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太子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4 08:27:13
导读

太子参怎么种植?今天 网小编给大家讲的重点就是太子参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有需要的农民朋友可以多多参考。 1 太子参品种特性1.1 品种类型以品种资源的生态型差异为依据,可将太子参品种分为大叶型太子参、*生型太子参与小叶型太子参3类。1.2 生态适应性和生育特征大叶型太子参适合在低海拔丘陵生态

太子参怎么种植?今天 网小编给大家讲的重点就是太子参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有需要的农民朋友可以多多参考。

1 太子参品种特性

1.1 品种类型

以品种资源的生态型差异为依据,可将太子参品种分为大叶型太子参、*生型太子参与小叶型太子参3类。

1.2 生态适应性和生育特征

大叶型太子参适合在低海拔丘陵生态区栽培,*生型太子参适合在高海拔山地生态区栽培,而小叶型太子参则适合在中海拔山地丘陵生态区栽培。

太子参以种根繁殖为主,具有低温条件下发芽、生长的特性,在产区中,应于10月下旬栽种太子参,在气温降低到15 ℃以下、*温达到10 ℃时,种参便会开始慢慢发芽、发根,冬天过后,第二年幼苗出*。太子参蒴果成熟后会裂开散出种子,人工采种具有一定的困难性,而太子参种子的*外自然萌发率又不高,若人工用种子繁殖,还需做低温处理,因此,太子参产区一般是使用种参进行繁殖。

1.3 植株特征

大叶型太子参叶片阔,有较多的叶和分枝数量,茎粗,主根明确,块根大且少,根呈纺锤形状。*生型太子参叶片长且肥厚,分枝较少,主根不明确,块根小且多,根呈胡萝卜状。小叶型太子参叶片长、小,分枝与叶较多,茎细,主根明确,块根小且多,根呈圆棒形状。

综合来看,小叶型品种是太子参的优良品种资源,这一品种也是太子参产区的优质高产类型。*生型品种有着较高的抗病性。大叶型品种产量低、抗病力低,但是却具有参体大、外形美观的优点。

2 太子参的栽培技术

2.1 大叶型太子参品种

与平畦种植的方法相比,使用拱畦种植的方法产量更高。以大种参、中等种参作为繁殖材料,较之于小种参来看,出苗率更高。应设置行株距组合为16.7 cm×5 cm,种植密度在120万株/hm2左右,使用低水平追肥。进行摘蕾处理、遮荫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产量。

2.2 小叶型太子参品种

使用拱畦种植这一方法的产量要比使用平畦种植这一方法的产量高。与小种参比较,将大种参和中等种参作为繁殖材料,出苗率更高。行株距组合应设定在12.5 cm×5 cm,种植密度保持在160万株/hm2。追肥以低水平追肥为主。摘蕾处理并不会增加产量,而进行遮荫处理可提高产量。

2.3 *生型太子参品种

采用拱畦种植的方法产量更高。大种参和中等种参作为繁殖材料,较之于使用小种参,其出苗率更高。行株距组合应设定在12.5 cm×5 cm,种植密度在120万~160万株/hm2。摘蕾处理可更进一步提高产量,但遮荫处理并不会显著提高产量。

第一,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太子参的产量也有着不同影响,大叶型太子参、小叶型太子参使用拱畦种植这一方法产量要比平畦种植的产量高。大叶型太子参、小叶型太子参都属于人工驯化的品种,其抗病能力不高,较易感染花叶病,想要提高这两者的产量,需相应减少病株数量。*生型太子参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使用拱畦种植这一方法虽然比平畦种植增产量较低,但仍有增产,这是由于拱畦种植的*层较厚,可使参根得到良好生长,继而促进太子参的长势。

第二,太子参多是将地下块根作为繁殖的材料。选择种参时,由于参农把大个的太子参拿来卖,留下小个的太子参作为种参,但大种参和中等种参的出苗率要比小种参高,所以,考虑到这一点,建议将7.5~1.25 g/根的太子参,也就是中等种参作为繁殖的材料,以此来获取高产、高效、优质的太子参。

第三,株行距也会对太子参产量有一些影响。大叶型太子参的栽培应该适当加大行距、减小株距,也就是确定行距为16.7 cm、株距为5 cm。对*生型太子参来说,应适当缩小行距与株距,也就是将行距设定在12.5~16.7 cm、株距设定在5cm。小叶型太子参的栽培则应同时适当缩小行距与株距,因此设定行距为12.5 cm、株距为5 cm。由此来看,就这三个品种来说,大叶型太子参的行距适当加大、小叶型太子参行距适当缩小、*生型太子参介于两者之间,能够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第四,摘蕾、遮荫处理对太子参产量会产生影响。作为根茎入药的植物,太子参地下部分为主要的获取物,其地上部分的开花、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养分向地下的传输,所以摘蕾处理会提高太子参的产量,以相同条件下,不同管理方式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见表1。另外,在福建地区,夏季气温较高,而太子参的生长温度要求较低,所以通过遮荫处理,延迟其倒苗时间,使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太子参的产量。

表1 摘蕾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

3 结语

在太子参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中,建议从整地、选种、合理密植、地膜的覆盖、控肥、摘蕾以及遮荫这七个方面进行加强。

使用拱畦种植有利于控制太子参发生病害问题,提高太子参的产量。使用中等大种参作为繁殖的主要材料,将行株距组合设定在12.5 cm×5 cm与16.7 cm×5 cm,再辅以合理的密植,将种植密度控制在120万~160万株/hm2左右。另外,使用地膜覆盖的这一栽培方法,能使太子参提前萌发、退后倒苗,有效延长太子参的生育期使太子参产量大幅增加。由于太子参有着较强的不耐肥性,因此,要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于其生长的过程中,再追加施以少量的NK复合肥,这样有助于促使植株的较快生长,继而提高产量。对大叶型太子参这种多花品种来说,适当的摘蕾有利于提高产量。遮荫处理对太子参种参的安全越夏、推后稻苗、延长生长期以及提高产量都有着积极作用。建议使用黄豆作为遮荫的产物,于太子参生长的后期,行行间套种,可促进太子参产量的提高。

最后 网小编提醒大家太子参作为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经济价值的物种,只有在了解其生长特性的基础上,掌握良好的栽培技术,才能促使太子参得到健康的生长,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太子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577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