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潮汕平原,有一种颇有野趣的小吃,叫鼠曲馃(音gu0)。
吃鼠曲馃的风俗,在我国起源是很早的。唐代大诗人、襄阳(今湖北)人皮日休在《躬掇野疏兼示高雅什用以酬谢》诗中云:“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可见用鼠曲草制作饼食的风俗,我国至少在唐代就已存在了。而且,南方、北方都有这种风俗。潮汕人称作的鼠曲草,北方人呼之为茸母,湖北、湖南人叫作米曲草,而浙东一带的人则言作黄花麦果。鼠曲草,是一种野草,浑身毛绒绒的,茎叶嫩小,顶端偶尔结几个黄色小花蕾。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说:“原野间甚多,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茸如鼠耳之毛,楚人呼为米曲,北方呼为茸母。”
不过,潮汕每年吃鼠曲馃的时间,与北方不同。北方是在清明寒食之间,而潮汕则是在春节前后,这是气候使然也。鼠曲馃的制作,潮汕也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有自己的民俗趣味。现代大作家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道:“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这说的是周先生家乡浙东一带用黄花麦果,即潮汕人所言的鼠曲草制作黄花麦果糕的情景。潮汕人制作鼠曲馃,是将采摘来的新鲜鼠曲草,洗净捣烂去汁后,与大米白粉和匀,捏成鸡蛋大小的一朵一朵,每一小朵再捏成薄片,包上花生米、蔗糖拌成的花生糖,然后再随意捏成大小如掌的各种造型,有的如满月,有的像樱桃,有的似玉兔。这就是潮汕的鼠曲馃。这鼠曲馃看之碧绿碧绿的,形状各异,宛若件件精巧的民间工艺品;闻之有淡淡的野草清香;食之满嘴甘香,香中带甜,甜中隐隐透着野草的清悠味,简直是人间一大享受。
潮汕人制作的鼠曲馃,不但外形美观,滋味上乘,而且还有保健作用哩。这是因为制作鼠曲馃的鼠曲草是一种药草,《本草纲目》对鼠曲草载道:“可以入药,性平、味甘,能祛痰止咳。”这是符合当代人们追求绿色保健食品要求的。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