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又称青蟹,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我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及广西沿海均有分布。青蟹肉味鲜美,是优良的食用蟹,是我国出口创汇的珍资海产。
温州地区70年代初的年产量约100吨,主要是捕捞产量。近十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捕捞产量下降,温州市的青蟹捕捞产量仅7吨,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于是,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了青蟹养殖业。温州市1988年养殖面积达4000卣(包括专塘养殖1543亩,轮养1802亩),此外,还放蟹笼、蟹篓700多只,蟹罐4000余只,共养青蟹幼蟹120万只(规格为每公斤100只左右),年产商晶蟹55吨,效益显著。根据笔者对浙南沿海的调查资料,青蟹人工养殖的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池塘养殖
有围垦建池、海滩建池两种。池塘应置选择在风浪不大的沿岸,潮差要大,便于注排水,海水比重1.005~1.020,底质宜硬,水质要清,池塘面积,小者3~5,大者30~50亩,水深1~1.5米,池内挖1~2条纵沟或横沟,沟宽2米左右,沟深0.米,池底有坡度及露水浅滩(或堆土筑成小岛),以便青蟹离水憩息。堤坝以高出当地最大潮位1米以上,内坡垂直,堤基内侧铺小石子30厘米以上。坝顶要有15厘米左右向池内延伸的桔(或嵌入高70厘米的小竹篱笆),以防青蟹选移。要设进出水闸各1个,闸门大小和闸孔致依池塘面积定。底质以砂为主、砂泥混台,池内挖些洞穴或设置冉罐、陶管、瓦片等,供岢蟹栖息和蜕壳时隐蔽藏身,也内的四周种些树术遮阴。
2、圈拦养殖
用罔在滩涂潮阀带歧港叉口等较大水域进行围拦养殖。在滩涂潮间带用网进行围养,池为梯形,四周筑围埂,沿埂挖沟蓄水,围埂朝海水退潮一面高70厘米,其他三面高50厘米左右,围埂上宽1米,底宽2米,两条中间埂,高40厘米,埂上网高4米,下段埋入泥土50厘米,防止青蟹打洞逃走。围养面积各地不同,可用数片、甚至数十片网州连结,上下配网绳(尼龙绳)绑在毛竹上,围成一圈。
毛竹间距为5米左右,均匀分布插入泥中,网目1厘米左右,网片水平缩结系数0.33,垂直缩结系数0.94。网内水位控制在大潮水涨平澡2米。小潮水涨平深40厘米左右,干露时问5~7小时,涨潮时海水进入池内,退潮时靠50厘米高的围埂蓄水。如遇大潮水退潮.天气又闷热、则可放干水,让青蟹打洞入泥,度过高温期。在港湾河口,还可利用地形,用网截拦水面,进行养殖。这比网围养殖生产成本要低些。
另外,还可用网罩住青蟹放养水面,进行养殖。形状像家庭用的菜罩。将四周固定,中间用毛竹杆支撑成弓形,每网罩约15平方米水面.成正方形,四周筑埂,埂内挖深,中间留有露水面的小山,供青蟹憩息。这种方法一般用作育肥,效果较好。
3、篓养厦笼养
用竹条编成直径0.5米,长1米的篓,每篓装4只幼蟹(也可缩小规格.每篓装一只).据瓯海县灵昆乡徐日云篓养试验,篓的大小为2×0.8×0.6米,木条支架,底面及4个侧面用竹片钉成,上面以20目筛绢网封住,留一可启缺口,供投喂饲料。每只篓成本30元,三年折旧,每篓养15~20只蟹,(每平方米9~13只蟹),可产蟹5公斤,每亩水面放10-20个篓笼养即用硬塑料丝(片)编织成笼子,笼可大可小,其养殖技术与工具的设计与篓养相似。
4、坛养或称笼养
即用陶制的坛罐,大小约为口径17厘米,底径26厘米,高25厘米。每坛装一且蟹。根据瓯海、苍南等地的试验,体重为250克的瘦蟹在罐中催肥15天.体重可平均增重50克,经45-60天养殖,可养成体重400~500克的、达到出口标准的青蟹.成活率为100%。篓养、笼养、坛养均育肥为主要目的,其优点是不与其他养殖种类争水争地,可在虾池中或滩涂、港叉海岸地带养殖,收获方便,而且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但管理上较精细,工作量较大,生产成本也较高。笼养(或篓养、坛养)青蟹还可与鱼、虾等在同一水体混养,以提高经济效益。
5、青蟹与对虾轮养
温州市的青蟹养成期为7~10月,对虾在4月初放苗,6月底或7月初普遍能长到8~10厘米,可起捕供内销,然后放养青蟹,青蟹在虾塘越冬后,翌年4月达到商品规格,起捕后再放养对虾。青整的养殖方式虽然很多,各有优点,但目前还是处于摸索阶段,根据温州市的养殖经验,上述各种养殖方式,如在7月上旬放养当年孵化的幼蟹,经过3~4个月养殖,均可达到体重200克以上的商品规格。
从青蟹养殖存在的问题来看:一是人工育苗技术未突破,天然蟹苗和幼蟹资源量有限,影响养殖的发展。二是人工饲料未解决,目前青蟹养成主要靠鲜活饲料,应积极研制青蟹人工配台饲料,蹦解决饲料不足问题。三是蟹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水温偏高和雨水较多季节。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