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太行山区,生长在太行山区,小时候一些杂粮做的好吃的使我永远难忘。黄米、黄米面就能做出好多意想不到的好吃的。我们这儿所谓的黄米就是指黍子脱皮后的米就叫黄米。谷子脱皮后的叫小米。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了。只说一下我们小时候家乡黄米的吃法。我们这里的黄米特别金贵,都是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亲朋好友时才舍得吃黄米的。
首先是过年时蒸年(黏)糕,这个我刚刚说过,不想再赘述。要知道年(黏)糕能吃一个正月的,每天想吃时,把事先切成小薄片(大概1—2公分厚)的年糕放在锅里馏一下。长辈们常说“头气馒头二气糕,随做的饼折吃着好”,就是这糕馏出来的才更好吃。所以黄米面黏糕,刚刚蒸出来不一定有多黏,越馏越黏,越黏越好吃。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我们这儿过去都只用黄米和大红枣。先把黄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泡半天多,再用苇叶把米和大红枣裹成四个角的严严实实的粽子不漏米就行了。现在信息灵通,交通发达了,江米、糯米经常有,可是我们这儿人们还是喜欢用黄米包,尽管现在黄米比较少,还挺贵,也不愿意少不了黄米的。有的人家就用黄米、江米等分着包好几种,随便挑着吃,想吃什么样的就吃什么样的。我觉得黄米的粽子比江米、糯米的都好吃,因为黄米粽子才是正宗的家乡味!
煮饭也可以。我们小时候农历的九月九喜欢给家里人“求梅”(谐音)吃,那两个字,是当地的方言,我不会写(请原谅!家乡文化博大精深,我学问太浅了)。其实就是跟咱们煮米饭差不多,把锅里加上适量的水,烧开后,再把洗好的黄米和红枣一块放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煮。一边煮一边用一双筷子不停地搅(防糊锅),等到黄米煮熟了,水也就没有了,然后把火封住(否则会糊锅),把锅放上去再等一会儿,就可以吃了。然后盛到碗里,黏糊糊、甜丝丝、热腾腾的特别好吃。
过年过节时,有时候也会吃炸油糕。这是用黄米面做的,把黄米面用开水烫一下,和成不軟不硬的面团,用手揪成一个个小面剂儿,把小面剂儿拍薄,中间放上点糖,或者放上点事先煮好的豆馅,包好后,拍成圆形的片,放到烧热的油锅里炸成焦黄色。哎呀,太诱人了!外焦脆里軟黏,又甜又黏又香。别具一格,风味独特!
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好吃的东西这么多,想吃什么有什么,还总是想起小时候的许多好吃的。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