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徐州的汤叫什么汤(徐州啥汤 饣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25 09:13:36
导读

谈谈“我小时候的徐州汤点”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首先确定一个概念。标题及内文中的“我小时候”,是指我十八岁之前。我今年七十岁。徐州人爱喝的汤点中,最常见的就是我小时候喝过的豆汁。那时的豆汁,有点稍稠糊的感觉。那时的豆汁为什么会有点稠糊呢?一是用石磨加工磨豆子,磨不出来多细的“豆汁”,二是熬制时掺进的水也少。不象现在的豆汁,稀的跟自来水一样。那时的豆汁熬好后,都会在表面形成稍厚一些的“薄膜”。现在的

谈谈“我小时候的徐州汤点”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首先确定一个概念。标题及内文中的“我小时候”,是指我十八岁之前。我今年七十岁。

徐州人爱喝的汤点中,最常见的就是我小时候喝过的豆汁。那时的豆汁,有点稍稠糊的感觉。那时的豆汁为什么会有点稠糊呢?一是用石磨加工磨豆子,磨不出来多细的“豆汁”,二是熬制时掺进的水也少。不象现在的豆汁,稀的跟自来水一样。那时的豆汁熬好后,都会在表面形成稍厚一些的“薄膜”。现在的豆汁很少有那种“薄膜”了,即使有,也是很薄很薄的了。另外,也没有那种揭开锅盖扑鼻的香味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豆汁只要能有一丁点“薄膜”,哪怕是再薄,也都可以称为是有良心的店家了。那时的豆汁是纯豆子的香味,现在的豆汁是豆子成份少了,闻出来的全是植物剂的香味了。

我家有时候早上五六点钟,去粥摊上盛上两、三碗豆汁,回家后放大米熬成稠米稀饭(徐州人称二抹子饭)当早饭。熬好后,一揭开锅盖,就香味扑鼻,一会儿功夫,就香满屋了,再就是香飘四邻了。稀饭冷凉后,上面会覆着一层厚的“薄膜”。

那时的豆汁,是一分钱一碗,加白糖的是两分一碗。

顺便讲句题外话,我家在2003年时,曾在徐州泉山区的湖滨路口摆摊卖菜包子和稀饭、豆汁等早点。我家豆汁绝对是“浓香型”的。在我家卖早点的摊旁边,有个荣盛地产徐州分公司,他的母公司是上市公司。这个分公司有两三个人,几乎每天都来喝豆汁。我们是五毛钱一碗,来到后,都是他们自己来盛,不论他们拿的大小碗,只要不是盆,都是五毛一“碗”。在摊点可以随便盛着喝,喝多少都是五毛一碗,但不能打包带走。有一天,他们中有个人对我老婆说,大姐,你太辛苦了,我们公司想找两、三个保洁,在这环境也好,离你家也近,你来报名在这干吧,公司还给缴三险一金。他们在问了我老婆姓名后,他们说先你给报上名。在面试时,主管的人嫌我老婆个子不高人又瘦,不同意,他们就美言一番,主管后来就同意了。我老婆在那里一直干到在他们那个公司办的退休手续。

再来说“豆脑”。在我小的时候,在我家附近的奎河桥上有个豆脑摊。摊主是个胖胖的、笑咪咪的中年人。他每天早上五六点钟挑个豆脑挑子,晃悠着、扇乎着走到奎河桥上。摆好挑子后,挑起嗓子似唱似喊地拖着长音:“豆脑来,喝豆脑来”。

他的挑子一头盛着豆脑,另一头是一桶水和七八个碗。豆脑是用一个红色粘土烧制的稍大的缸盛着,缸的外面包上裹有麦秸的用布缝制的保温层。

豆脑盛在碗里后,要放的调料有姜汁(把姜捣碎后的姜末和汁混合体)、红辣椒汁(可能是辣椒面加水调制的)、酱油、香油这几样(从上几样是选项,依顾客要求而定,默认是除酱油外全放)。放到碗里的卤水汁带有酱油色,卤汁有点稠乎,但不是太稠。卤汁里面放有豆皮、白色的小虾皮、比较粗些的粉丝。

那时的豆脑可能是两分或是三分钱一碗。因为在我八六年结婚后,我老婆去奎河桥的附近去喝豆脑,还是一毛一碗。这时的八六年距我小时候也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那时的豆脑,端起来闻的是天然的清香味,喝的是豆子的淡香味、姜的鲜辣味、辣椒的香辣味和卤水汁的酱香味。现在的豆脑,几乎都不放什么卤水汁了,也极少或不放香油了,放的全是“萝卜榨菜”、香菜末等等。闻的是“杂烩”调味,喝的是“五味杂陈”。

所以说,现在的徐州豆脑,它已经失去了它当初的纯真。

再说“马糊”。“马糊”这个马字,我认为应该在马字的左边,再添上一个“米”字的偏旁。这个“马糊”是个吃的食物的名称。而“米”字本身就代表食物,所以,在马字前再加个“米”字,从表述上,从逻辑上,都应该是讲得通的。我母亲生前常说,喝点“马糊”,凑合凑合吧。言下之意,这种汤是对付对付吃的。可见,这个汤应该是马马糊糊做出来的。所以,徐州人的口语上就称其为“马糊”了。虽然是“马糊”,但不管是配料上,还是做起来的过程中,那可不是马马糊糊就能做好的。

“马糊”汤中有以下几种食料,豆扁什(把稍微泡好的黄豆放在臼窝里,用石槌捣扁,徐州人称这为豆扁什)、小茴香、黑胡椒面或白胡椒面(一般用黑胡椒面,极少用白胡椒)少许、姜末、芫荽【yán sui】(又称 “香菜”)、不粗不细的粉丝、杂粮面粉(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麦面粉)。豆扁什和黑胡椒是“马糊”汤的灵魂,尤其是以豆扁什为甚。没有了豆扁什,很难再称其为“马糊”了。

熬制好的“马糊”,盛在碗里是点稠乎乎的。称其为喝是不恰当的,而称其为吸,倒有点是恰如其份的。这个“马糊”的面食绝配是“油镟子”。关于“油镟子”,将在“我小时候的徐州面点”中再谈。

现在的“马糊”,豆扁什有些改为豆子了,有些甚至改为用豆芽了,黑糊椒也少见了,小茴香是不放或少放了,姜末有的摊点也不放了,香菜是时有时无了,杂粮面粉几乎都改用淀粉或麦面粉了。如此一来,“马糊”真得要称其为是马马糊糊做的了。

最后谈谈“绿豆面丸子汤”。现在的“绿豆面丸子汤”和以前的“绿豆面丸子汤”,是不在一个频道上的了,也不是可以同日而语的了。

以前的绿豆面丸子汤,是“绿豆面丸子”和“汤”。“绿豆面丸子”是一个词组,顾名思义,丸子是用绿豆面做的;“汤”又是一个单词。合称为“绿豆面丸子 汤”。

汤中的丸子是用绿豆面及各种食材制作并炸制出来的。绿豆面加上萝卜、葱、姜、粉丝,和拌均匀后,用油炸制的。出锅后的丸子,大小如现在成熟的枇杷大小,是绿莹莹的、带有金黄色点缀的油汪汪的。用筷子夹或用手拿捏丸子,会觉得很富有弹性,就象现在说的“Q弹”一样,很有“手感”。

以前的绿豆面丸子汤中,有丸子、辣椒油、香菜、蒜泥、随各人口味而加的香醋。汤中的辣椒油那叫一个辣呀、香呀,喝完这碗汤,你一定是会辣得满头大汗。辣椒油大多是用猪油炸的,这也是丸子香的原因之一。蒜泥是在臼窝里用石头制成的捣槌捣出的蒜泥,这蒜泥捣的几乎就是泥状了。

以前的绿豆面丸子汤刚盛出来时,香味和辣味及蒜泥味,还有那满碗红油油的汤,上面飘的香菜,发出的似香亦“臭”的“拐”味,红油油的汤中,还有七八个翠绿中带着红油的丸子,半飘半沉的挂在油、水之间,随着端碗者走动的脚步,象是炫耀,似是挑逗的样子,忽闪忽闪地晃动着。这情、这景、这味,真的是,“美仑”“美幻”极了。那丸子和忽悠的汤仿佛说,你来吃呀,快喝呀。吃了我,喝了我,我就辣死、烫死你。

以前的绿豆面丸子汤端上桌后,食者大多是用汤匙舀起来喝一小口(怕太烫),嘴里呷呷着,品味着。然后吹去上面浮着的辣椒油,再用汤匙舀起来稍多喝一点“清汤”,再呷呷着,品味着。稍停会儿,把壮馍掰成小块,泡到汤里。待壮馍吸足了汤汁味,那再吃起来,再和着软中带硬,拖而不碎的丸子咬起来,那种软糯糯的口感,再伴着鲜香辣味和蒜泥味的汤喝起来,那怎是一个爽字了得的呀!注意,喝绿豆面丸子汤可不是真的喝,要汤题舀起来吃和喝的,这是喝这种汤用汤匙,是喝这种汤的绝配。试试一下,这种吃法是不是有种绅士的气质啊!

这种汤一般在冬天喝得多,夏天也有喝的,但主要是在冬天喝。这种绿豆面丸子汤,也是喝起来和羊肉汤一样,很多人都是满脸汗涔涔的。在冬天,双手捧着那个大海碗,顿时觉得冻得有点小麻木的手,象春天的暖气把手烘得痒痒的。喝到小半碗时,放下汤匙,再捧起大海碗,似大碗喝酒样,一“饮”而尽,那个爽快劲,才叫男人的“霸气侧漏”哪。【那时喝丸子汤和喝羊肉汤用的碗,全是大海碗,这碗是别的饭店里没有的。这碗在喝丸子汤或喝羊肉汤时是绝配的,一看这碗,就知这家店是在卖丸子汤或羊肉汤的。以前海碗的直径至少要比现在的碗大一圈,高度至少要高出两到三指。】

以前的绿豆面丸子,主要卖的是汤,但还是要再搭配主食吃的。主食主要有壮馍和烙馍(关于壮馍和烙馍,将在“我小时候的徐州面点”中谈),其次是烧饼或馒头,基本上是吃壮馍喝汤,或把壮馍一部分掰成小小块泡在汤里,另一部分壮馍是边吃边就着喝汤。也有一种是店家里也卖一种“绿豆面饼”。这种饼的大小有一枚一元硬币大,是用“纯绿豆面粉”,再加上少许面粉做成的。成品的形状下面是个圆形,上面有个半圆球形状类似小帽的头部。绿豆面饼整体是翠绿翠绿的颜色,让人看了很有“眼缘”。

这种绿豆面饼和绿豆面丸子,比较耐煮。

再说说徐州现在的“绿豆面丸子汤”是个什么样子。现在的“绿豆面丸子汤”是“绿豆面”加“丸子”再加“汤”了。“绿豆面”是一个词组;“丸子”又是一个词组;“汤”又是一个单词。合称为“绿豆面丸子汤”。但它和以前的“绿豆面丸子汤”相比,不管是形态和内涵,都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了。

首先,现在的“绿豆面丸子汤”中的“绿豆面丸子”,已经不再使用绿豆面了,而改用麦面了。除了萝卜外,也几乎没有什么配料了。炸出来的丸子,大小就和樱桃差不多了,快成了炸小面团了,黄中带黑的焦状,死硬且咬起来跟啃脚茧子似的。“绿豆面饼”也改成了绿豆面“烙饼”,整张烙饼很难再有绿豆面的影子,即使有绿豆面,也是少得可怜。

所以,现在的“绿豆面丸子汤”,就是个徒有其表、欺世盗名的汤点了。“绿豆面丸子汤”的本质,已从根本上被改变了,只是有个这样的名称罢了,再也没有什么可说可点的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徐州的汤叫什么汤(徐州啥汤 饣它)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4330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