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一致的面团包入馅料,被压成圆饼,裹上芝麻,经200℃高温烘烤后,制成色泽金黄、皮薄松软、焦香可口的麻饼,咬一口,香喷喷!资中“赵老师麻饼”备受市场青睐,每年销量1500吨左右。
焦香酥脆
前不久,资中县“赵老师麻饼”被列入内江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赵老师麻饼”有何魅力?近日,记者前往制作基地一探究竟。
机器烘烤
在资中县高楼镇麻饼制作厂房里,“赵老师麻饼”传承人赵建光正指导工人操作机器,和工人一起忙碌在生产线上。糖浆倒入容器,加入适量植物油,搅拌5分钟左右,再倒入三分之一的小麦粉搅拌两分钟左右,当油、糖充分与小麦粉混合后,加入余下的小麦粉搅拌均匀,麻饼皮料便制作完成。
操作机器
制作皮料
接下来,工人将熟粉、白砂糖、冬瓜蓉、红橘丁混合放入容器,再依次加油植物油、水搅拌均匀,馅料便制作完成,调制好的馅料静置半小时备用。机器生产线上,面团包入馅料、压扁、裹芝麻,随即进入机炉烘烤。烘烤结束后,麻饼降温冷却至室温,再经过杀菌筛选、包装称重,便可进入市场销售。
面团均匀
裹上芝麻
“制作麻饼的所有材料必须干燥、无异味、无可见杂质,这样做出来的麻饼口感才好。”赵建光介绍,“赵老师麻饼”最早要追溯到清末时期,是历经家族四代人制作的手工麻饼改良而来。49岁的赵建光是第四代传人,制作麻饼已经33年。
指导工人
工作认真
人工分拣
1986年,16岁的赵建光跟随外祖父学习制糖技艺。在日复一日的认真学习下,赵建光学会了麻饼、花生糖、蜜饯、果脯等系列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赵建光发现,麻饼单一的品种和口味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他从配料比例、制作工艺、大众口味等方面进行钻研,从最初的椒盐和冰橘口味,研制出红糖、黑芝麻味道的麻饼,并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改良出酥皮麻饼、双麻饼、薄脆麻饼等不同风味的麻饼。1997年,在家人的支持下,赵建光在资中创建了根兴食品作坊,通过改良配方,生产出多种口味的麻饼。
冷却降温
消毒杀菌
目前,“赵老师麻饼”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远销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全国各大城市,年产值2000万元左右。制作基地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机器包装
装箱销售
“下一步,我们在传承传统手艺的同时,将尝试生产无糖类、果酱类麻饼,适应现代人的口味。”赵建光说。
成品
荣誉展示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