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衬衣裙的裁剪(衬裙裁剪图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20 09:18:43
导读

对18世纪的女性来说,掌握简单的缝纫方法是她们必备的基本技能。这种简单实用的缝纫方法,通常用在以耐穿和省布为前提的服装上。几个世纪以来,家用纺织品及服装的排版、裁剪与缝纫的方法几乎未曾变过。当时的桌布、餐巾、床单、婴儿服装和男女内衣等衣物,往往都是由家里的女主人或其他家庭成员制作的。当然,那个时代的女性一般都会接受基本的裁剪和缝纫训练,然而现在情况已然改变。时至今日,用后即弃的机织面料充斥于我们的

对18世纪的女性来说,掌握简单的缝纫方法是她们必备的基本技能。这种简单实用的缝纫方法,通常用在以耐穿和省布为前提的服装上。几个世纪以来,家用纺织品及服装的排版、裁剪与缝纫的方法几乎未曾变过。当时的桌布、餐巾、床单、婴儿服装和男女内衣等衣物,往往都是由家里的女主人或其他家庭成员制作的。

当然,那个时代的女性一般都会接受基本的裁剪和缝纫训练,然而现在情况已然改变。时至今日,用后即弃的机织面料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现代的裁剪与缝纫技术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对待一次性衣物的宽容态度。但这种简单的缝纫方法在今天仍然可以占有一席之地。手织布的织工们可能比普通人更容易理解面料的价值所在,用尽每一块布,并使用高超的工艺去制作衣物,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有价值的传统。

18世纪的衬裙在结构和排版方面,具备以下要素:比如以门幅作肩宽,最大程度利用面料,款式尽管简单,但也舒适合体。一些18世纪的衬裙保存至今依然具有良好的品相,这说明它们的工艺水准很高,很耐用。这些衬裙的针脚显示,每一英寸至少要缝15针,毛边也从不外露;一般使用每英寸含有40-120根纱线的平纹亚麻布制作(在19世纪60~70年代机织棉布因轧棉机的发明而得到普及之前,手织亚麻布是制作衬裙的主要材料),用上好的麻线缝纫;如果衬裙上有抽褶的设计,还会使用更细腻一些的亚麻布。

17世纪~19世纪中叶,衬裙一直作为西方女性的内衣和睡衣来使用。贵族和农妇所穿的衬裙款式基本相同。在衬裙的外面,要穿上用木条、金属条或鲸骨制成的紧身胸衣,再套上裙撑、口袋(口袋一般做成一对,缝在一根带子上,作为一种单独的服装穿用),最后穿上外裙。显露在外裙领口或袖口外面的褶边,实际上常被缝在里面的衬裙上。在礼节与时尚的双重作用下,18世纪的女(外)裙一般袖长过肘、裙长过膝,因此衬裙的平均长度在膝围线以下,袖长也往往超过肘部,在此基础上,可以用袖口抽褶对袖口宽度稍作调节。这种衬裙的领型,在今天被称为低圆领,领口常常穿入一根细长的带子来调节领口大小。为了适应外裙领口的高度,衬裙的领口往往低得接近腋窝——对现代人而言,这很性感,而在18世纪这只是当时的标准。从1620年到1850年,衬裙的形式实际上就没怎么变过。

与用羊毛、丝绸面料裁制,并精心刺绣装饰的外裙相比,衬裙更便于洗涤。一个女人所拥有的衬裙数量,取决于她的富裕程度,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不是一贫如洗,几乎所有女人都拥有至少两件衬裙,以便替换穿用。

排 版

Layout

18世纪的亚麻织物门幅宽窄不一,其中幅宽为27英寸(约69厘米)到45英寸(约114厘米)的布料居多。出于耐穿和节俭的目的,女工和女仆一般会用幅宽较窄,质地较为粗糙的亚麻布来做衣服(如图1所示)。而富有的女性,则有能力购买更宽、更细腻的面料,用来制作更为宽松柔软的衬裙。

图1 作者选用质地最粗糙、幅宽最窄的亚麻布来复制18世纪衬裙,以便观察最节俭的衬裙的形态

节省面料是衬裙裁剪优先考虑的因素。为了避免浪费,女士们在裁剪衬裙时,常常会将布料对折、三折或四折。穿着者的富有程度和社会地位决定了所用面料的幅宽,面料的幅宽又决定了排版的方式。一个经验老到的裁缝可以仅仅浪费掉1%的面料,就能做出来一件既舒适又耐穿的衬裙。在17世纪末出版的一本书中,有介绍如何选用亚麻布和棉布的章节,题目就叫做“了解衬裙裁剪艺术,你就能够省下1/4亚麻布”。

衬裙的排版与裁剪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对称式裁剪和不对称式裁剪(如图2所示)。对称式裁剪适用于门幅较窄的面料,由于对称式裁剪能清楚地展示所有裁片的倍数关系,因此与不对称式裁剪相比,这种排版方式更加均衡、简单。对称式裁剪唯一需要的尺寸就是肩宽和衣长。尽管不对称式裁剪会耗费更多面料,排版也更为复杂,但如果不以节省为目的的话,也值得尝试。

图2 根据面料幅宽,选择对称式裁剪或不对称式裁剪进行排版

家境富裕的女性可以买3码(约270厘米)幅宽为40英寸(约102厘米)的白色亚麻布,用不对称式裁剪。做成的衬裙肩部尺寸合适,胸围一周的尺寸为46英寸(约117厘米),下摆一周的围度达到94英寸(约239厘米),从上到下呈逐渐变宽的趋势。一般的劳动者阶层需要买3码幅宽为27英寸(约69厘米)的普通白色亚麻布,使用对称式裁剪,能够满足肩宽用量,但衬裙一周的胸围只有40英寸(约102厘米),下摆也只有74英寸(约188厘米)(很明显,大多数女性还是可以穿上它的)。

进行简单缝纫只须掌握基本的手缝技巧——适当的手缝方法和毛边处理方法——其目的就是使衣物尽可能地耐穿。尽管有些人会觉得这些手缝方法有点太费时间,但做衣服的人总觉得她们多花一点时间,衬裙就能穿得更久些。毕竟布料在当时的家庭日常开销中所占比重很高,我们也可以这样想:生产3码亚麻布,所要经历的作物生长、收割、加工、纺纱、织布、完工等环节也是很费工夫的,这种珍惜物料的观念在情理之中。

接 缝 处 理 方 法

Seam Treatments

制作衬裙要用到两种处理接缝的基本方法——布边拼接(Selvage Join)和明包缝(Flat-felled Seam)。

布边拼接,是用来缝合以布边(光边)作接缝的两块裁片的,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我们知道由于织布工人的臂长有限,所以手织布的门幅不会很宽。为了取得更宽的布料,当时的人们会把两块或两块以上的窄幅布拼成一块宽幅布,用线从布边边缘的线圈中以螺旋形穿入,将两块布沿布边拼在一起,不需要留出缝份用量,表面既平整又美观(如图3所示)。在当时,面积较大的桌布、床单也都是这样做的(译者注:这类工艺的发明,是以生产力不发达时期的窄幅手织布为土壤的,连缝份用量都要省出来,以追求最大限度的面料利用率)。

与事先拼接两块窄幅布去取得一块宽幅布相比,18世纪的裁缝更在意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使用整块布。裁片要经过仔细地排版,尽可能地让布边充当缝份,使三角布和衣身裁片沿布边裁剪,以便使用布边拼接法使布边与布边缝合在一起。

另一种方法,明包缝,通常是用来缝合以斜边作接缝的缝份的。这种方法共分两步。第一步,把两条缝份正面对正面地对在一起,用平针法沿接缝线缝合。第二步,把其中一条缝份修剪得只剩原来宽度的一半,再把宽的缝份折过来包住窄的缝份,使用针脚细密的锁缝针法固定,毛边就被包在了里头,以防脱线。

图3 布边拼接与明包缝示意图

三 角 布 与 插 片

Gores & Gussets

三角布(gore),是用来增加服装衣身宽度的三角形裁片。在与衣身缝合时,布边与布边缝合可以采用布边拼接法,遇到斜边要采用明包缝法。其实三角布不算是真正45°方向的斜裁,所以当三角布与衣身缝合在一起时,斜边会使侧缝轻微下坠。尽管如此,人们一般也不会把三角布的底边裁成弧线,可能是因为相对于追求美观,追求结构上的节省面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更为重要。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说在衬裙外面穿上紧身胸衣之后,会把腋下的布料提上来一点,底边下坠的现象就会有所减轻。

由于侧缝经常被裁成斜边,所以这里需要用到明包缝。用一块边长为3~4英寸(约7.6~10厘米)宽的正方形插片(gusset)缝在腋下,连接起衣身和袖片。矩形的插片可以分散腋下受力点,使穿着更舒适,衣服也更加耐穿(如图4所示)。同一时期的男衬衣也会使用腋下插片,男衬衣肩缝中甚至也会缝入三角形插片,与前后肩线及衣领相连。从现存的一些该时期的衣服保存状况来看,缝有插片的区域几乎完好无损。

插片沿对角线折叠后与衣身、袖片缝合,斜向使用插片为袖孔提供更多伸展性。但插片本身采用的并不是斜裁,而是直裁,裁成直边比裁成曲边能承受更大的拉力。与现代服装的曲线形袖窿相比,矩形的腋下插片有助于形成一种稳固的状态。插片的四条边用明包缝与衣身及袖片缝合,缝份向外折,如果缝份向里折叠,不仅会减少插片的弹性,接缝角也会增厚。

图4 作者所复制的衬裙的腋下插片(译者注:这个插片采用了斜裁,与作者所给的排版图不符)

腋下插片所在的位置,是整件衬裙衣身上最窄的地方,插片所在的位置越低,衬裙就越宽松。把插片装得低一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袖肥足够宽,插片的位置就低一些。另一种是可以把插片裁得面积更大一点,这样的话,插片的对角线将会更长,使衬裙更加宽松。

衣 袖 与 领 线

Sleeve & Neckline

袖口可以做成以下几种形式。比如用面料的布边裁成布条,经对折后做成袖克夫接在袖口处,这是不准备调节袖口尺寸的做法。也可以在距离袖口向上2英寸(约5厘米)处,缝上一个3/8英寸(约0.95厘米)宽的棉布或亚麻布质地的供抽带穿过的隧道,隧道要比袖口尺寸短一点,里面穿入一根细长的带子(如图5所示)。抽紧带子时,袖口就会出现细腻的褶边。最漂亮的袖口,应该是用细布做成褶边,然后缝在窄窄的袖克夫外面。

图5 作者正在往袖口上缝一条隧道

往衣身上缝袖子是需要技巧的,这是因为袖片上端既要抽褶,又要与裁成斜丝的袖窿缝合。褶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明包缝:先把袖片上端缩缝,然后把缝份剪窄,用衣身缝份包住袖片缝份,均匀分配褶量,这种缝法会使衣服正面留下针脚。如果袖片上端褶量很大,可以沿面料布边裁一根1英寸(约2.5厘米)宽的布条并对折,用锁缝法与缩缝后的袖片缝份缝合(如图6、图7所示)。衣身袖窿部分的缝份先做卷边,然后用布边拼接法与布条的折边缝在一起。

图6 袖片上端抽褶,然后均匀地缝在一根布条上

图7 缝合衣袖与衣身示意图

几个世纪以来,衬裙的领线变化不大。一般都是在领口系根带子,用来调节领口尺寸。18世纪流行的领口样式,是在领口外缝一圈褶边,而且褶边要缝在衬裙的领口上,而不是外裙的领口上(这大概是因为缝在衬裙上,可以随衬裙一同经常换洗)。如果是系带式的领口,就可以把领线的缝份与隧道缝在一起。非系带式的领口,可以留出1/8英寸(约0.3厘米)宽的缝份做卷边处理。领口的褶边,可以用面料的布边裁上一根布条,布边作褶边的外围线,毛边的那一边与领线的缝份缝合。

尽管这种衬裙在19世纪逐渐退出时装的舞台,但重视服装使用寿命和减少面料浪费的裁剪与缝纫方式至今仍有其深远意义。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衬衣裙的裁剪(衬裙裁剪图样)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3552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