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L18菌株是常规人工选择育种方式育成的高温品种,2008年起以反季节栽培品种向全国各地推广,南起广东北部、北至黑龙江都有栽培,因其品质好,抗性较强,产量较高而广受欢迎。现将其品种特性总结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 子实体形态特征
菌盖圆正,温度较高时(≥18℃)扁半球状,茶褐色,温度较低时(≤10℃)中央斗笠状突起棕褐色;子实体含水量也一定程度影响菌盖颜色,含水量高时颜色较深,含水量低时颜色较浅;开伞度五分时菌盖直径3~5.5cm,多3.5~5cm;菌盖表面有茶褐色鳞片,外围有白色绒毛。菌肉厚度1.0~1.8cm,质地致密。菌褶直生与弯生相间,其间还有1/3~1/2不等长菌褶;菌褶越短的,褶片高度越低;褶缘波状。菌柄圆柱状,长3~5m,直径1.0~1.2cm。显然,香菇L18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态更好,属高温品种。
1.2 菌丝培养特征
菌落平整,菌丝浓白、粗壮,气生菌丝较旺盛。在适宜培养条件下,10d长满90mm培养皿;35d~40d长满750mL菌种瓶;30~35d长满15cm×28cm菌种袋或15cm×55~65cm料筒(4个接种点)。
1.3 环境因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1.3.1 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3~33℃,适宜温度5~29℃,最适温度24~26℃;耐最高温度40℃6h,
母种
无保护剂条件下耐最低温度0℃;最佳保藏温度3℃。
1.3.2 湿度
培养基含水量50%~65%菌丝可以正常生长,最适含水量为58%~61%。
1.3.3 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弱光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强光抑制菌丝生长。
1.3.4 通风
可以在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下生长,但良好的通风条件下菌丝生长更好。
1.3.5 酸碱度
培养基pH4.5~6.0菌丝生长都很好,考虑到菌丝生长过程中不断产生有机酸,培养基pH不断下降,培养基初始pH5.0~6.0最好。
2 栽培特性
2.1 适宜栽培地区
南起广东北部,北至黑龙江都可以栽培。
2.2 栽培季节
适宜反季节栽培,接种期中低海拔地区12月-翌年3月,高海拔地区11月-翌年2月;5月~10月出菇。
2.3 栽培场地要求
海拔300m以上山区大田栽培或长江以北林下栽培,一般来说,海拔1200m以内,海拔越高越好;周边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大;弱酸性至中性*壤,透气性及保水性好;非矿区,未被矿渣或矿区污水污染;日照时间短,日夜温差大;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
2.4 培养料配方
杂木屑81%~84%,麸皮18%~15%、石膏1%,料含水量58%~61%。干燥地区或1月以前接种的菌筒含水量宜高些,潮湿地区或2月以后接种的菌筒含水量宜低些。香菇L18菌筒松软,容易失水,培养基适宜含水量比其它品种略高。
2.5 栽培方式
熟料栽培,荫棚内脱袋地栽,覆*或不覆*。不适宜立筒式或层架式栽培,原因有:出菇过多、过密,菇质差;菌筒松软,易断裂、易脱水;温度偏高,生长不良。
2.6 荫棚要求
规格以50m×8m较好,棚高2.5~3m。大规模连片栽培时,各棚应平行排列,且走向应与主要风向一致,两菇棚首尾相接处应有较大的间隔,以保证棚内通风良好。棚顶及四周用遮阳网遮阳,南方海拔300~600m区域,应在棚顶及四周用草料遮盖,以降低夏季棚内温度。
2.7 发菌及后熟
由于香菇L18都在冬季接种,发菌早期菌筒应多层堆叠紧密排放,覆盖薄膜保温。1月以前接种的菌筒,一般利用太阳光能及菌丝生长产生的生物热量增温培养,2月以后接种的菌筒可人工增温促进菌丝生长。菌落直径8~10cm时,用3.3cm铁钉刺孔通气,每个接种口四周刺4~6个孔,孔深0.5cm。刺孔后菌筒排放松紧及高度由于棚内温度而定,应确保堆内温度不超过27℃。25~27℃条件下,后熟期30d。菌筒表面出现瘤状突起时,第二次刺孔,每筒刺孔40~60个,孔深1cm。刺孔后“井”字形排放,给予散射光刺激,促进转色。后熟期,尤其后熟晚期尽量控制培养温度25~27℃。堆温高或氧气不足时要翻堆。培养温度较低的,菌龄120d左右合适;培养温度较高的,菌龄90d左右合适。
2.8 脱袋
南方5月,北方棚内温度稳定在18℃以上,菌筒瘤状突起占表面积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菌筒部分转色时排场脱袋。排场前棚内*壤应翻耕,并撒石灰200g/m。石灰既预防病虫害,又助*壤保持良好透气性。翻耕的目的是改善*壤透气性,防止烂筒。老场地应在排场前1个月撒克百威,有效成分0.4g/m,或丙线磷,有效成分0.6g/m,目的是预防线虫、螨、昆虫。菌筒要求排放紧密。提早排场,减少震动及选择气温较高的时候脱袋,可减少开袋菇数量。
2.9 覆*
脱袋后立即覆*,常用沙*或壤*。是否可用黏质*,有争议,也有使用后效果不错的实例,但其透气性差,应慎用。选择酸性至中性,未被重金属或其它污染源污染的*壤为好。覆*厚度以菌筒最高点计1cm。待菌筒完全转色(通常约20d)时冲洗覆*,露出三分之一表面积作出菇面。不覆*的,喷雾状水保湿促菌筒转色,空气干燥的,应覆膜保湿。
2.10 菌皮
香菇L18菌皮较薄,棕褐色。
2.11 环境因子对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2.11.1 温度
原基分化温度5~25℃,适宜温度10~25℃,最适温度18~25℃;3℃温差刺激就可形成原基,比大部分香菇品种要求的温差小;子实体生长温度5~30℃,适宜温度15~28℃,最适温度18~26℃。
2.11.2 湿度
菌筒含水量保持在50%~62%利于出菇,含水量太低或太高不仅不利于出菇,而且容易烂筒;适宜空气相对湿度75%~95%,最适空气相对湿度80%~90%。
2.11.3 光照
光照强度10lx,原基可发生,子实体可生长,但菌柄长;最适光照强度100~800lx。
2.11.4 通风
需要良好的通风,二氧化碳浓度低于600mg/kg,生长最好。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菌柄越长。通常选择夜间通风。
2.12 菇潮
潮次明显,一般不少于6潮菇,菇潮间隔期10d左右。
2.13 子实体发生方式
多群生,少单生,极少丛生。
2.14 抗性
抗病性、抗杂性强,耐高温,菌筒不耐干燥或高湿。
2.16 商品特性
子实体中小型,单菇重一般20~30g。温度≥18℃时,质地极为致密。合适栽培环境条件下,子实体含水量90%~92%。1~3℃条件下,可贮存15d。
3 小结与讨论
香菇L18也可秋季栽培,但子实体形态较差、颜色深、质地疏松。香菇常规人工选择育种由于目的性、方向性明确,与单孢杂交育种一样,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式,且更快捷、工作量更小。
香菇高温品种温差要求小,比如L18、9319,低温条件下子实体也可生长;低温品种温差要求大,比如L135、L939,原基发生后可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生长。温差刺激对香菇原基发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差包含三个方面,即日夜温差、日与日之间温差、后熟期与出菇期之间温差,都与原基发生有关。
地栽香菇菌筒表面日夜温差较其它栽培方式低,可用晚上通风的方式制造日夜温差;阴雨天无日夜温差的可利用天气转换形成的日与日之间温差;也可用深层地下水喷雾水制造温差刺激原基发生。后熟期要控制适当较高的温度,以确保与出菇期有一定的温差,这对低温品种尤其重要。除温差外,击木惊蕈也可刺激香菇原基发生,但可能导致出菇过多,菇质量差,或损伤菌筒,使菌筒抗性变弱,应慎用。
以上就是香菇L18菌株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