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面一般每年到春节前夕,礼泉的家家户户便开始制作烙面,当地人称之为“摊烙面”。烙面的制作,常常以家庭为单位,夫妻二人搭帮合作,男女劳力相互搭配。先将数十斤面粉倒入瓦盆,然后开始徐徐加水调面。
由于面粉量较大,调面是一种比较耗费体力的工作,一边加水,一面揉面,反复抓洗,这样做的目的是把面中的面筋全部洗出,形成面糊,如此反复,最终要和(huo)稠搅匀,越匀越好,全凭一份耐力的功夫。逐渐加水,再和再搅再搓,直至成为无块的糊状,然后放置一边,大约24小时,等待面糊形成更加均匀的糊状,这一步又称为“恒(xing)面”。
2、摊面在家中,一般是女人摊烙面。所谓烙面,就是通过火的烙烤而形成煎饼一样的面食。恒(xing)好面后,将面糊用特制的面板儿,从瓦盆中捞起,然后沿铁锅淋入,逐渐沿锅的周边摊开,直到既圆又薄为止。用微火加热,烙烤至熟,过程和做煎饼相仿。
传统上,摊烙面一般用麦草烧火,火性温和,这样烙面会不焦不糊,内外皆熟,现在由于锅灶起火技术改进,火力可以控制,也可以煤火、炭火、劈柴火加热。烙熟的面饼薄光透亮,麦香扑鼻,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晾展。
3、晾面烙好的面由于温度较高,饱含水分,不利于保存,这样需一张张把它拿出,搭在绷紧的绳索之上,晾置于阴凉的厅堂之中,待凉干后,开始折叠成手掌宽的长条,这个工作一家人通力合作,烙面一条条码好,放于木板上。
4、压叠叠好的烙面,集中起来,用木板压好,枕上石块等重量大的实物,将烙面压瓷压实。
5、切面以上调面、摊面、叠压需花用一整天时间,第二天,拿出这些被压瓷实的长条形烙面,在案上、木板上逐条横切为细丝。随着近年来,烙面的商品化,有的已经采用机器切刀,这样提高了效率。切好的面,整齐码放于大竹筐中,更有叠如葵花,或如蒲团的样子,十分好看。最后苫上印花布,放置屋中阴凉处,至此,烙面的前期制作全部结束。成品烙面遂可每日取食,能供全家食用许多时日,少则将近十天,多则半月有余。
6、浇汤烙面的食用方式是浇汤,又称“浇汤面”或“涎水面”。食用过程中,最关键就是烙面汤的烹制。烹汤一般用肉汤、骨汤,配以胡椒、花椒、桂皮、及五香大料、油、盐、酱、陈醋、鸡精等调味品巧妙搭配,再加入自家特制油泼辣子,放入豆腐丁、肉臊子,便制成一锅色泽艳红、香辣诱人的烙面红汤。
汤烧开后锅底扔进一块劈柴,使汤一直保持小滚。食用时一手端碗,另一手从篮中用三指捏出一小撮烙面放入碗内,加上切成细丝的蒜苗、韭菜及摊成薄饼切成菱形块状的鸡蛋片等,再将滚热浓汤浇上,即开始食用。
烙面,古称饼面,汤饼,煎饼等,特色传统面食。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4000年的商末周初,形成并鼎盛于大唐,被誉为“中华面食皇后”“世界面食之鼻祖”早在秦朝时就有“大秦第一面”之称。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