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不仅味美,名更美,鲈鱼读音形似“如意”,品尝的不仅仅是鲈鱼的鲜美,更是带着一种事事如意的祝愿。
古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长久以来,对于鲈鱼的烹饪品尝一直是一种对美食境界的至高追求。既适合男女老少年人,又可以保护鱼里面营养的做法就是清蒸鲈鱼。
做清蒸鲈鱼的食材有三样,分别是香葱,姜和一条新鲜的鲈鱼。做法:将鱼开膛破肚,并且去除鱼鳍、鱼尾和鱼头里的心脏,接下来将香葱和姜分别切成小段和细丝,香葱和姜的细丝像一条条小细线,然后倒入一些料酒以去腥,最后再放入一些姜丝,然后,往锅里加水,把鱼放在三脚架上,蒸到15分钟的时候,在撒上一些香油、香葱和蒸鱼豉油,如果打开锅盖,香味顿时弥漫了整个厨房,再蒸5分钟,鱼就可以装盘了,吃一口鱼肉,又香嫩又精美又爽滑。
鲈鱼的做法很多,在大厨们手上可以烹饪出红火茄汁鲈鱼、水煮鱼片、柠檬烤鱼、火腿蒸鲈鱼、豆豉香辣烤鱼、糖醋松鼠鱼、干烧鲈鱼、鱼羊合鲜小火锅、香辣鲈鱼火锅、糟溜鱼片、酱香开屏鱼、橙味鲈鱼排、菊花鱼、黄芪鲈鱼汤、冬瓜炖鲈鱼、姜丝鲈鱼汤等。
鲈鱼,别称花鲈、鲈板、鲈子鱼、七星鲈。鲈鱼有淡水鱼也有海鱼,常见的花鲈就是海鱼。河鲈是淡水鱼,河鲈,体黄绿色,体侧具5-9条黑色竖带,盆腔及臀鳍黄色至红色,腹部白色。体侧扁,长椭圆形,尾柄较细。头小,吻钝,口端位。下颌比上颌稍长,上颌骨后端达眼的下方,上下颌及口盖骨上均有细齿。前鳃盖骨后缘有许多小锯齿,后鳃盖骨后缘有1根刺。
鲈鱼虽小,名气颇大。南宋诗人范成大诗曰:“细捣橙荠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当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对松江鲈鱼作了尽情的赞美。
小时候,还在语文课本里学到一首诗,是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一尾鲈鱼,游进诗歌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鲈鱼,有多少人在富春江上看见晨曦中的渔船或者捕鱼人的身影,在心中想起范仲淹的诗句?又有多少人,在一道鲈鱼上桌时,悠悠地想起自己远方的家?
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一次下凡到松江秀野桥旁饭馆喝酒,一盘塘鳢鱼,他吃得津津有味,但总觉得腥味太重,肉质太粗。他问店主这叫何鱼?店主如实告诉了他,他还要见见活鱼,店主从后厨用盘子托了6条活鱼来,吕洞宾一看觉得此鱼好生丑陋,便一时兴起,要来了一支毛笔和一碟朱砂,饱醮笔端,往鱼的两颊上描了条纹,又在两鳃的鳃孔前各画两个红色腮状。他将鱼买下后,放生在秀野桥下,这6条被放生的塘鳢鱼,被传为变成了四鳃鲈鱼,成为鲈的最早祖先。”
相传:“宝应在清代出产一种鳞小肉细、味道鲜美的鲈鱼,是上好的美味佳肴。由于宝应地处京杭大运河要道,南来北往的官员都想品尝宝应的鲈鱼,这还不算,吃了还要带走,弄得宝应县衙穷于应付,财力枯竭。对此,蒲松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采取将鲈鱼放生的办法,以躲避蜂拥而来的食客。对外则宣传当今皇帝以大德学义治天下,不轻易杀生,有了皇帝的招牌,这样别人也就再也不敢开口了。同时规定全县所有鱼网罾簖凡今后捕到鲈鱼,一律不得出售或烹食,全部放生,违者严加查究,并把鱼塘改为‘放生池’。并对外声称,当今皇上以仁德治天下,放生乃积德之举也。孙蕙知县依计而行,在‘放生池’边修了小亭,立了石碑,由蒲松龄亲自撰写了一篇《放生池碑记》,以警示世人和过往官客。从此,宝应再也没有鲈鱼之患了,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吃鱼的味道,从来不只是萦绕在舌尖,亦在心灵之中。鱼所附着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味道的丰富性与多层次。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推崇一种“归隐”的情怀,于是鲈鱼成为经典的意象。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