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曾经流传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户人家自过得很是清苦,某一年春节,大家去他家拜年的时候,发现他家的春联很有意思,是这样写的:
别人过年二上八下
我家过年九外一中
旁人不解,拼命地询问,主家无奈才公布了谜底。他反问道:“你家吃的什么?”被问的人说:“饺子啊,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主家说:“是啊,你家过年二上八下,就是说你们吃的饺子。你想想包饺子的时候,是不是两根手指在上面,八根手指在下面?”那人想了又想,还真是这么回事。然后,那人福至心灵,恍然大悟:“哦。那我知道了,你家吃的是窝头!”主家苦笑一声说,是。窝头的制作,就是一根大拇指在里面,九根手指在外面,旋转而成。
这是加大枣的黏面窝头,我家的最爱,却已经和真正意义上的窝头大相径庭。每年过年的时候,有了空闲,会蒸上一两锅出来,打打牙祭,却总是一抢而空,不能朵颐。
窝头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北方的食物,起源历史已不足考。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玉米面,北方俗称的棒子面。至于为什么要把它底部弄成中空的原因,是因为好熟,窝头是要在笼屉上蒸的。早些时候,农村并没有太完善的蒸笼设备,锅盖贴总是补了又补也舍不得替换,蒸饽饽过程中,跑气儿(水蒸气遗失)就不可避免,所以就把上蒸屉的窝头弄成了这种形状。说白了,这也是劳动人民一种智慧的结晶。
窝头纤维素含量很高,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科学证明玉米面的窝头、或者掺和玉米面着豆杂面的窝头,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但是在穷苦的年代里,对于食不饱腹的人们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家乡人常说的那句话:不顶时候,指的就是这种能吃到很饱、但一会就饿的食物。
成熟版窝头,卖相不好,但是口感还成。
窝头在很多时候,都是穷苦的代名词。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表示对某人的羡慕:俺们见天见窝头咸菜棒子粥,是不能和您烧饼果子不离嘴的人比的。这是典型的用窝头来比喻自己穷苦的生活。还有人这样表示自己对某人的鄙夷:“你瞅瞅你那样,跟个窝头似的”。这是用窝头进行了最惨无人道的打击。
窝头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却变化无常。窝头弄起来费劲了,拍打成椭圆形的一块,就叫饼子;薄薄的压到锅面上,就叫糊饼;剁上点菜叶子豆角、扔上些野菜榆钱,也不管什么形状,胡乱弄熟,就是苦累。
在白洋淀附近生活的人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窝头小鱼咸菜,绝搭!”其实,我还是认为大饼裹小鱼更好吃一些。也不是不爱吃棒子面,就是总觉得不够惬意。窝头那点窟窿眼儿,能装多少菜呢?想就根大葱,还得另一只手拿着,左一口,右一口的,左支右拙;而大饼则可以想裹多厚,就裹多厚,大葱苜蓿香菜野菜,想往上面搁什么,就搁什么,那吃起来才叫一个过瘾。大饼也不见得非要用麦子面烙,玉米面,高粱面,都各有千秋。
窝头贫贱,却有个好听的外号,美名曰“黄金塔”,外形确实也黄澄澄的,十分可爱。只是大家可能过去吃腻了的,现如今想找窝头尝尝,殊为不易。不过在写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可是布满了窝头的印象,尤其是刚一揭锅的时候,热气扑脸,视线不佳,等尘埃落定,那萌态可掬金黄灿灿的满锅窝头映入眼帘,食欲陡然而来,用一根筷子找到最可爱的一只窝头插入,清香入鼻,垂涎滴落,便马上大快朵颐起来了。
你,读完这篇文章的你,此刻想吃到一只窝头吗?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