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九江煎堆的由来(九江煎堆的做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20 11:07:38
导读

出品 策划/统筹 谢红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通讯员 梁平“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对于地道的广东人来说,金黄的煎堆象征喜庆和财富,是过年不可或缺的食品。它色泽金黄,表皮薄脆清香,又柔软黏绵,馅料香甜可口。其中,省级非遗项目的九江煎堆,是全国唯一一种扁圆的煎堆。广东的煎堆都是花生、芝麻、爆米花、片糖……材料大同小异,外形大多是球状,但为何唯独九江煎堆是扁圆的?作为广东人,也许大部分

出品 策划/统筹 谢红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通讯员 梁平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对于地道的广东人来说,金黄的煎堆象征喜庆和财富,是过年不可或缺的食品。它色泽金黄,表皮薄脆清香,又柔软黏绵,馅料香甜可口。其中,省级非遗项目的九江煎堆,是全国唯一一种扁圆的煎堆。

广东的煎堆都是花生、芝麻、爆米花、片糖……材料大同小异,外形大多是球状,但为何唯独九江煎堆是扁圆的?作为广东人,也许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中缘由。近日,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九江一探究竟。

历史悠久的煎堆

在佛山南海九江镇官令村,羊城晚报记者老远就闻到空气中肆意飘荡的油香味。顺着这股油香味,记者来到一家煎堆加工场门前,看到开着大车小车的客人,把选购好的煎堆放到车上。来自禅城的陈先生一下子就购入十箱,把小面包车的货厢都挤满了,“这是厂里给员工过年的礼物。”他边摆放货物边对记者说,来这里采购已经十几年了,员工都忘不了这种过年的味道。

煎堆历史悠久,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据记载,唐代以前称“煎锤”,后来在南宋时期随着民众逐渐从中原南迁到岭南周边居住,煎堆也随之传入了广东。清顺治《南海九江乡志》和清光绪九年(1883)版《九江儒林乡志》也有炸煎堆的记载,其属春饼的一种,俗称煎堆,初时为家庭自制自用,并不作商品出售。

作为九江的传统年货特产,酥化爽脆的煎堆是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馈赠、款客、贺年和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一百多年来,九江煎堆已成为味觉标签,融入当地人简单而温暖的过年记忆。无论身处何方,家乡味飘于四海而不散。记住这一种味道,就忘不掉那个故事、那段情感、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

“只要吃过,就忘不了这种味道。”远在南美的关小姐每年都托九江的乡亲把本地煎堆邮寄过去。20多年前,她随家人到外国生活。“这种味道维系着亲情纽带,乡土情的滋味永难忘。”她对记者说。

据不完全统计,九江的海外侨胞约60万人,每逢春节九江华侨都会想方设法购买九江煎堆作年宵,邮寄九江煎堆成为维系浓浓乡情的一道独特记忆。

历经创新的煎堆

2015年11月,九江煎堆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作为非遗传承人第五代传人的胡嘉杰,接手“邹广珍·珍记煎堆”的管理工作已有十多年。为了准备今年春节的应节煎堆,他从去年底就开始忙碌。羊城晚报记者见到他时,其正在熬制糖浆。

胡嘉杰的祖先邹便南是九江扁圆状煎堆的创始人,后来邹便南将煎堆店传给儿子邹日全,邹日全又将店传给了二女儿邹珍珠,之后将店传给了胡嘉杰的父亲胡伯伦。

据乡民相传,光绪末年,邹便南开始制作煎堆在九江圩场摆卖。至民国时期,邹便南在太平东路开设“邹广珍”店,不断改进工艺及创新品种,以九江酥皮大煎堆而闻名遐迩。

以形状论,九江煎堆无疑是中国煎堆“家族”中最富地方特色的一种。与大多数煎堆呈圆球形不同,九江煎堆呈扁圆状。这一大改变据传与九江人邹便南有关。相传邹便南做煎堆时不小心掉到地上,无意中用脚踩扁,后裹上面皮炸出来,味道更佳,也更酥化,推出市面广受欢迎。

“形状更多是与煎堆面皮成分有关。”胡嘉杰认为,九江煎堆用的是全糯米粉,这是与其它煎堆最大的区别。

九江大谷喜相逢煎堆屋负责人朱浩成也赞同这种说法,他提出,采用舂出来的糯米干粉与别的不同。

另外,朱浩成表示,年末岁初正是煎堆各种原材料的上市佳期,因此这时候生产出来的九江煎堆也是全年最好的。

针对有顾客反映煎堆有黑点(油渣)的情况,朱浩成经反复比较,发现采用不锈钢锅来炸黑点就会消失,因此全部弃用了铁锅。

记者在加工场看到几台在不断旋转的机器。“这是离心机,用来脱油。”胡嘉杰介绍,1997年开始,店里不再用传统自然脱油的方式,“自然脱油要一周,用机器脱油只要15分钟,而且效果更佳。”但也有顾客特意要求他提供不脱油的煎堆,据说更“松化”。“一百个顾客一百个要求。”他笑称。

在煎堆面皮要沾上白芝麻的工序中,胡嘉杰表示:“当年阿嫲邹珍珠规定不准拍煎堆。”不过,他尝试过沾水轻拍,白芝麻并不会掉下,从此便按此操作至今。这更避免了“走馅”的现象,外观更漂亮了。

全手工制作求质不求量

目前九江煎堆主要生产者是邹广珍与喜双逢两家,每天的产量都有数千个,但仍是供不应求。九江煎堆制作技艺之所以会成为省级非遗项目,就是因为其为全手工制作工艺。

“虽然现在有自动化生产的机器,但一些工序无法标准化,例如搓薄如蝉翼的粉皮,不用人手很难掌控。”胡嘉杰表示。不过,作坊式的生产,产量很难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熟悉手工制作工艺的工人也不多。

由于煎堆是季节性食品,随着近年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朱浩成表示:“很难留得住熟手的工人。”以前,他开餐厅,年末只能让餐厅的服务员临时“转型”加工煎堆。

经历了上百年沉淀的九江煎堆,留给经营者的是使命感,留给顾客的是乡土情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九江煎堆的由来(九江煎堆的做法)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3568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