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寥花
蓼花,又称“燎花”,“蓼花糖”是广东兴宁著名特产,始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加工历史,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独特风味。蓼花外形呈圆鼓槌状,个大体轻,金黄色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一层白芝麻;咬开后,里面是雪白细腻的蜂窝状糖心。
制作方法:
蓼花糖以糯米为主料,配以黄豆、白砂糖、饴糖和芝麻仁等,经过二十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蓼花糖是圆鼓槌形,个大体轻,金黄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芝麻和砂糖,里面是雪白的蜂窝状糖心,吃起来别有风味。三原蓼花糖,其外表包裹有白糖粉与芝麻仁两种。系用新鲜优质糯米,上等黄豆、白糖、植物油等为原料,佐以熟芝麻。程序其加工工序,经选料、淘洗、浸泡、磨粉、蒸料,和面、擀片、搓条、制坯、阴干、贮存、发坯、油浸、炸制、浇浆、挂皮等24道工序制成。一般冬季制坯,四季加工成品。从投料到出成品需要半年时间。成品呈圆柱体,个大体松,皮色金黄,肉质洁白,呈丝网状,香甜酥脆,绵软易化。
寥花
12.砸粽(炸粽)
儿时墟场上经常能见到的小吃,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这道客家美食?
制作方法:
客家话的“砸”是压的意思,顾名思义,这粽子是压制而成的。跟所有做粽子的工艺一样,把白糯米洗净,浸一晚上,然后把浸好的糯米加适量碱水拌均匀,使之泛成水粉般的明亮黄色,用锅蒸熟。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形成砖块状。一般担挑小街贩出售的砸粽就是这种。把砖块状的粽子切成一小方块,放在油锅里去炸,炸的过程中用特别的长竹筷子对之不停的翻动,当砸棕变得外焦里嫩的金黄时就行了。趁热蘸糖粉或蘸咸香姜蒜蓉即可。
炸粽
13.鸡颈粄
鸡颈板属于梅州客家传统小吃,用糯米和糖制成,因为像鸡脖子,故取名“鸡颈板”。
制作方法:
一般做法是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团,放入热油锅里,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不断重复,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趁热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细细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哟!还真的象鸡颈呢,吃一口,又香又甜!
1)放适量的糯米粉、红糖,加水揉成团;
2)锅洗干净,放适量的食用油,把刚才揉好的糯米团放进锅里摊开,有个小窍门:用圆的勺子来摊开更容易些;
3)用中火煎,火太大容易焦了,煎好一面,再反过来煎另一面;
4)出锅,撒上芝麻、白糖,或者轧碎的花生米都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把煎好的面团卷起来,把它切成一段一段的,类似鸡脖子的样子即可。
鸡颈粄
14.糍粑
客家的糍粑有多种吃法,有的在搓糍粑的过程,将白糖、花生米、芝麻等碾成粉末塞进圆团内下油锅煎炸,吃起来香甜满口,松软柔韧,别具滋味;有的先将花生米、芝麻碾成粉末和上白糖或黄糖入锅熬煎成糊状,然后把糍粑倒入糖糊中不断翻动,直到糍粑全身粘满糖糊即起锅吃用。这种糖糊糍粑嫩滑爽口,香甜适宜,不燥不热,最适合老年人食用。
制作方法:
1)泡米:选用上好的糯米挑出一些不好的杂质,再把糯米洗干净放水里泡6个小时;
2)把泡好的糯米放在竹篦滤干水分,锅内烧水,把竹篦滤干的糯米放入蒸锅里大火三十分钟蒸熟,变为糯米饭;
3)制作糍粑团:把蒸好的糯米饭稍微放凉,然后放在石臼里面(捣具可用擀面杖代替)使劲捣呀捣呀,直到糯米饭被捣得烂烂地成泥状;
4)手上沾点水,揪一小块糯米团,再在外面均匀地裹上一层备好的白糖芝麻蘸料,就可以开吃啦。
糍粑
15.艾粄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是客家人的传统小吃。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
制作方法:
1)艾草叶清洗干净之后,放入开水锅中焯水;
2)把焯水之后的艾叶放入榨汁机或绞肉机中搅碎,若没有现代工具代劳,那就只能用菜刀把艾草叶半锤半剁至出汁为止;
3)锅中加入三四碗水,两三片糖块一起放入锅中煮开;
4)将糯米粉、艾叶至于簸箕或者盆中,边倒入煮开的糖水边搅拌,待稍凉后揉合成团备用,这个过程叫烫面,做出来的粄才会既软又有嚼劲;
5)将粉团搓成一个个圆饼状,锅内放水烧开,放入艾粄,蒸15分钟左右即可。
欢迎关注@变美的日子,你我共同成长!
艾粄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