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iphone 12热到烫手,吃鸡王者卡顿严重!
iphone 的流畅性是用户公认的,但iphone 12翻车了。
很多人发现 iphone 12和iphone 12 Pro在打王者和吃鸡时会严重卡顿。
在主流平台搜索“iphone 12掉帧”,就可以搜索出大量卡顿视频:
我看到最夸张的一个抖音视频,只有66个赞,但有近400条评论……全是研究这个问题的。
这么多负面评论,显然不是黑子们有意带节奏,而是iphone 12卡顿真的严重。
严重到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种大众主流 游戏 都掉帧。
有大佬测试iphone 12 Pro 5G模式下打王者荣耀,5分钟左右后就开始掉帧,团战时只有20~30帧。
而目前安卓旗舰机基本可以全称满60帧运行。
那么问题就来了: iphone 12为啥这么卡呢?
首先A14处理器的性能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直是苹果的门面。
不过处理器只能决定性能的上限,下限多低得看降频情况。
经测试,在室温下玩 游戏 十分钟左右,iphone 12会升温到45~48度,越靠近摄像头温度越高。
这个数据,放在安卓旗舰上还算正常,但放iphone上就不一定了,咱们后面细说。
按现在来看,很明显是 iphone 12升温过快,导致处理器降频, 游戏 掉帧。
不过也不能因此就说iphone 12翻车了 ,因为每一代iphone 其实都是这样的。
去京东里翻翻过去几代苹果旗舰,90%以上的差评都在说发热。
但iphone用户体量太大,大到 每一代iphone推出,第三方厂商都会对其进行专门优化。
一个很常见的场景就是,iphone刚推出时差评如潮,但两个月过后, 所有问题都自己消失了 ,然后京东评分反而会拉高。
这其实跟苹果没啥关系,是第三方APP程序猿的功劳,只是被误认为是苹果的功劳。
比如你常在安卓手机的宣传中听到:与XX 游戏 合作进行专门适配,XX 游戏 专门为其打造144Hz刷新率……
但苹果永远不会这么宣传。
因为没必要啊……所有APP都得针对ios系统和旗舰机型进行优化。
这也导致iphone用户的主观使用体验差距很大,经常出现一些魔幻场景。
你和朋友说你iphone不行,你朋友表示我的没这种情况啊,是你手机问题吧!
安卓XX软件卡,安卓真垃圾,苹果XX软件卡,软件真垃圾……
反正苹果没错。
所以参考 历史 ,苹果旗舰刚发售有问题也正常,等厂商优化跟上自然就解决了。
但这次不一定这么顺利了。
众所周知, 性能、发热、功耗,是电子产品算力的铁三角 ,只有三者平衡才能有最好的体验。
而安卓的操作方法是: 我们性能比不上A系列处理器,但可以增加功耗,搞黑 科技 散热,保证处理器高频工作。
所以安卓近些年 铜板 液冷 石墨烯 ,红魔手机甚至自带风扇。
而苹果向来不把散热当回事儿,又重又厚的手机不符合iphone美学,所以一再提高A系列处理器的性能。
降频就降频呗,A14这么牛皮,降频也能顶住。
更过分的是,苹果近几代一直在用双层主板设计,本身就散热不良,又不重视散热……
所以安卓机测温40度,核心温度比40度高不了多少,而苹果后背40度,核心温度可就不知道多少度了。
这么说吧苹果主板用的是高温锡焊,怕熔点低的直接化了。
总之,苹果散热全靠苟,而iphone 12很可能是让其苟不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5G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比4G处理器高太多了。
目前掉帧问题刚刚凸显,各大厂商肯定开始想办法了。
希望他们可以通过优化软件把12这代苟过去,但iphone 13真得在散热上下点功夫了。
否则iphone 游戏 党们以后出门不光得带充电宝,还得带散热背夹。
我要这旗舰有何用?
❷ 苹果12玩王者走路不流畅
苹果12手机玩游戏时打开省电模式,网络问题,亮度尽量不要太高,容易加快发热。所以王者走路不流畅。
❸ iphone12打游戏发热卡顿
关闭游戏或应用,将手机静止10~15分钟,即可恢复手机正常温度。适当的关闭或卸载不常用的软件,清理手机运行内存和数据缓存,适当的释放手机内存。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的时候,手机就会出现发烫的情况。建议在充电状态下不要使用手机,等手机充满电之后再使用,可以缓解手机发烫的情况。演示机型:Iphone 12 系统版本:iOS14.4
1、关闭游戏或应用,将手机静止10~15分钟,即可恢复手机正常温度。
2、适当的关闭或卸载不常用的软件,清理手机运行内存和数据缓存,适当的释放手机内存。
3、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的时候,手机就会出现发烫的情况。建议在充电状态下不要使用手机,等手机充满电之后再使用,可以缓解手机发烫的情况。
小提示:夏天时手机发热的情况往往比冬天更加严重,这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CPU、电池等关键部件本身就会发热,外界环境温度如果过高就会影响散热,而寒冷的环境会加速手机散热,所以不会经常发热。不过温度过低也会影响手机的使用寿命,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