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系采用金华著名良种猪“金华两头乌”的后腿腌制而成,这种腿具有皮薄骨细、腿心饱满,肉质鲜嫩,精多肥少等特点。用这种猪蹄制成的火腿皮色光亮、肉色红润、香气浓郁、咸淡适口。用火腿作配料的菜肴不仅滋味鲜美,香气扑鼻,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金华火腿的得名,原来是有段故事。话说宋高宗赵构南渡时,爱国名将宗泽的家乡婺州(即今日金华府)义乌乡人,杀了很多猪送上汴京劳军,因两地相隔千里,乡人便以盐抹肉,用火熏干,腌制成咸肉,经过数月的风吹日晒,终于抵达目的地,将士们享用咸肉,但觉香气四溢,味道极佳,高兴地称之为宗泽“家乡南肉”;后来此肉进贡到皇宫,宋高宗吃后赞口不绝,他见家乡南肉被剖开后,肉色鲜红似火,随即赐名为“火腿”。
金华火腿按不同加工季节可分:
(一)正冬腿:在立冬至立春之间腌制的火腿,由于时值隆冬,
气候寒冷,肉身稳定,用盐较少,成品香烈味鲜,是火腿中的上品。外形观察,皮面淡棕色,有光泽,肉面酱黄色,干燥状。
(二)早冬腿:自重阳至立冬(或小雪)加工的为早冬腿,质素
较逊,次品较多。外形观察,皮面呈深黄褐色,肉面无油腻泥或兼有香灰状物。
(三)早春腿:从立春到春分加工的火腿,此时气温不高,但不
稳定,腌制期尚称适令,但到洗晒季节温度往往偏高,用盐要稍多,故质量次于正冬腿而优于早冬腿。外形观察,皮面呈淡黄色,肉面呈红褐色,油腻凝结成粉状较少。
至于晚春腿(春分至立夏前加工的火腿)和夏腿(立夏过后加工的),由于气温偏高,制成产品低劣,目前已绝少生产了。
金华火腿一般都用猪后腿制成,但也有用猪前腿腌制的,倘加工时不去筋骨,修成长方形状,则称“风腿”或“方腿”,而削去筋骨,修成月牙形状腌制,则名“月腿”。
金华火腿的制作,要经过选料、修胚、腌制(用6次盐,需时1个月左右)、洗晒(需时5-6天)、发酵(半个月左右)等多个阶段,整个加工工艺流程要约两个月时间。
鉴别金华火腿,一要看外形,二是查肉质。凡是脚杆细直,爪弯皮薄,瘦多肥少,腿心饱满,腰峰长,腿头短,皮面平整,刀工光洁,商标明晰,无破伤,无红斑,无盐霜而形似竹叶为佳,倘粗皮大脚,肥膘过厚,皮张皱褶,刀工粗放者为次。
倘若新开膧骨(股骨)观察,骨髓红润者为正冬腿,质素最佳,火腿的横切面淡黄色为早春期,质素稍逊,呈褐色或暗灰色的是早冬腿,又稍逊一筹,倘为深黄色的是晚春腿,为劣品了。
如用竹签插入上中下三签部位,随插随拔出闻其气味,如三签都芳香扑鼻者为上品,纯而无浓香者稍差,带有异味而无臭味者为次质火腿,有臭味者不堪食用唉!
次质火腿往往有不同气味,如芝麻味(肌肉深层轻度酸败所致)、酱味(腌制时食盐不足)、酸味(肌肉重度酸败)、哈喇味(脂肪酸败严重)及臭味(肌肉烟盅腐败变质)。
在中国南北菜馔制作中,火腿除了是主料,还是增进菜式滋味的好配搭;粤菜用的上汤,更少不了腿骨或腿肉加入熬制。但是,整只火腿,一般家庭不好处理。目前市面另有一种火腿精肉,是将原只火腿精肉火腿去皮去骨,,采真空包装,干净卫生,食时需要煮熟,若以佐酒,可加糖同煮十余分钟即可切片上碟,十分方便。
用火腿做菜,使用前应削除火腿外露的薄的氧化层,同时烹调时避免用茴香、桂皮、花椒、五香粉之类香料,以避免夺味而改变火腿故有的特殊芳香。烹调时也不宜采用红烧。油炸等方法,以防咸保鲜。
云南火腿▼
云南火腿
云南火腿,即云腿,产于云南的宣威、会泽、曲靖、富沅、沾益、绍通、大关及贵州省的威宁、赫章、磐县等县市,其中宣威县所产的品质最佳,因此就以宣威火腿为“云腿”的代表。
宣威火腿创制于清朝雍正5年(1927年),距今已有250年历史,系采用当地良种“乌金猪”的后腿为原料,经过3次擦盐腌制,历时15-20天后(不经洗晒)挂架发酵,至端午节后即为成品。其特点是:腿只肥大,不讲究外形,肉质酥嫩,肥度适中,色红带紫,香气浓郁。腿形似琵琶,故又称琵琶腿。
腊鸭▼
腊鸭
腊鸭一般在每年的秋冬天腌制,广州式腊鸭的制作,是选用肥大的毛鸭,经十余天槽肥饲养,使鸭肥大肉厚。制作时,将鸭洗褪干净,取去内脏,用盐水腌制一天后取出,用清水浸透,使盐咸味减轻,再用木板将鸭压平,置于阳光下曝晒或用慢火烘一夜后再晒。
南安腊鸭是腊鸭中的“名牌”,色美味香,制作过程与广式腊鸭相近,但宰好后的鸭是用炒盐撒擦到鸭背及鸭腿上,使盐汁渗透全身,然后将鸭平铺,腌入缸中,叠成塔形,腌约10小时取出再晒而成。
南安腊鸭肉质结实,带有香味,肥油少,骨骼,特别是脚、颈等部分,较为幼细。广东东莞鸭,即白沙鸭,皮色较南安鸭白,肉质虽然没有南安鸭那么结实、甘香,但有鲜味,故亦颇受欢迎。
腊肉▼
腊肉
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成的加工品。它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过去腊肉都是在农历腊月(12月)加工,故有腊肉的名称。
现今制作腊肉均用五花(即肥瘦相间)腩肉加工腊制而成,可清楚看到皮及肥、瘦肉层,通常5层长度约为13-14英寸(约33-35.6厘米)。
腊肠▼
腊肠
腊肠可分为三大类:(一)生抽肠,又名白油肠;(二)老抽肠;(三)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各种腊肠除了用料略有分别外,制法是大致相同的。
制造腊肠所用的猪肉,以新鲜上肉为佳,肥瘦肉的比例二与八为特级,三与七为一级,四与六已属三级货色。猪肉以切成片粒状为准,这才使腊肠入口甘香,故生抽腊肠普遍被称为切肠,另外有一种绞肉肠,是把肉类用机绞碎来灌制,吃来没有切肠那么甘香。
制作腊肠,先把“枚头肉”(猪瘦肉)及肥肉分别洗净,抹干,切粒,放进预先调好的腌料内,浸数小时,然后利用灌肠器灌入经过处理的肠衣内,同时用针排把灌妥的肠刺上多个均匀的小孔,让过量的腌汁水分流出,跟着头尾打结,用细麻绳按5-6英寸(约13.7-15.2厘米)的长度扎紧,使成一孖形,放在沸水中略加浸煮,清洗外层的腌料后,随即置于阳光下凉晒数天,使成腊肠。若地方不足或天气不佳,便会采用“火柜”式烘干。“火柜”没在房子内,地上放很多瓦盆,盆里装满木炭,燃着后发出均匀火力以烘焙略经太阳晒过的灌肠,大约3-4天即可。
制造腊肠的肠衣是猪小肠(俗称粉肠)的表皮,经处理后把肠内脂肪刮清漂净,仅保留稀薄肠衣,晒至绝对干爽才可使用。若肠衣脂肪刮得不彻底,肠衣晒干后附有纤维,食时便感坚韧。
腊肠中有一种“东莞腊肠”,又粗又短,肠衣脆薄,肥肉较多,爽口略甜,入口甘香,别有特色。
润肠(鸭肝腊肠)▼
润肠(鸭肝腊肠)
润肠是腊肠的一种,制造过程与其他腊肠相似,不过肉料除了新鲜上肉外,还加入了鸭或猪的肝脏。
鹿筋▼
鹿筋
鹿这种动物在中国分布很广,但由于长期捕猎,目前野生数量已很少,一般多是取人工养殖的鹿身上各部分做。
鹿可谓一身是宝,鹿胎、鹿液和鹿的血、心、尾、筋、骨、肉、角、内脏、肾、脑都可入药,当然最值钱的还是鹿茸,质量好的鹿筋,应该是色泽淡黄,无残肉而洁净,条形粗壮整齐,干身,无异味,无虫蛀。
浸发鹿筋,可将之放入水中浸泡洗净,装入盛器中,加入清水、葱、姜、绍酒,蒸至无硬心及质地柔软即可,用清水洗净泡上备用。
猪筋▼
猪筋
猪筋亦称猪蹄筋。猪蹄筋是家畜在屠宰时所剖取的新鲜蹄筋经干制而成,商品有羊蹄筋、牛蹄筋和猪蹄筋。前者细小,牛蹄筋则粗壮,市场常见则以猪蹄筋居多。它有健腰膝,长足力的功效。
质量好的猪筋,要求身分干燥,筋条组长挺直,表面洁净无污染,色光白亮,呈半透明状,无异味。
猪筋在烹饪前,必须经过胀发阶段,方法有油发、水发和盐发三种,以水法最简单。先用温水浸过夜,,再取起加两倍清水隔水蒸4小时至绵软,用冷水浸漂2小时后,剥去外层筋衣洗净即成。
猪筋胀发后做成菜肴,质柔糯而不腻上口润滑,滋味腴鲜。名菜有“虾子蹄筋”“淡菜炖蹄筋”等。
山瑞裙▼
山瑞裙
山瑞裙是水鱼或山瑞的裙边干制品。
水鱼(Trionx sinensis)或称鳖,又称团鱼、甲鱼,与龟的形状相似,但背甲柔软扁平,不像龟那样有坚硬甲壳,所以英文也称之为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肉质鲜美,尤以裙边最佳,为八珍之一,古人谓之曰“肉加十脔犹难比”,喻为席上珍品。
至于山瑞,分类学上与水鱼同属异种,学名Trionyx steindachneri,由于其内裙肥厚而润,较水鱼薄窄的内裙更佳和更爽滑。
“裙”的胶质多,补益功效大,有滋阴、补血强身、润肤功效,红焖瑞裙是上菜,炒瑞裙丝是满汉热荤之一,配冬笋丝、冬菇丝或其他肉类同炒,味道也佳。
陈肾▼
陈肾
陈肾是干鸭肾。鲜鸭肾营养丰富,含蛋白质20%,脂肪18%,以及各种矿物质,制成干鸭肾,也是甘香可口,多做汤料之用。如“鲜陈肾煲生鱼汤”,用生鱼、鲜鸭肾、陈肾、西洋菜、无花果等同煲,清润滋补又美味。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