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制霜方法
制霜法,是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制霜包括:去油制霜、升华制霜、煎煮制霜、渗析制霜四种方法。中药经制霜后有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制造新药、增强疗效等作用。
去油制霜
1.定义: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称去油制霜法。
2.去油制霜的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巴豆,有大毒,泻下作用猛烈,去油制霜后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消除副作用。如柏子仁,其内含柏子仁油,具滑肠通便之功,这对体虚便溏患者不宜用,制成霜后,除去了大部分油分,可消除滑肠的副作用。
3.操作方法:取原药材,除去外壳取仁,碾成细末或捣烂如泥,用多层吸油纸包裹,蒸热,或置炉边或烈日曝晒后,压榨,如此反复换纸吸去油,或直接压榨去油,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为度。药物加热所含油质易于渗出,故去油制霜时多加热或放置热处。去油制霜用过的布或纸要及时烧毁,以免误用中毒。
升华制霜
1.定义:将药物加热升华而获取细小结晶的方法称为升华结晶法。适用于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升华的物质,如砒霜、轻粉的制备。
2.炮制目的:纯净药物。如砒霜。
3.操作方法:如取净信石,置煅锅内,上置一口径较小的锅,两锅接合处用盐泥封固,上压重物,盖锅底上贴一白纸条或几粒大米,用文武火加热煅至白纸或大米成老黄色,离火待凉后,收集盖锅上的结晶。其主要目的是纯净药物。
煎煮制霜法
1.定义:药物经过多次长时间煎熬后成粉渣另作药用的方法,称为煎煮制霜法。
2.炮制目的:缓和药性,综合利用,扩大药源。如鹿角霜,具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的功能。
3.操作方法:如鹿角霜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的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鹿角霜的炮制方法是拣去杂质,斫成小块。鹿角霜块:将鹿角霜研成细粉,每斤加入鹿角胶2两(加水4~5倍烊化),面粉2两,拌匀压平,切成小方块,晒干。
渗析制霜法
1.定义:将药物放入瓦罐、植物果实或动物体内,置于阴凉通风处,数日后收集瓦罐、果实或动物体表面结晶物的方法。
2.炮制目的:一是洁净药物,二是通过辅料的功效,还可对药物的性能产生影响。如西瓜清热解暑,可协同增强芒硝清热泻火的作用。
3. 操作方法(以西瓜霜为例):取新鲜西瓜切碎,放入不带釉的瓦罐内,一层西瓜一层芒硝,铺放数层,将口封严,悬挂于阴凉通风处,数日后即资瓦罐外面析出白色结晶,随析随扫下收集,至无结晶析出为止。西瓜每100kg,用芒硝15kg。
霜类中药介绍
1.柏子仁霜: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之功。
柏子仁宁心安神,生柏子仁有滑肠通便的副作用,服后可使患者发生腹泻,将柏子仁压去油脂制成柏子仁霜,以消除其副作用。
2.巴豆霜: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具有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之功。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3.千金子霜:味辛,性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泻下逐水,破血消症;外用疗癣蚀疣之功。
4.瓜蒌仁霜: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滑肠通便之功。
5.砒霜:砒霜为白色霜状粉末,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性大热、辛,无味,加热后可闻蒜臭味,剧毒,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平喘化痰的功效,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作用,能杀灭细菌、疟原虫、阿米巴原虫及螺旋体,还可杀灭活体细胞。
6.鹿角霜:味咸,性温。归肝、肾经。主治: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用于脾肾阳痿,食少吐泻,白带,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痈疽痰。
7.西瓜霜:味咸、性寒。胃经,大肠经,肺经。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之功。用于咽喉肿痛,喉痹,口疮。
说明:百草霜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烟墨。叫霜,但不是霜类中药。
百草霜:味辛,性温。具有止血,止泻之功。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腹泻,食积泻痢。外用治外伤出血,衄血。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