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
我的老家过去就属于“息县坡”。 馍,也叫馒头,这种用小麦面粉制作的面食,是老家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的主食。
记忆中小时候老家蒸馍可不象现在,和面、制坯全用机器,笼屉一层层摞上去,大火蒸制。那时人穷,烧的是地锅柴火,大铁锅底放水,搁上秫秸畀子,畀子上摆满馍坯,再顺着锅边贴一圈。蒸熟后靠着锅边的馍全带金黄焦盖,馍瓤雪白喧软,焦盖酥脆焦香,不用就菜也能吃个肚儿圆。
可能是因为出生在六十年代,经历过吃不饱饭的日子,所以对小时候吃过的老家地锅馍至今念念不忘。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到处都是售卖白面馒头的门店和摊贩,既有雪白的麦面馍,也有杂粮馍、豆面馍等,蒸制手法更是花样繁多:有本地的普通馒头,也有山东的戗面馍、安徽的枕头馍……。但总感觉现在的白面馍既吃不出过去的筋道口感,也没有过去老家地锅馍的香甜。
老伴解释是因为使用发酵粉发面的缘故,后来我就骑着自行车满大街转悠,总算排队买到了一兜号称用“老面头”发酵做成的手工馍,一口气连吃两个。品咂回味后,还是没有小时候母亲用柴火铁锅蒸出的老家地锅馍好吃。
说到老家地锅馍,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与其有关的几件琐事:
一、我的少年时代,正赶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集体时候,农村很穷,常常吃不饱饭,谁家隔三差五能吃上一顿干饭白馍,就成了全生产队羡慕的富裕户。记得有一年秋天,住在我东门的老表和对门二叔吵架。吵累了,二叔上厨屋里扒拉出上午舍不得吃的半截馍头,边吃边吵,吵着吵着忽然感觉手中的馍被人夺走了,低头一看,原来是正和他吵架的老表家的二闺女,当时有六七岁,瞧见二叔手中的馍,眼巴巴地盯着直咽口水,乘其不注意伸手夺了过去。二叔瞧见时,正鼓胀着小嘴伸长脖子狼吞虎咽。虽然两家正吵架搁仇,但看着孩子可怜的吃相,二叔也只能叹息一声:“唉,这死妮子!”
二:八零年的夏天,我正在潢川师范学校上学,天热了寝室里有蚊子,我便利用星期天来家讨蚊帐。那时,从我家到潢师先要步行走到潢川境内的黄湖农场或桃林铺才能坐上通往学校的班车。
返校时,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上黄湖的班车,只能走去桃林铺。当时正值五黄六月,人们正在抢收小麦,路边田野里人来人往、机声轰鸣。那天天气出奇的晴好,蓝瓦瓦的天上不见一丝云影,明慌慌的大日头亮的人睁不开眼睛,空气里没有半点风星。再加上我没有戴草帽,又急等着赶路,还没走到半道就已热的满脸通红、大汗淋漓。浑身衣服汗湿的水洗一般。
将近中午十二点时候,我累的实在是走不动了,又热又渴,看见路旁庄子里有户人家,土坯门楼大门敞开着,烟囱正冒着缕缕青烟,估计家里有人正在做饭,就想拐进去讨口水喝。
可能是生人进来的狗叫声惊动了厨屋里的人,“谁呀?有啥事吗?”,厨屋和大门楼是连通着的,我顺着声音伸头看去,只见朦胧的雾气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娘正在锅上起馍。我连忙说明来意。大娘热情地端来一碗米汤,顺手拿给我一个刚出锅的地锅馍,隔着老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香气,不由得连咽几下口水。“饿了吧?先喝碗米汤,再吃个馍垫垫饥。”我也没有客气,一口气喝干米汤,三两口一个馍就咽到肚里。大娘接过碗,又拐进厨屋盛来一碗米汤、拿来一个馍,但这一次,我实在不好意思,米汤喝了,馍坚决忍住没吃。
有两碗米汤一个馍垫底,从大娘家出来,感觉到天也没有刚才热了,两条腿也有劲了,不多会就赶到了桃林铺。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大娘可能早已作古,我也到了花甲之年。但当年的“一馍之恩”始终没有忘记,每当想起此事,总会闻到一股诱人的地锅馍香,那是一种渗入到骨髓的香气……
三: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在沙柳镇当镇长时,老家是镇上的一位少将回来葬母,随行的弟兄是一位商人,听说生意做的很大,北京广州开的都有公司。
饭前闲聊时,谈到如何发展乡镇企业,他劝镇里可以办一个农村老式石磨面粉加工作坊,并承诺可以包销。问起缘由,原来这位老兄七十年代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被下放到孙庄村生活一段。回城几十年了,一直忘不了当年房东大嫂蒸制的农家地锅馍的味道,苦笑着叹息:“开车吃遍了京城所有的馍店,都没有当年地锅馍好吃!”。他认为是机械化加工导致小麦面粉香气流失,所以才有这样的建议。
我当时笑着问他:“你当时下放时小麦亩产多少斤?”
“三四百斤吧。”
“你知道现在亩产多少?一千多斤!”
我又问他:“那时种麦上啥肥料?”
“各家各户积攒的农家肥。”
“现在施的全是化肥。所以造成麦面馍不香的原因不是加工方式,而是种植方式改变了!”
我的解释让他明白了现在白面馍不香的真正原因,办石磨面粉加工作坊的提议就此搁置。
为了能吃上当年口感筋道香甜美味的地锅馍,我曾亲自下厨,找老家农村亲戚要来“老酵头”,虚心向农家主妇请教手工馍的发面、蒸制技巧,上“抖音”号上收看相关视频。反复试验最终蒸出了雪白喧软的手工馍,但让人遗憾的是,吃过后依然品尝不到让人留念的老家地锅馍的味道。
让人欣喜的是,前几天上网浏览新闻,看到年前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粮食生产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肯定会吃的越来越好,梦牵魂绕的老家地锅馍的美味一定会在每个人的味蕾上绽放!
(文字系原创,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