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出土的“蒲缥人”遗址,挖掘出大量房屋遗迹、用火遗迹、劳作工具、动物化石等各类可资鉴定的实物标本2300余件,构成一部内容翔实厚重、形象鲜明生动的无字史书,经鉴定至少有八千多年的历史。
保山处于滇西居中的位置,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必经之地,境内腾冲为云南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褐煤储量、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山葵、石斛、核桃、红花油茶种植基地,是全国著名的“滇西粮仓”。
那么保山又有哪些我们心心念的美味呢~
一、腾冲饵丝
腾冲人将大米精加工为饵丝、饵块,已至少有三五百年历史。口碑相传,南明天子朱由榔(永历帝)当年败逃西陲,曾在一农家吃下了一大钵炒饵块,饱腹疗饥之余犹觉余味无穷,于是赞叹不已,并不无感慨地将其称为&34;。从此,&34;便成了腾冲炒饵块的&34;乃至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寻根溯源,腾冲饵丝、饵块以城东近郊胡家湾所产最为驰名。其精制产品,择料极严,工艺亦十分考究,其突出特点是柔软而有&34;,久煮不糊,稍烫可食,口感细糯。
二、龙陵辣腌菜
辣腌菜是龙陵居家必备常年食用的一种菜食,因风味特殊,颇有声誉。龙陵辣腌菜色泽金红,酸辣咸甜诸味俱全,且气味芳香浓郁,能增进食欲,对恶心等不适有镇抑作用,为僧道素食者及居家大众共同喜爱。席上置一碟为细菜,供餐者细品其味。
若将辣腌菜切细,加少许酱油、芫荽、味精,吃起来又另生风味。用辣腌菜炒肉,是当的一道常菜,味鲜烈而不腻口。
三、保山大烧
大烧,即火烧全猪,又叫烤肉,是保山宴席上的一道名菜,是云南省保山一带具有传统风味的美食。保山大烧以保山市河图乡供销社加工的大烧最为有名,俗称“河图大烧”。
四、坛子鸡
是源于明末,兴于清初,由其独特的瓷坛(或特制砂锅)焖制工艺和神秘的宫中药物和融合腾冲当地原材料配制而成的一朵饮食奇葩
话说明末清初,明末代永历皇帝被吴三桂赶得“鸡飞狗跳”逃往缅甸路经腾冲时。虽说是“僵死之龙”,但皇帝的架子还放不下。被腾冲的“大救驾"(见大救驾相关文章)救了一命后,又想“大快朵颐”。让随同逃缅的御厨在本地寻物做膳以慰龙颜。
五、保山豆粉
“保山的豆粉筋骨又好、又糯、又细,辣子、大蒜、花椒作料样样齐,那股味道老远闻着口水就滴,吃饱了回家打个嗝、喘口气还透出满口的香气。”这是一首流传在保山夸赞当地小吃豆粉的民谣,足以看出保山人对豆粉的情有独钟。
六、龙陵油鸡棕
夏秋季节,将洗净的鸡棕加盐炒熟焙干,斯成细条或切为细段,加上刚红熟的辣椒丁片、蒜米、同在核桃油或花生油中烹炸,以不至焦枯为度,冷凉后即可装入瓶罐中久藏备食。油鸡棕为珍品细菜,其味芳美香润,并溶于油中,细嚼则其味持久难尽,少许即可佐饭一餐。还可作为面条、饵丝的帽料,加一箸即满碗芳香。油鸡棕为珍品细菜,其味芳美香润,并溶于油中,细嚼则其味持久难尽,少许即可佐饭一餐。还可作为面条、饵丝的帽料,加一箸即满碗芳香。
七、和顺头脑
传说,明朝灭亡后一代名医傅山隐居故里,自制了一道“八珍汤”让体弱多病的母亲服用,效果很好,母亲很快康复,此事被一家山西太原的饭馆老板知道了,就前去讨教,傅山经过一番思考,同意将方子给他,但前提是将饭馆的名字更名为“清和元”,“八珍汤”也换了“头脑”为名。
后来,一旦傅山这边有体弱多病的人来看病,他就授意这些病人去吃“清和元的头脑”,意思是吃清朝和元朝统治者的头脑。这个说法带有那个时代一些反元复宋或反清复明的汉人的狭隘思想。现在让我们抛开这道菜被赋予的民族主义色彩,来看一下它的营养效果。
八、雕梅
施甸雕梅闻名国内外,且远销东南亚各国。它以红花大盐梅为原料,精选后雕琢去核,用特殊方法除涩,再用优质冬蜂蜜反复浸泡装罐,长久密封而成。雕梅未尝而先闻其香,色调与鲜梅无异。吃味酸甜适中,清脆可口,回味无穷,百食不厌。它含水量有大量的果酸,能开胃健脾,清嗓润肺,生津止渴。不仅是一种美味佳品,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九、永昌板鸭
永昌板鸭是云南省保山市的著名食品。保山是滇缅古道上的重镇,从汉代至清代,曾设立过永昌郡、永昌府等政区。永昌的名字为国内外所熟悉。因此,这里出产的板鸭,以“永昌”命名。
永昌板鸭具有形态优美,色白鲜亮,肉质酥嫩,味道芳香等特点。
九、土锅子
传说元朝末年,朝中派一位大臣到腾冲守关。来到边陲后,看到每天送到边关给战士的餐食都变冷了,于是这位大臣就想怎么才能让守边的战士能吃热乎乎的菜饭。他叫当地工匠烧制成土锅子用来煮食,既方便,又省事,遥远的路程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食。从此以后,土锅子就成为腾冲的名菜之一。
十、棕包米
棕包米又称小米,为棕包树上长出的未露头开放的花穗。冬委孕育,初春时节于树上剥去外层棕皮即可取得。
十一、姚关火腿
姚关火腿是施甸县出名的火腿。它选用新鲜猪肉后腿,用米酒、草果、盐巴等调味品,在冬季精制加工,反复重压10天后晒干而成。姚关火腿香味独特、色泽美观、风格别具,食用时可煎、炒、煮、炖都可,香味浓郁、引人入胜。是馈赠亲友和来客进餐的佳品。畅销于全国内外和缅甸,深受欢迎。
十二、蒲缥甜大蒜
保山蒲缥甜大蒜的制作历史已有一百五十多年,选用优质“梨壳”鲜大蒜为原料,配以红糖、醋及其他香料腌制而成,形体上保护了原大蒜完整的体型,去壳后肉质呈现出鲜艳诱人的金红色,吃起来脆嫩可口,味道香甜。它既可增人食欲,又能健胃止泻,且物美价廉,历来为群众喜爱。由于采用小土罐封装,产品保存期较长,五年以内不会霉变。其产品不仅畅销滇西一带,还远销到缅甸、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十三、玫瑰大头菜
玫瑰大头菜是云南名特产品。创始于明末清初,曾在1911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玫瑰大头菜色泽褐红,脆嫩滋润,回甜清香。它是用本地生产的芥菜为原料,配以盐、红玫瑰糖、饴糖、老白酱等辅料腌制、日晒、入池密封发酵而成。
用玫瑰大头菜切丝炒剁肉,或是切成片炒青辣椒爽口下饭;也可切成丁与剁碎的青辣椒、剁肉一并炒吃,或将剁肉改为青包谷米,昆明人将此菜称为“炒三剁”,是一道深受昆明人喜爱的家常小菜。玫瑰大头菜也可切片作咸菜生吃。昆明各副食品商店、各大百货商场均有出售。
十四、施甸水豆豉
施甸水豆豉是施甸城乡人家尤其是山乡人家的“当家腌辣”,以大豆(黄豆或黑豆)蒸煮发酵后加入姜丝、辣椒面等香辣料腌渍而成。
保山各县市农家亦多腌渍此物,加工方法及配料均大同小异,但其色其味却以施甸者为佳:那鲜淋淋、红彤彤的色相,那酸香回甜、滋味隽水的口感,的确惹人食欲。故当地有句俗语:“一颗水豆果儿下三嘴饭。”也许是由于这佐餐佳品太过美妙之故,在保山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水豆果儿”(即水豆豉)常常还成了施甸人的代称--就保人们称腾冲人为“棕包”一样。水豆豉讲究个“鲜”字,不耐久贮,故也有人家将煮熟并充分发酵的半成品晾干封存,分期加料腌渍,则常年可得。
十五、施甸骨蚱
施甸骨蚱是施甸民间入冬时节千家万户必备的传统腌制食品之一。采用新鲜猪排、脊骨及少量肠、肚砍剁成均匀的团状,然后加入多种香料拌揉至透,填压入罐(瓶),再用猪油密封置于阴凉处,一般三个月后即可加热食用。
成熟的骨蚱骨质酥松,色泽鲜红透亮,油而不腻,鲜味醇厚,爽口开胃,别具风味。若与白豆腐一同婉吃,则色相更佳,口感亦好。如今,已有产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从而使这一方域风味四方流香。所惜产品之“骨感”似太强了些,故虽“风味”十足,却略乏丰腴,距传统佳品也就差了那么一丁点。
十六、腾冲果脯
腾冲果脯是以亚热带、温带果品为主要原料的系列产品。其中什锦木瓜糖、甘草芒果、果脯等十分有名。
腾冲地处云南之边陲,滇缅古道由此通过,是一个美丽、富饶、神奇的地方,是久负盛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也是树木丛生、硕果累累的“天然植物园”之一。
腾冲果脯 选用梅子、芒果、山楂、木瓜、李子、杨梅等鲜果原料,经过科学配方,生产出具有京味和广味的甘草芒果、话梅、柠檬李、开胃多依、开胃山楂、山楂片、蜜糖木瓜等30多个产品,各种亚热带、温带果脯几乎应有尽有,味道各具特色。
十七、施甸粉丝
施甸粉丝以优质蚕豆为原料,经精心加工研制而成,素以优质著称,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施甸生产的粉丝,粉条细匀、色泽洁白透明、光滑细腻、丝长柔软韧性好(俗称筋骨好),被誉为银丝。它味美价廉,便于携带,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