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竹编工艺历史久远,1988年,从瑞昌境内发掘的商周古铜矿冶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用来运送矿石的竹筐、竹篓、竹萝。这些竹编工艺品保存完好,据考证,都是春秋时期当地人自己制作的用品。距今2500多年的历史。本文曹智勇/摄影
瑞昌盛产山竹,丰富的竹资源给了瑞昌竹编艺人无限的制作空间。自隋唐建县以来,先民居住日益集中,竹编技艺代代相传,成为当地山区农民致富的本领,瑞昌竹编工艺工序复杂,主要有三道工序,即:劈蔑、造型、编织。
千百年来,瑞昌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变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丝萝、斗笠选材考究,做工精细,簸箕、米筛式样规范,锁口紧密,提篮、竹栲小巧玲珑,精致耐用。其中以斗笠、丝萝、米筛名气最大,被誉为“瑞昌蔑器三宝”。
瑞昌竹编工艺有近百个品种,日常生活用品有:米筛、簸箕、斗笠、丝萝、提篮、竹床、竹桌、竹椅、竹凳、凉席等。
1981年建立了南义竹编工艺厂,生产的花篮、花钵、鸡、鸭、龟型水果盒、礼品盒等生活装饰品远销国内外。
近年来,又开发出各种园艺产品,如竹篱笆、竹小屋等深受海外市场欢迎。
图为竹编的小孩摇篮,可以放在木头做的支架上面摇婴儿睡觉。
图为斗笠,在雨伞还没流行的年代,广大的农村百姓出门用以遮风挡雨的工具。
瑞昌竹编是传统的手工技艺,以竹子为原料,根据品种的不同而选择竹材。如:丝萝、米筛、簸箕、竹栲一般选用厚实的楠竹;提篮、斗笠、兜箕、竹筐一般选用小山竹。
瑞昌竹编主要有三道工序,即,劈蔑、造型、编织。劈蔑要求宽窄一致,厚薄均匀。高手劈的蔑细如丝、薄如纸。
造型是关键,艺术匠心全体现在设计造型上。好的造型标准规范,美观大方,像一个模子浇筑。
编织是最后一道工序,形状定好了,一般都能编织。
图为宋增礼编织的竹筲箕。宋增礼1926年生,南义王家铺人。11岁拜师学艺,他制作的竹编工艺品精巧,动物小巧玲珑,形态逼真,甚是可爱。编织的生活用品如丝萝、晒筐、小栲等,非常细致,即美观又实用。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图为田先敏编织的送饭蓝,田先敏1951年生,南义王家铺人。18岁拜名师宋增礼学艺。制作的工艺品造型优美,款式新颖,坚实耐用。2008年被列入省级非遗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