爸和邻居家的

《打糍粑》

《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糍粑》

打糍粑是江南的一项民俗,一般年前几天进行。

我今天要讲述的是我高中阶段的一次打糍粑的经历。一般按照常理,打糍粑的第一步是蒸糯米。可是,我们和邻居家这次打糍粑的第一步不是蒸糯米,而是去找臼窝。

所谓臼窝,就像一只碗,但是比碗大许多,臼窝口的直径大约半米,臼窝大约深二三十厘米,臼窝大约厚五到十厘米。臼窝是麻石质地,埋在地下,臼窝的边沿与地面平齐。

爸爸和邻居家的爷爷一起在我家旁边找臼窝。由于若干年不用,臼窝已经被埋在泥土中了。

邻居家的爷爷指着一块长满青草的地面说:“就在这儿,前些年我们还用来打过糍粑的,跑不了。”

我爸爸也说:“差不多,我也记得。”于是我爸拿着锄头开始挖地面的土,几锄头下去,就看到臼窝的边沿了。不得不说,老人就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如果不是邻居家的爷爷和我爸爸,谁记得这土里埋着一个臼窝了,而且埋得这么浅。

找到臼窝了,大家开始帮忙清理臼窝,其它人则回家去蒸糯米。臼窝清理起来极为简单,先是把臼窝中心的土渣全部取出来,其次是用水洗干净臼窝,最后是用抹布搽干净臼窝。臼窝容易清理是因为土渣与麻石之间没有什么粘性。

用这种天然的石头加工食物,我感觉我们好像回到了石器时代。

臼窝需要配合一个东西才能使用,那个东西可以叫做石杵,也是麻石做的,长约三四十厘米,一头是方形的,镶嵌进一块长方体形的木头中;另一头是半球形的,用来打糍粑。臼窝与石杵的关系,有点像碗和筷子的关系。

用来镶嵌石杵的木头长约一米五到两米。这跟木头架在一个支架上。支架常常是用两个树杈做成的。因为石杵的木头的中间部分有个横梁,恰好可以架在两个树杈子上。为了架好石杵,树杈常常需要用镰刀砍削一番才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糍粑》

石杵的一端是石头,另一端是木头,稍微扁平的长方体形木头,方便用脚踩。木头那一端需要挖一个带斜面的坑,每次用脚踩的时候,木头那一端就被踩入坑中。用中学的物理知识来看,石杵是一个等臂杠杆。没人踩的时候,因为有石杵的那一头沉,所以,没人踩的时候,石杵安安静静地呆在臼窝里,石杵的半球形表面和臼窝的底面刚好吻合。石杵呆在臼窝里,就像小袋鼠呆在袋鼠妈妈的怀抱里,又像笔放在笔筒里。

打糍粑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把石杵的木头端踩下去,此时,石杵的石头端自然抬起来,此时,踩木板的人必须保持静止不动,留出一些时间,方便其它人把糯米倒进臼窝里。

等适量的糯米倒进臼窝以后,踩木板的人才可以松开脚。松开脚以后,整个杠杆立刻失去平衡,石杵端重重地砸在糯米上,由于石杵很重,所以糯米都被砸变形了,这就是打糍粑的第一下。

什么是打糍粑的第二下呢?踩木板的人用脚踩下木板,石杵抬起头,然后松开脚,石杵又一次砸在糯米上,这就是打糍粑的第二下。以后的第三次、第四次等等,就与第二次完全一致了。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踩木板的人。打糍粑还需要一个人负责在臼窝旁边推糯米。推糯米的人必须得跪着才能推糯米。我想,这个跪着的姿势,也许表达了对食物的尊敬,也许表达了对风调雨顺有收成的感恩。

《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糍粑》

每次石杵抬起来的时候,就是推糯米的人的工作时间。推糯米的人需要做两件事中的一件,或者是把糯米推到臼窝的中心,或者用沾水的手摸摸石杵的头。这样做的价值是什么呢?把糯米推到臼窝中心,是为了让糯米有一定的厚度,糯米太薄,石杵就会砸穿糯米,砸在臼窝上,这样会砸坏臼窝,砸下来的石头碎片还会进入糯米,影响食用。至于用沾水的手摸摸石杵的头,是为了降低石杵的粘性。因为糯米粘性太大,有时候,石杵抬起来时,会将一部分糯米粘起来。推糯米的工作在我们的方言中也叫“摸脑壳”,说的就是用沾水的手抚摸石杵的头。

我第一次见到“摸脑壳”的时候,感觉到无比惊讶。一是对于“摸脑壳”的危险感到惊讶。我想,要是哪次推糯米的手缩回来慢了,恰好被掉下来的石杵砸到,那整个手掌都会被砸碎,血肉模糊,甚至可能砸穿手掌。二是对“摸脑壳”的人感到惊讶。因为我害怕被砸到,而周围的人却丝毫不害怕,跪下来就开始干活,没有丝毫犹豫。所以,我对于周围人“摸脑壳”的勇敢惊讶不已。三是对于周围人“摸脑壳”的熟练程度惊讶不已。我们每年只有过年才打糍粑,每次也就一天或者半天就打完了。这些人哪来的时间训练“摸脑壳”的技术呢?怎么会如此熟练。

看着周围人这么熟练,我踩了一会儿木板后,就想去“摸脑壳”。刚开始时,害怕得紧,踩木板的人看我是第一次“摸脑壳”,踩得比较慢,也踩得比较轻。这样的话,石杵砸下来就又慢又轻,我得以训练自己的“摸脑壳”的技术。十分钟左右,我就熟练了。踩木板的速度也加快了。我还是能应付自如。

糯米打好以后,从臼窝中取出,放在一个蛇皮袋子上,或者一块布上,用手压成一个巨大的圆饼状,糍粑就做好了。这块圆饼状的大糍粑直径大约五十厘米,厚约五到十厘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糍粑》

糍粑似乎只有一种储藏方法,泡在冷水里。由于糯米煮熟了,所以,如果糍粑放在空气中的话,很容易变质,只能放几天。于是,我们江南老百姓会把糍粑切成扇形或者曲边三角形,泡在冷水里,这样可以储藏很长时间。每三天就要换一次冷水,否则糍粑就会变酸。

糍粑有三种吃法,用火烘烤、油煎、蒸、水煮。用一个火剪,放在火炉里,下面是火红的火石,上面是湿漉漉的糍粑,糍粑被切成大约十厘米长,五厘米宽,放在火剪上烘烤一会儿,然后翻面,烘烤另一面。糍粑非常有趣,有时候烘烤的时候,整个糍粑会鼓起肚子来,变得圆圆的,有时候撑暴了,又会瘪下去。油煎就是放在锅里煎,像煎鱼一样。蒸则是放在米饭上蒸熟。水煮就是放在某种汤里煮熟。在这四种吃法中,就味道而言,烘烤排第一,蒸排第二,水煮排第三,油煎排第四,当然,这是我的口味,不代表所有人的意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糍粑》

吃烘烤的糍粑,可以将薄薄的糍粑捏一下,中间放一点糖,白糖或者红糖都可以,就可以往嘴里送了。

糍粑是江南的美味,大大的圆糍粑,也象征着团圆。每当过年的气氛渐渐浓厚时,每当大街小巷想起鞭炮礼花的声音时,每当街道上张灯结彩时,我知道,打糍粑的时节到了。

随着家里搬到县城去住,家里已经多年没有打糍粑了,我是多么怀念以前打糍粑的日子。而那个臼窝,因为多年不用,就又掩埋在泥土中了。我是多么思念那个臼窝,不知道那个臼窝会不会思念我。我想若干年以后,当我白发苍苍时,我要对周围的小朋友说:“就在这儿,前些年我们还用来打过糍粑的,跑不了。”

打糍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期间的重要风俗习惯,我们要好好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糍粑》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打糍粑的传统工具(打糍粑机器多少钱一台)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6325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