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人吃面条是很讲究的,有的已讲究到了“疙瘩”的程度,所以常熟人在外地吃面是不大可能满意的。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兰川拉面、昆山爊灶面……这些面食也算是大名鼎鼎了,可常熟人大多是不会买账的。当着主人的面会说一声“不错”,心里在嘀咕:“勿要做啥哉,这种末事……”炸酱面不就是个辣吗?担担面、拉面考究的是有咬劲,殊不知太有咬劲,面汁就进不了面,就和汤“隔”了。
常熟人不在生面上做文章,采用标准粉的机轧面。这种面韧性得宜,肯入味,营养好。爊灶面也讲究面汤,但单一,红得太“亟”,吃一次蛮好,再吃就觉重复。刀削面怎么样?常熟人窃笑:那不就是我们家常吃的“面脚板”吗?
常熟的面脚板也是日常美食。要用酸咸得宜的腌菜“合汤”,顺手还要下一把绝细的笋丝。面揉成手臂粗的扁条状,“伏一伏”,待面汤沸了,用刀现切现下锅。面脚板不可以预先切好的,预先切好必得用干面粉来防黏,把干面粉带下锅,汤就浑了,不好。
常熟人日常还吃“菜下面”。不过汤,面熟了再下菜,烂糊烂糊的,所以又叫“烂糊面”。烂糊面只在秋冬吃,秋冬的菜经了霜,好,还有毛豆子呢。常熟人做烂糊面是绝对不会忘记毛豆子的,如果没有毛豆子就不做烂糊面。毛豆子要现剥的,带着“胎衣”和“绿血”,鲜洁。毛豆子起镬时尚有咬劲,所以烂糊面其实不是一塌糊涂,还有可嚼,一嚼,隐隐有点天然的甘(不是甜),有点大地和太阳的香味,灵光。做烂糊面是在晚顿,一煮一大锅,故意留下一小半作次日早餐的“炒冷面”。炒冷面当然是要起油镬的。伏了一夜,烂糊面已经凝成青青白白一块,下油锅是用铲刀一块一块切着下的,一颤一颤的惹看。下了锅,不忙翻炒,故意让沸油炸黄一小部分面块,就有了一种油焦香。看看不够吃,可以再加点冷饭下去,就成了面夹饭,更有“骨子”了。炒冷面的味道比烂糊面胜一筹,香、肥笃笃、入口即化,妙不可言,营养组成又极合理。天冷,能吃辣的可下点辣,出一鼻子汗,舒坦。
上台盘的当然是炒浇面,那要到专门的面店去吃。宾馆也有面,那只是走过场的“主食”,人家不重视,还是到面店去吃。
常熟面店的师傅大多肯动脑筋,常熟人吃面的疙瘩劲就是被他们宠出来的。也可以反过来讲:这些师傅是被常熟吃客讲究出来的。讲得完整点:两者是互相推动的。这个和评弹名家与老听客的关系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水平的听众,就有什么样水平的说书先生。常熟所以出了那么多评弹名家,就是因为拥有大批水平了得的老听众。老听客中好多是上“段位”的票友,下水唱一段拿手的片子是随口的事,还说得出师承何门何派何人。在这样的听众面前,你先生上台敢捣浆糊啊?先生上台如临深渊,就会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等到书先生修炼成家,对听众又来了新一轮的艺术培养。如此这般,常熟就成了江南第一书码头,成了评弹第二故乡。这些称谓不是哪个协会颁的,是老百姓和岁月赐予的。
常熟炒浇面也是这样发络起来的。
吃客叫面,除了点“浇头”,还有其他附带要求,如:宽汤、紧汤、拌、免青、重青、重面(加量)、轻面(减量)、硬点、软点……不一而足。跑堂喊:“本色划水一碗加量宽汤重青带硬哉……”其实就是一碗爆鱼面。“本色”就是爆鱼,“本色划水”是指定要连着鱼鳍的那块鱼肉。“青”即大蒜叶,方言中叫“大蒜花”,“重青”就是要多放大蒜花,“免青”就是不要放大蒜花。跑堂要应对许多吃客,这“一口清”已经不容易,还要讲究抑扬顿挫喊出味道、喊出艺术来,难。
什么浇头也不要就是“光面”。但生意场上忌讳这个“光”字,就改称“阳春面”。有人说古时一碗光面十文钱,“阳春”就是取的“十月小阳春”的意思。阳春时节,一片大好春光,而且“阳春”两字喊出来跌宕有致,朗朗悦耳,喊得店堂里一片春光。
吃鱼面一般是宽汤,吃肉面一般是紧汤。也有喜欢吃干头货的,就叫“拌”。一般的面店没有羊肉面,那是羊汤店供应的。到羊汤店你千万别叫“拌”,人家会笑你假充内行,那是“洋盘”(羊拌)的出典。
也有点“双浇”的,如:鱼肉两鲜,鳝糊焖肉,虾腰……鳝丝是预制的,鳝糊是要现炒的,人称“响油鳝糊”。“虾腰”即是虾仁炒腰片。咸菜鱼片是白汤,也要现炒的。这样的面叫“炒浇面”。
那时候吃炒浇面有点阔少派头。发展到今天,常熟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炒浇面的“受众”大大扩展;到后来,除了焖肉、本色等少数几种,其他的浇头都发展为炒浇了。大排、鱼排等也考究现炸现吃,本质上也是炒浇。常熟炒浇面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现在的面店不用跑堂,采用半自助的形式,很好的。店堂和厨房之间有一个大窗相通,吃客就在那里向面师傅“点面”。要咸要淡要宽要紧要加点咸菜开开胃什么的,你只管开口就是,一律不加钱。对了,还有香菜,要加尽管加。堂内堂外有了沟通,又目睹面浇头的制作过程,吃客心里踏实。炒浇的面起锅要早一点点,面条的最后催熟靠的是随即下碗的、沸烫的浇头。这一催,面条吸纳了浇头的浓汁,就鲜得“透”了。这是炒浇面所以入味的缘由了。
有客自远方来,我常会自豪地领他们去吃常熟炒浇面。那些面店当然是我反复试吃过的,有把握,他们准能一吃难忘。下次再来,他们大多还念念不忘,提议“再去那个店吧”。店名倒不一定记得住的。
面店经营的认真与否,一看浇头,二看汤汁,三看面条。面下锅,到一定火候,就用长筷捞起。面条并不直接进碗,要捞到竹制的“抓篱”里过渡一下。右手捞面,左手不停地颠簸抓篱,把锅水沥掉。经过反复过面,锅里的水总有点浑,碱性重,所以锅水是沥得越干越好,否则会使面汁稀薄或变味。这就是美食家为什么要赶“头汤面”的原因。锅水沥得如何,老吃客一看便知——面在碗里打成团,小岛似的不易散开的便是沥干了的,好。
有的常熟面店有一碗“葱爆鳝背”,不错,是一种“热炒干拌”的新样式了。“热炒干拌”是湖北的特色面点,现在常熟面也吸收进来了。这说明常熟的炒浇面还在兼收并蓄,不断发展。
蕈油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特色面点,是虞山特产松树蕈的派生产品。松树蕈和蘑菇不同,和一般的蕈也不同,特别有咬劲,有天然的鲜味,有野鸡肉的口感,妙。传统特色产品可以改进,但改时一定要慎之又慎,稍有草率就会失去特色,就拉倒吧。比如蕈油面不宜用色拉油,要用上等的菜油和麻油。不都是素油吗?不一样,不信,你试试看。有些东西是说不清的,都说清了世界就只有意义没有意思了。
饮食文化是最讲究实惠的文化。常熟炒浇面很实惠、很平民、很日常、很江南,人缘极好,品位不低,是值得为之写这篇文章的。
如果评常熟十大传统食品,相信蕈油面会在其中。其实,“常熟炒浇面”整个儿就可以打造成一个品牌。如果觉得“炒浇面”这个词太过直露,那就想一个类似“红碗面”这样的名词好了。如是,来常熟的外地朋友除了来吃大闸蟹、叫花鸡,还可以去定点的面店品尝一吃难忘的常熟面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