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四川日报5月15日第12版、文化副刊《天府周末》。
4月17日,远在北京的张晓蕊收到了从四川叙永寄来的一口砂锅。她的儿子嫌弃表示:太土了,谁会用这种东西煮饭?
张晓蕊罕见地没回应她的宝贝疙瘩,她给叙永吊洞砂锅的传承人龚琴付款的时候,哭笑不得地讲了这个小插曲,然后感叹: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归传统。
黑漆漆的砂锅,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的确是土气的。砂罐,更是长时期被等同于药罐。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省级非遗——叙永两河吊洞砂锅,300年来靠物美价廉维系着龚家一脉的生存。如今,“土掉渣”的材质、多样化的功能和更精巧的设计,开始让这些砂器受到现代人的喜爱。
疫情挡不住砂锅畅销
4月5日,叙永县两河镇“吊洞龚砂锅”的非遗传承人龚开贵终于在疫情之后开始了第一次起火烧窑。窑炉旁高达五六十的温度,很快让靠近的人满头大汗,56岁的龚开贵却是一脸如释重负的笑容,“实在等不起了,好多单子都等到发货哦!”他的女儿龚琴打开手机查看订单,“近的有云南、贵州,远的像山东、福建、北京、吉林,甚至新疆都有!”
砂锅,全中国很多地方都能生产,只是省级非遗的叙永“龚砂锅”为何能够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锅是有些地方不一样哦!”龚开贵解释,“我们的锅外面有一层亮晶晶的东西,那是一种釉泥,我们专门从吊洞里背出来的。上了这种天然釉泥,砂锅就不容易坏……”
很难想象,龚开贵的祖辈在湖广填四川迁到两河镇的时候,选择了一处大溶洞作为族人居所。这就是吊洞,顾名思义,要吊着绳子才能下去的一处洞穴。它是一处天然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坑,从地平面下去约30米左右。一半是露天,阳光充裕,一半是开阔洞穴,深达约5公里。龚家祖上的生产生活,便在洞穴区域。至今,这里还能看到断壁残垣以及烧窑留下的各种痕迹。
“我们祖上就是做砂锅的。”龚开贵说,溶洞这种一般人看不上的地方,在龚家的砂锅匠看来却适合营生。这里有适合做砂锅坯的观音土,尤其是洞内暗河边沉积的淤泥,特别适合为砂锅上釉。
300多年来,龚砂锅在此延续了7代。龚开贵爷爷那一辈,10个兄弟姐妹都会这门手艺。他们的砂锅,从选材到出品,要经过70多道工序,最终的砂锅耐酸碱、保温好、透气,龚开贵形容为“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盛物不变质”。很长一段时间里,龚砂锅行销泸州甚至与四川交界的云南和贵州一带。“为了提前订到货,很多人天不亮就跑到吊洞等到了,外省的经销商,经常写信给我父亲订货……”
然而,手工作坊式生产的砂锅,在工业浪潮下同样遭遇重大打击。砂锅利润薄、手工生产累、砂锅基本只有汤锅和药罐两种功能。市场萎缩、后继乏人,很快,做这门手艺的就只剩下了龚开贵。
打破砂锅的“药罐”魔咒
在女儿龚琴眼里,父亲龚开贵虽然没多少文化,但是头脑灵活,学东西快,而且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砂锅被嫌弃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觉得“土”,质地粗糙刺手。那就从挑选坯泥开始,多次过筛滤掉杂质,最终筛出来的泥土,要像“汤元粉”那样细腻才算合格。在将泥加水搅拌做坯时,传统的工匠往往喜欢直接上脚踩,以随时掌握泥土的粘性程度。但是有人说这样做出来盛装食物不卫生,那就改用搅拌机……
龚开贵更大的转变,在于改变砂器过于单一的用途。
他看到即使远在偏远的农村,人们做饭也已经用上了电饭煲,炖肉汤有了更结实的锑锅铁锅,一边暗自着急,一边尝试着各种创新。“一般老百姓不用砂锅煮饭炖汤了,外面那么多人吃火锅吃烧烤,那我给你做砂锅版的烙烤,你试不试一下?”2013年,龚开贵推出了他的砂锅烙烤系列,面向做餐饮生意的商家开拓市场。一开始,他的锅还只是模拟韩国烤肉,后来发展到中间捞空放汤锅同时烙烤,一举两得。用砂锅烙烤不易烤糊,烧烤小白也能上手。其中的三款烙烤锅,龚开贵还申请了专利。
很快有人反映这种烙烤锅只能用炭火,用燃气很不容易掌握火候。龚开贵带着儿子和女儿全国遍寻电陶炉生产厂家,为自己的砂锅配备了配套使用的炉具。“现在,我们这种烙烤锅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不是第一都是第二。”龚琴表示。即使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仍有不少等着做砂锅烤烙生意的商家急着向龚砂锅订货。其中北京的一家商户原本是做韩国烤肉的,春节前买了烤烙锅的样品回去体验了一把后,节后直接下单订了20多口。
相比传统砂罐二三十元的低廉价格,这种烙烤锅一口100多至300多元不等,配套的电陶炉还要400多一个,利润大幅提高。去年,龚开贵让儿女一盘点,发现全年销售额居然有50万元左右,大部分就来自烙烤锅订单。
耍了一辈子泥巴,这位农村汉子终于挣到钱了!
让老手艺走向未来
不过,在龚开贵和他的一双儿女眼里,这点钱养家糊口足够,要让更多人认可砂锅这门传统手艺,还差得远。
原本在北京工作的龚琴,选择了回到家乡,和哥哥龚军一起帮助父亲。在靠商用砂锅系列暂缓生存压力的同时,他们设计了一条砂器礼品和高端定制的路线,致力于让传统砂器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
今年春节,一对欧洲华人夫妇在网上找龚开贵订做一口鸳鸯砂锅,以便在异国他乡也能在家吃火锅。不仅如此,砂锅的锅盖,还要能倒扣过来当碗用。这种锅,龚开贵从没做过,他试着做了一款,结果隔断太高、盖子扣不拢;后来锅盖又烧坏不美观。两次烧窑,龚开贵分别做了好几款,才从中挑了一件合格的成品。这口锅4月14日寄了出去,收费148元。“我们花在锅上的心血远不止148元。”龚琴感叹。但是她的父亲并不以为意,“就当它是给龚砂锅做口碑打广告了嘛。”
这种广告效应,几年前已经开始发挥作用。2018年,一对重庆夫妻在网上看中了龚开贵的手艺,专门请他做了一套方壶带给加拿大的儿子。一壶两杯,就用砂器最传统的黑色,呈现出古朴稚掘的生趣,夫妻俩花了1400元买下还赞不绝口。
这些年,心灵手巧的龚开贵设计了砂器版的提梁壶、功夫茶杯、花器、酒杯。没有专业设计师参与,反而少了千篇一律,多了返朴归真。他甚至设计了砂锅的迷你版,作为花器推出。没想到土巴巴的砂锅一浓缩,配上花草后便有了文艺范儿,成为了艺术品。
北京客人张晓蕊的一句“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归传统”,让龚家看到了砂锅“复兴”的希望。龚琴说,仅仅今年春节的海外订单,就有加拿大、缅甸等好几个国家。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土砂锅不是不好,而是晓得好的人还太少。”龚开贵说。他在家旁边专门盖了一座展览馆,把龚家历代传下来的砂锅制作工作和样品陈列展出。游客可以免费参观,还可以现场体验操作。
只要有空,龚开贵会亲自给参观者讲解示范,“大家切身体验了,就更相信传统手工艺的好。”如今,他还把到吊洞的路重新培修,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可以同时去吊洞感受自然风光和非遗生产的遗存。
非遗加旅游,这位手艺人期待着新模式让老手艺重焕新生。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