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清晨,渔民夫妇划着自家的小船将鱼网撒入白洋淀,傍晚再划着船将网捞上来。有时一无所获,但那只是有时,每天的收成可以少可以多,那是一家人的生活。渔民的一张网可以张罗万物,小鱼小虾是最常见的猎物,这个收获也是白洋淀人家常的美食。
白洋淀的小草虾两头尖中间粗,显得特别有精神。刚捞上来的小草虾不用更多的涮洗,活蹦乱跳的时候就搅拌到面糊里。面糊是用棒子面和的,松散不易成型,擀面杖根本派不上用场。手工制成饼子再在锅里用手压薄,不止一个的糊饼坯子在大锅里连成一个大饼。
全手工的小虾糊饼算不上什么工艺,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白洋淀人都是吃着小虾糊饼长大的,大多的家庭主妇也都能炮制,但产品的质量是有很大差别的,品相更是参差不齐了。有些人干脆就不敢下手,越是不下手越是做得不过关。
大柴锅的火候是第一关键的,棒子面和仅有一层皮的小虾是最容易糊的,糊了就是苦的。大张的小虾糊饼不同于烙饼可以翻过,一面烙而里外皆熟、一面焦脆一面软嫩,脆而不硬软而不粘,一口下去软硬两面同时入齿,上下皆酥,想来是何等的口感。
棒子面是天然的小虾糊饼原料,脆嫩的两面均能吃到酥的口感,小虾也是。如果那时候有的是白面,想必人们不会用棒子面,可不用棒子面哪还有小虾糊饼呢?白洋淀人遵从自然的规律,追求可口的美食,在简单的生活过程里显示了卓越的创造性。
其次是手工,整张的糊饼一面就像擀面杖擀过一样平整,而另一面则是均匀地布满手工的指痕,深浅均匀大小均匀。均匀的指痕使糊饼表面形成波浪状,突起的地方厚凹陷的地方薄,整张糊饼厚薄的程度也是非常均匀。烙熟的糊饼呈草帽形,边缘还特别圆整。
从糊饼坯子开始,象贴饼子一样先要揉成团,然后把面团贴到锅里,再用手把面团按压成薄饼状。整个过程的力度非常要功夫,劲小了面团摊不开、糊饼太厚,劲大了手就难免接触到锅底、就会被烫伤,面团也不成型。
调味倒显得次要了,在和面的时候可放点盐、葱花等调料,简单的就什么也不放,保持棒子面里裹小虾的原汁原味。那时候的人们习惯了有饽饽吃的日子就是好日子,谈不上什么炒菜炖菜的,小虾佐料的糊饼当然地受到了追捧和欢迎,水区的优势也再一次地显现出来。
小虾是必须要鲜活的,刚从水里弄来的最好。出水的小虾快速洗净和面下锅,不能做任何耽搁和停留。白洋淀小草虾很小很小,很容易变质,只要死了就会变成白色或红色,变了色无论如何就不能做小虾糊饼了。
小虾糊饼好说不好做。火候掌握不好,糊饼不是太硬就是太软,太硬了焦糊味就重,吃的腮帮子疼;太软了就会散烂在锅里,只能吃饽饽渣子;最不能接受的是下边已经焦糊了,上边还不熟呢,这样的状态就彻底失败了、没法吃了。
妈妈的小虾糊饼是很好的,记忆中都是一次成功,没有失败过。一向对棒子面不感兴趣的我,对小虾糊饼从来没有排斥过。小虾糊饼好吃,做得也地道,把我的记忆紧紧地扣在了那个时代。
时隔多年,小虾糊饼还是白洋淀人餐桌上的宠儿,但现在人们吃的已不再是仅有的食物,也不仅是传承的手艺,更是每家每户生活中的一份精彩,一份由平常到不平常的获得。可以说原来白洋淀人离不开小虾糊饼,而现在小虾糊饼却离不开白洋淀人家。
当然,美食随时代而发展,小虾糊饼也不例外。棒子面发散,掺上白面就不散了,就可以用擀面杖了。平底的锅也特别适合做小虾糊饼,把面糊调的稀稀的,用勺子浇到锅里摊匀,也就不用手直接操作了。
烙饼、煎饼、小虾糊饼,三者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近了,除了食材搭配,技术都可以通用了。形式当然是变了,但小虾糊饼不会变,因为人们记忆中的味道不会变。小虾糊饼是不可替代的,包括形式的,人们会把它变回来。
走出白洋淀人家,小虾糊饼也成了白洋淀美食的一张名片,引来了四面八方的食客,也得到了游人们的交口称赞。小虾糊饼的苦涩历史有了幸福的今天,是白洋淀人执着努力的结果,因为小虾糊饼不单是江湖传奇,而且是更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