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升面好消化吗?
竹升面好消化,竹升面是鸭蛋和面粉做的,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种特色小吃,属于粤菜,竹升面是用传统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压打出来的面条、云吞皮的一类面食。竹升面挑选的竹竿有讲究的,要够粗大,保证它有比较大的覆压面,代替人的双手。
一两个小时后,面团便可以揉拉成一根根银丝一样幼细的面条。 在碾压过程中,不加一滴水。 通常和面的时候,都不会加水,也不会加鸡蛋,而是用鸭蛋, 用鸭蛋打出来的面既爽口而且充满了蛋香味道。
二、干竹升面和湿竹升面口感?
干竹升面,以鸭蛋和面,绝不加一滴水,其面条爽滑韧性好,蛋味香浓;湿竹升面,用鸭蛋与一定比例的水调配和面,面条爽滑可口,口感细腻。
三、竹升面鸡蛋鸭蛋哪个好?
鸡蛋鸭蛋都可以。鸭蛋更正宗,可有些淡淡的腥味。鸡汤配鸡蛋,口感更好。
四、竹升面和荞麦面哪个好?
荞麦面好。
1、荞麦面一般呈灰白色,煮熟后呈灰黑色,而普通面条一般呈白色,煮熟后还是白色,颜色差别明显;
2、荞麦面口感滑嫩,入口微糙,有少许嚼劲,不爽口,而普通面条口感爽滑细腻,入口软滑好嚼;
3、荞麦面的膳食纤维很高,每100克含有5.5克的膳食纤维,而普通面条只有1.5克,差不多是4倍之高,其他营养成分区别不大。
五、竹升面配方?
南方特别是广州这边吃的面条和北方有很大不同,很具“南派”特色。
虾籽捞面的面条是大名鼎鼎的竹升面,所谓“竹升面”,就是用传统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但每个环节都很讲究。
选用的“竹升”太大,压打出来的面食软硬适中;太细会使面条没弹性。
通常用手搓面处理后,用“竹升”压打1.5-2小时。
一般传统西关老面店制作的面是以鸭蛋和面粉,绝不加一滴水,其面条爽滑韧性好,蛋味香浓。
另一种是半蛋面,用鸭蛋与一定比例的水调配和面,面条爽滑可口,口感细腻。
煮竹升面的工序要求也高,煮面时火要猛,水要开,而且开得均匀。
水质清,即煮即食,配备适量的自制猪油拌面,味道更香更浓。
面条搭配的汤也很关键,选用猪骨、大地鱼、虾籽及祖传的秘制材料熬制几小时才够火候。
因为是捞面,所以汤就另外上一碗,近乎金黄色的汤,韭黄段和细小的虾子在汤面漂浮,浓香四溢,鲜美无比。
虽然只是一个8元的虾籽捞面,但处处体现了面店老板做面的诚意,经过烘焙后的虾籽满满铺在竹升面上,和那羹半凝固的猪油,看到都觉得分外激动! 吃传统的竹升面、云吞面、捞面,猪油可谓是相当重要,只有猪油那独一无二的香味和质地,才可以让面条更惹味。
六、竹升面起源?
竹升面早在民国时期流行于广州西关一带的传统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上一碗竹升面,曾是广州人大快朵颐的一种口福。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面条工艺机械化后,竹升面制作工艺由手工制面转变为机器和面、延压、切面,并延续。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部第二集面食专题中为南派面食挣得一席之地的老牌传统面。
七、竹升面热量?
竹升面的热量是每100克372大卡。
竹升面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种特色小吃,属于粤菜,因避讳粤语因“竿”字发音不吉利而改称“升”。竹升面是用传统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云吞皮的一类面食。
八、竹升面吃法?
1、竹升面下锅之前,必须先把锅里的水烧到滚开的程度,水沸腾的越厉害越好,下入面条后立刻弄散,不要煮,把面条弄散以后,紧接着就捞出面条过冷水。
2、等面条凉透后,再从冷水中捞出来放入锅里,煮到竹升面没有硬芯时即可关火。
3、准备盛面之前,先把汤料和配料放在碗里,用勺子舀取适量煮竹升面的热汤,冲入碗中,然后再盛入竹升面。
至此,一碗爽口弹牙、韧性十足的竹升面就做好了,如果再浇上用猪骨等食材长时间熬煮出来的高汤,就算是最为正宗的竹升面了。
九、竹升面是什么面?
广东地方传统面食——竹升面
竹升面,是使用竹竿(广东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称“昇”)压制的面条,多是用鸭蛋做的全蛋面、担杆面,为香港、澳门、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的馄饨面的常用面条。竹升面师傅坐在竹升的一端,以身体重量重复用力下压竹升另一端下的面团,使密度加大,口感更爽口,每次打面工序需花约30分钟。
十、竹升面升糖指数
升糖指数81.6
做法步骤
1· 准备好食材!把面散开
2· 清水煮食材!(也可以跟汤一起煮,但是汤会比较浑浊)
3· 煮汤,清水加入港式云吞汤调味料
如果没有调料汤,可以用鱼粉代替煮汤
4· 把煮好的扇贝柱和丸子等食材放进汤里
(觉得麻烦的也可以先煮汤 然后直接加入食材一起煮)缺点就是 汤比较浑浊 不清亮!
5· 煮青菜 捞出备用
6· 开水下面 估计1-2分钟 就好了 具体时间没记住 不能煮的时间太久
7· 煮好快速过凉水
8· 沥干 放入碗中 摆上青菜个食材
9· 摆好之后 加入汤 撒上葱油碎
10· 大扇贝柱 营养丰富 口感极好
我是网上买的北海道报关进口 非常不错
11· 喜欢的话可以加点辣椒酱也是非常不错的!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