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属于杂食底栖鱼类, 鲤鱼个体较大, 生长速度快, 以藻类、水生植物及底栖动物等为主要食物,想要养殖好鲤鱼就得科学的管理,现在 网小编来讲一下鲤鱼的养殖现状及科学养殖鲤鱼的措施。
1.鲤鱼养殖现状
养殖环境恶劣。部分鲤鱼养殖户单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科学养殖意识淡化, 对鱼的选用品种、饲养密度、用药等环节不关心, 造成鲤鱼产品质量下降, 水质严重恶化。通常鲤鱼的养殖密度应控制在每667m水面投鱼苗1000~1500尾, 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 养殖户为了经济效益, 饲养密度都会高于这个标准, 甚至会翻倍, 这就造成池内鱼苗密度过大, 饲料投放数量较大, 因为养殖户不断增加放养量, 在饲料的投放上也不断增加。过量的饲料未经过充分的吸收和消化就被直接排入水体, 残料和粪便沉入水底, 导致底部环境缺氧, 鲤鱼主要在水塘的底层活动, 缺氧的环境会对鲤鱼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鱼病治疗困难。鲤鱼养殖中的各种鱼类疾病频发, 例如烂鳃病、鳞立病、肠炎病等, 这些疾病其实很容易预防, 但是却往往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 使其蔓延开来, 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亏损。水质不好的鱼塘, 存在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整体换水又没有可行性, 导致鱼病的发病率比常高。养殖户通常的处理方法就是直接往鱼池里撒药, 这样做不但没有达到治疗鱼病的目的, 反而造成了水质的污染, 加剧了鱼患病的几率, 治疗使用的药物也就越来越多, 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如此恶性循环, 整个养殖的水环境都被破坏了。
鱼苗质量参差不齐。鱼苗作为养殖环节中利润较高的水产品, 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从事鱼苗种苗生产的养殖户也越来越多。目前, 鱼苗种苗培育市场比较混乱, 品质参差不齐, 这主要是养殖者缺乏完备的养殖技术, 亲鱼亲本近亲繁殖, 选育杂乱无章, 无论优劣, 都打着“优质种苗”的旗号, 造成养殖过程个体差异较大、种苗质量不高、抗病性太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迟滞渔业的健康发展。
养殖管理不当。由于养殖户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增加鲤鱼的放养量, 在饲喂过程中, 不能准确的把握饲料用量, 对鱼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投料过量, 饲料不能完全被鱼消化利用, 不但导致饲养成本增加, 还会破坏鱼的生活环境, 导致水体质量下降, 滋生各种病原菌、寄生虫等, 对鱼造成威胁。如果投料不足, 又会导致鱼摄食不够, 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因此科学合理的饲养是养殖户最需要注意的。
2.提高鲤鱼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
根据当地环境、气候以及市场需要等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优良品种进行养殖。要在推广优良品种的同时, 坚持不懈地进行种苗的选育, 尽可能提纯复壮, 通过改良品种生长特性, 提高品种的适应力和抗病力, 同时还要注重肉质肉味改善, 以提升鲤鱼的生产价值, 达到适应大众消费需求的目的。渔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鱼苗市场的各个流通环节的管理, 坚决打击不合格的伪劣鱼苗的销售行为。
渔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大技术的推广力度, 推广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和模式。引导养殖户科学适度投放鱼苗, 进行科学喂养, 选择品质优质的饲料, 优质饲料具有营养丰富、利用率高、排泄物污染程度低等优点, 既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又对水体污染程度轻微。坚持对鱼池底部进行处理, 使用无害化处理方法, 降低有机质生成, 同时加大渔业机械的使用推广, 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 以避免对水体的破坏。倡导无公害养殖观念, 虽然无公害饲料市场价格偏高, 但是水产品的价格也相对较贵, 且市场需求较大, 可保证养殖户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