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目前,人工栽培竹荪普遍以大田棚栽为主,这种栽培方式需要搭建荫棚,而林下套种竹荪,充分利用林间特有的环境,不必搭建荫棚,减少了劳动量。另外,竹荪不能连作,一般种植过的田块要轮种其他作物3年以上才能作为竹荪栽培地,否则产量低,甚至绝收。下面就来说说竹荪如何进行人工栽培。
1.竹荪的生活习性
竹荪为喜氮、好氧性真菌,喜阴湿环境,菌丝生长温度为5—32%,最适为23%;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0—30%,最适为25%。竹荪的培养料和覆*的pH值要求在5—6.5,pH值大于7时生长受阻。
2.田块选择
应选择交通便利、*壤肥沃、防旱防涝的大田。栽培竹荪所需的竹、木屑、芦苇等材料,量多且重,选择交通便利的田块,可节省搬运成本。*层厚腐殖质含量高,疏松透气,保水性能好。田块应旱能灌,涝能排,以利于保持覆*和沟*湿润。竹荪种植不宜连作,应从低往高的田块转移,避免病原的交叉感染而降低产量。种植必须间隔4年以上,上位的田块和周边未种植的田块为好。旱地,上年种过地瓜等喜肥旱作物的田块,保水性差、易受旱的以细沙为主的田块,均因缺肥、虫害多而不宜种植。
同时也可采取竹、果等林地套种。选择地势平缓,有马蹄形的山窝地带,*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多,质地松软,25度以下的林地为宜,要求密度适中(亩130—180株),8—12年生或间伐2年后的杉林地,涵水保湿条件好。
3.品种选择
购菌种时,选择菌丝生长整齐、健壮有力,菌龄65—75天,手感较硬者为佳,有黄水珠出现则偏老。购种时须看菌种商证件是否齐全,并索要购种凭据。
4.播种方法
竹荪播种采取一层料、一层种,菌种点播与撒播均可。每米2培养料10公斤,菌种5瓶,做到一边堆料,一边播种。
(1)覆*盖物。堆料播种后,在畦床表面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腐殖*,腐殖*的含水量以18%为宜。覆*后再用竹叶或芦苇切成小段,铺盖表面,并在畦床上罩好薄膜,防止雨水淋浸。
(2)套种作物。在竹荪床旁边套种黄豆、脾豆、高粱、玉米、辣椒和黄瓜等高秆或蔓藤作物。当竹荪播种覆*后15一20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种农作物种子,按间隔50-60厘米套种一棵。
5.田间管理
播种后,正常温度培育25-33天,菌丝爬上料面,可把盖膜揭开,用芒箕或茅草等扦插在畦床上遮阳,有利于小菇蕾形成。菌丝经过培养不断增殖,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并爬上料面,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很快转为菇蕾,并破口抽柄形成子实体。出菇期培养基含水量以60%为宜,覆*含水量不低于2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为好。姑蕾生长期,必须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不低于90%。菇蕾膨大逐渐出现顶端凸起,继之在短时间内破口,尽快抽柄撒裙。竹荪栽培十分讲究喷水,具体要求“四看”即一看盖面物。竹叶或秆草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覆*发白,要多喷、勤喷;三看菌蕾。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四看天气。晴天、干燥天蒸发量大,多喷、阴雨天不喷。这样才确保长好蕾,出好菇,朵形美。
6.病虫害防治
(1)多病害为烟霉病,主要发生在竹荪畦面表*上或寄生在畦面的稻草上,上午呈红色,下午由红逐渐变黑色。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使畦床培养料潮湿变黑,菌丝生长受阻,菇蕾呈水渍状、霉烂。措施:畦草不宜过早清除,排干水沟积水,减少覆盖物厚度,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小心铲除稻草及表*,并使之远离菇棚,截断两头畦床,防蔓延;同时使用苯醚甲环唑液喷受害部位,每天一次连喷3天;也可在发生部位撒碳铵,盖薄膜覆*防控。若出现鼻涕虫,可在阴天晚上进行人工捕捉。
(2)受水灾后的管理。灾后排干沟水,淹后3天检查覆*未见菌丝,培养料变黑,就应改种水稻、黄豆或玉米等作物。若基料变黄、覆*有新菌丝生长,则可摘除腐烂菇蕾,清除沟中堆积的沙石、沉淀在畦床上板结的淤泥,用尿素、食用菌氨基酸、杀虫剂混合液追肥防治虫害;隔天盖地膜,保持*壤湿润,促发菌;加厚芦苇及稻草防旱。
7.适时采收
由于5—6月温度不稳定,采菇有早有迟。雨后天晴出菇早、多,当菇蕾破口抽柄冒盖时立即采收。菇体要清洁完整,每天采收2—3次,及时剥离菌盖、菌托,运回倒入烤筛,让其自然生长撒裙。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关于竹荪的栽培技术。竹荪在人工栽培时,可用竹木屑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和少量无机盐进行培育,就能满竹荪的营养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