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农业技术越来越发达,农民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而农药也逐渐成为农业中不可缺少的农业附属品。正确使用农药能够起到增产作用,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农药?使用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款常见农药使用要点。
一、除草剂喷施如何不影响后茬作物?
1.要根据不同*壤特性、微生物种类、气候及灌溉条件,选用不同的除草剂。含氯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在*壤中主要通过水解作用降解,遇到大田为碱性*、用药当年降雨量少、*壤干旱等情况,它们在*壤中的残留期往往延长,后茬作物易受害;反之,酸性*、*壤湿润或灌水农田,则残留期缩短,后茬作物相对安全。
2.种植后茬作物前,应了解前茬施用过的除草剂是否对后茬作物有药害。如前茬施用过含氯磺隆、甲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如麦草宁、麦草灵等,则后茬不能种植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作物,也不能作秧田。
3.改善施用方法,减少*壤残留量。
(1)用药量要准确,喷洒要均匀,不漏喷、不重喷;
(2)使用时期要灵活。可在作物播前、苗前进行*壤处理,也可苗后喷雾;
(3)合理施药。氯磺隆与24-D丁酯混用,可使氯磺隆用药量减少50%。普施特*壤处理可与氟乐灵、乙草胺、甲草胺、赛克津等混用;
4.一般情况下施药时间在温度大于20度的时候施药效果比较好。内吸性除草剂在傍晚用药效果佳,触杀性草剂在睛天上午用药效果好。 中午高温时段尽量避免用。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怎样用才对?
1.掌握正确的使用浓度、使用方法、使用部位等,就如瓠瓜而言,使用乙烯利可促进主蔓早开雌花,但使用时必须是4~6片真叶期,提早使用容易发生药害;茄果类蔬菜使用24-D很容易产生药害,防止方法是掌握使用浓度,并根据使用时植株的长势、温度等作适当调整。
2.先要试验,确定最适合的使用浓度,再大面积推广。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果与使用浓度密切相关,如果浓度过低,就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浓度过高,会破坏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伤害植物。
长势旺的作物,使用延缓剂的浓度可以高一些,如徒长甚至抑制不住,也可增施1~2次。
长势一般的作物,施用延缓剂的浓度要低些,一次即可。
长势不良的作物,没有延缓生长的情况,可不必施用生长延缓剂。
3.注意使用时的气候条件。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施药的浓度应降低;反之,在雨水充足的季节里施药,应适当加大浓度。施药时间应掌握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左右,在大风天气和即将降雨时不宜施药,施药后4小时遇雨要酌情补施半量或全量药液。
4.使用部位及方法要正确。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根据施用目的和药效原理确定处理部位。如24-D防止落花、落果,就要把药剂涂在花朵上,抑制离层的形成,如果用24-D处理幼叶,就会造成伤害。
附:农药使用误区
1、追求速效性。很多菜农在选择农药时,总是喜欢选择速效性的,原因是速效性的农药使用后很快便表现出效果。尽管有些农约效果不错,但由于效果表现慢,在后期效果才好,而不为菜农所认同。使用杀虫农药时追求速效性,希望喷药后立即杀死害虫。但某些生物农药如Bt或阿维菌素杀虫剂等,由于只是杀死虫卵或抑制昆虫蜕皮或见效慢等,不易表现出效果,往往不被菜农所认同。菜农追求速效性最严重的后果是,某些地方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出的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2、盲目追新求异。目前市场上的农药种类较多,其中还有一部分“三正”不全的农药。有的菜农喜欢用较新的农药。固然新农药的使用可避免某些病虫害出现抗药性,但因为目前很多农药以混配剂为主,使用时会使用量加大,而出现药害。同时某些农药产品还未推广,对其效果了解不多,也容易出现问题。
3、过于相依某些农药的功效。很多农药的说明中都有适用范围,在购买农药时,只要是标注作用多的,便会买来使用。如有的农药标明可治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害,便会被当作是好农药而购买。
4、过量施用。不少菜农过量施用农药,使用农约时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常造成药害。
5、不能对症下药。这是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菜农由于缺乏必要的植保知识,出现病状后不能正确诊断,而是盲目用药。特别是当蔬菜缺乏某种营养时,错误地施用另一种肥料,不仅不能治疗病害,反而有可能加重病害。
6、多种药剂混合使用。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少菜农用几种杀菌剂与微肥、杀虫剂、杀病毒剂等5—8种混用,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会产生药害,影响作物生长。
以上就是小编今日介绍的关于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要点。正确的使用这些农药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