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2岁半,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可爱,在幼儿园小小班,什么都好,就是爱咬人:高兴了咬人,生气了咬人,有时候,莫名其妙也会跑到一个小朋友旁边,张嘴就咬一口。
爸爸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可是小宝就是改不掉这个坏习惯。
其实,小宝这个情况,很多时候,很容易被家长或者老师定性为:这个孩子有攻击性,或者是语言表达迟缓(因为宝宝不会说,只会咬),其实,这个是和小宝婴幼儿时期,口腔敏感期没有的得到满足有很大关系。
“吃手”是幼儿口腔敏感期一个重要标志
幼儿在4个月左右,进入口腔敏感期,喜欢啃手、咬东西、抓住什么咬什么。
这是小婴儿通过口腔来感触自己的身体以及外部的世界:
- 他们通过啃手发现自己的手,感知自我。
- 通过啃玩具来感知事物、认识事物;
一些特别爱干净的家长会认为,吃手、乱咬东西不卫生,习惯性阻止孩子。
小宝宝的口腔探索行为总是被打断:不许吃手,强行把玩具从嘴巴里拿出来,
这样一来,幼儿的口腔敏感期被破坏,继而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咬人”,就是口腔敏感期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一个重要表现。
小宝宝通过“吃手”来发现自己和发现外部世界
在小宝宝的认知里,既然咬自己和咬玩具不行,那么就用咬别人来补上这一敏感期需求。
区分小宝宝“咬人”行为是因为口腔敏感期没满足,还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的参考标准是:
- 如果小宝宝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一般都是在着急生气的情况下才咬人;
- 口腔敏感期没满足的小宝宝,经常会无缘无故咬人。
“咬”玩具
改变幼儿这个行为的办法,不能靠打骂或者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咬人的时候,不要特别强烈的批评。
因为2、3岁的幼儿正处在情绪观察阶段,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观察周围人对他们行为的反应,如果我们对幼儿错误行为表现得特别关注、特别在意,幼儿就会重复这个行为以获得更多关注。
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
满足幼儿“咬”的口腔需求,小宝宝咬人这个行为就很快可以得到纠正。
@幼儿教育lulu老师 幼儿的行为背后一定隐藏着他很多成长的密码,家长要学会正确解读幼儿的成长密码,才可以找到针对性解决幼儿行为问题的方法。
我是Lulu老师,专注蒙氏幼儿家庭教育分享,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及关注,期待与您探讨更多育儿话题。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