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最会吃的古人,非宋朝人莫属。
作为古装剧大户,清朝常年霸屏,几个荔枝,一顿火锅,都能成为焦点,实在无趣。宋朝人见了一定笑而不语,毕竟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汴京城内鲜衣怒马,花团锦簇,就连贩夫走卒也能捻须一笑,得意地向你述说城西的清风楼何等雅致,乳酪张家何等高级,茶饭量酒博士(宋朝对服务员及厨师等专业人员的称呼,这里的 “博士” 类似于现在的 “师傅” )端来的炒蟹和荔枝腰子何等美味。
你没看错,书中的清风楼就是近期热播的《清平乐》中皇后丹姝回到东京时吃的第一家,那里的羊羔酒尝起来令人齿颊生香。虽然剧中帝后戏份不好磕,但好在编剧考究过宋朝饮食生活,吃喝镜头吊足了观众胃口 —— 少年仁宗念念不忘的蜜饯李子雪花膏;众大臣下班不回家、聚众喝酒;还有范仲淹感叹东京连苏州的肉馅点心也有,竟还如此便宜!
要我说,强烈建议导演拍一部宋朝美食番外,毕竟宋朝的吃喝才是宝藏。
说到宋朝吃喝,羊肉总是第一关键词。羊肉在宋朝的地位,传说拜宋太祖所赐。太祖黄袍加身之前,梦到有两头猪将他拱上皇位,梦想成真后皇室上下对猪格外尊敬,而牛是农耕时代的功臣,也不能随意吃喝,羊便见缝插针,成为肉食 C 位。
大锅套小盆的羊肉煮法,可以更好的调节羊肉不同部位的煮制时间。©情调苏州
在北宋的轶事小说《东轩笔录》中,讲了宋仁宗的一件小事,他一天早上对身边的臣子说:“昨晚因为想念烧羊肉,特别饿,睡不着。” 臣子回:“既然这样,为什么不下旨让人送来呢?” 宋仁宗答:“担心这一次烧羊肉会让御厨天天杀羊备着,这得杀害多少羊命啊。” 当然,这个故事是在表达他仁慈节约,但也大可体现羊肉的美味。
皇室爱羊,间接引导了全民爱羊风潮。《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大量的羊肉菜式:虚汁垂丝羊头、乳炊羊、罨生软羊面、排炊羊。北宋皇帝如果微服私访,朱雀门外夜市卖旋煎羊,皇城东南角小吃摊上的羊头、羊肚、羊肺、羊腰子,酒肆分茶店里买的羊脯、羊肚羹、软羊包子、羊肉荷包,王公府第门口的羊白肠,市井里用炉子烤的烧羊、用油锅炸的煎羊,用高汤煮的软羊,还有今天我们熟悉的羊杂,一只羊被吃的明明白白。
骨肉分明,肥瘦相间的羊排是众多食客的偏爱。©情调苏州
羊肉不仅是宫廷、食肆间的网红菜,还是官员俸禄的一部分。苏轼流放的时候对羊肉念念不忘,只好私下拜托杀羊的人,给他留下一截别人不要的羊脊骨,煮熟沥干水,用酒和盐腌渍,再用火烤到微焦,比羊蝎子火锅还会吃。
最脑洞大开的羊肉周边,还得是剧里的羊羔酒。南宋养生大全《寿亲养老新书》里记载了羊羔酒的酿法:“米一石,如常法浸浆。肥羊肉七斤,曲十四两,诸曲皆可。将羊肉切作四方块,烂煮,留汁七斗许,拌米饭、曲,更用木香一两同酝,不得犯水。十日熟,味极甘滑。” 是真真儿的用羊肉酿酒,不过《东京梦华录》也里说了,羊羔酒售价很贵,一般人喝不起。
除了羊肉,宋仁宗还总惦记皇后自制的鹿肉干。在宋朝一切皆可肉脯,鸡、野猪、鹌鹑、河豚肉、兔肉,海陆双汇。
不仅干制,还有酒腌虾,浦江吴氏《中馈录》载其制法:“用大虾,不见水洗,剪去须尾。每斤用盐五钱,腌半日,沥干,入瓶中。虾一层,放椒三十粒,以椒多为妙。或用椒拌虾,装入瓶中,亦妙。装完,每斤用盐三两,好酒化开,浇开瓶内,封好泥头。春秋,五七日即好吃。冬月,十日方好。”
宋朝时河鱼、螃蟹、小虾、蛤蜊都被列入了食用名单。©Pinterest
甚至还有微生物发酵将食物变得更加美味的技术,宋朝人叫做 “鲊” 。鲜鱼、虾蟹、鸡鸭、雀鸟、鹅掌,都可腌制成鲊。
据《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临安脯腊菜肴主要有:野味腊、海腊、糟脆筋、诸色姜豉、波丝姜豉、姜虾、鲜鹅鲊、大鱼鲊、鲜蝗鲊、寸金鲊、筋子鲊、鱼头酱、银鱼脯、白鱼干、金鱼干、梅鱼干、鲚鱼干、银鱼干、紫鱼螟晡丝等。总之,所有吃不完的肉都要存着。
肉食爱好者宋朝人,凭借聪明才智,延长了食材赏味期,实现了吃肉自由。
两宋时农作物产量增加,饮食上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面食的发扬光大。虽然剧中的羊肉酥饼已经让面食爱好者对着屏幕咽口水,但是北宋的 “面食圈” ,只会让你更加惊叹。
《缃素杂记》记载:“凡以面为食具者,皆为之饼”。©Sina.cn
面粉制成的食物,宋朝人统一称作 “饼” ,烤制而成的叫 “烧饼” ;水煮而成的面条叫 “汤饼” ;笼蒸而食者呼为 “蒸饼” ,而馒头谓之 “笼饼” 。
面有猪羊庵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卷鱼面、笋泼面、笋辣面、素骨头面、百合面、血脏面、百花棋子面、水滑面等二三十种。馒头有四包馒头、生馅馒头、煎花馒头、羊肉馒头、太学馒头、鱼肉馒头、笋肉馒头、糖肉馒头。包子有细沙包子、水晶包子、虾肉包子、江鱼包子、鹅鸭包子等二三十种。饼类有千层饼、月饼、炙焦金花饼、肉油饼、甘露饼、韭饼、炊饼、薄脆饼、玉延饼、辣菜饼、乳饼、菜饼、胡饼、牡丹饼、芙蓉饼、熟肉饼、菊花饼、梅花饼、糖饼……
《清明上河图》中可见小摊贩贩售麻饼的记载。©Chinakongzi.org
看着眼花缭乱,但是宋朝人还是能从中拎出心头好,比如馉饳 [gǔduò] 。宋朝人的馄饨指饺子,而馄饨本体通常被叫做馉饳。宋朝的馄饨很大,造型复杂像朵花,可以煮着吃、油炸、还可以用签子串起来烤,烤得外焦里嫩后蘸盐或者调料吃。
《山家清供》中就有馄饨流行款的说明:梅花汤饼流传于福州泉州,是文人隐士的最爱,用白梅、檀香末水和面粉做馄饨皮,每一叠皮,用模型印成的花形状,放进滚汤中煮,鸡汁清汤做底,汤鲜花香融为一碗,非常精妙;笋蕨馄饨 “采笋、蕨嫩者,各用汤焯,以酱、香料、油和匀,作馄饨供(吃)” ;椿根馄饨 “取椿根一大两,握捣筛(即捣烂筛过),和面捻馄饨,如皂荚子大,清水煮,日空腹服十枚” ,吃法让现代人心服口服。
除了面食,宋朝人还常把糯米磨成米粉做成黏糕、圆子等,其中圆子在宋代最当红。《梦粱录》中记载的临安城内出售的圆子,就有山药圆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豆团、麻团、糍团等品种。
主食主菜有了,水果宋朝人当然也不会落下。
《清平乐》中宋仁宗爱上了梁家铺子的蜜饯,为了追求 “官家同款” ,蜜饯梅子一度畅销。其实官家根本不用费那么大劲儿去宫外买蜜饯,宫里有个部门就叫 “蜜煎局” ,负责研发制作蜜饯干果。蜜煎局有官方设立的,也有富贵人家的 “高仿版” ,民间想尝试也可以提前下单预订。
在腌制过程中,用盐巴大力搓揉梅子,可以去除苦涩味。©情调苏州
宋朝把新鲜水果、果干、蜜饯、水果做的糖果统称为果子。有荔枝、圆眼、香莲、梨肉、枣圈、林檎旋(花红果)之类的干果;有蜜冬瓜鱼儿、雕花金桔、雕花枨子之类的 “雕花蜜煎” ;有香药木瓜、砌香樱桃、砌香葡萄之类的 “砌香咸酸” ;还有荔枝甘露饼、珑缠桃条、酥胡桃、缠梨肉之类的 “珑缠果子” 。
值得一提的是,《清平乐》中清风楼的伙计报错了菜名,《东京梦华录》中写的是 “李子旋、樱桃煎、西京雪梨” ,而梁元生小伙计说成了 “李子旋樱桃、煎西京雪梨” 。不过,这样一串酸甜果子报下来,不免让听者口舌生津。
果子一般会在正餐之后上,宋代的食物储藏保鲜工艺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窖藏、冰藏、密封、灰藏、涂蜡,都是当时流行的储藏办法。豪气的大酒楼会有自家冰窖,到了夏天,冷饮也可以安排上。
《清明上河图》中,在虹桥桥头,脚店对面有一饮子摊,也即现在饮品店的意思。©Sohu.com
瓜果榨汁,或者加入配料熬制变成果饮,是宋朝人最爱的饮料。国民对 “肥宅快乐水” 的依赖不亚于现在,《武林旧事》记录了杭州市肆摆卖的各种凉水:“甘豆汤、椰子酒、豆水儿、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团、雪泡缩脾饮、梅花酒、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 。
除了单喝,这种瓜果榨汁之后的 “自然汁” 还被用来做菜,《山家清供》中的蟠桃饭,就是用桃汁蒸的。
宋朝的水果还能酿酒,帝后难得的温情镜头都是在小酌时刻发生,今天我请你喝葡萄酒,明日我请你喝墨耀。那时酿酒技术已经成熟,做法也很清奇。大米十斤、葡萄二斤半、杏仁半斤,不知道皇后喝官家的葡萄酒时,有没有觉得格外苦涩呢?
《清平乐》中食物的高光时刻,要数晏殊为范仲淹接风洗尘时报的那一串菜名,虽然没见着实物,脑子里却产生了无数联想。中产阶级工作忙了不想做饭,除了可以下馆子换换胃口,甚至还可以 —— 点外卖。
《清明上河图》局部。上图右下角处有个人,手里还捧着两碗饭,就是现在外卖小哥的角色。©中国美网
南宋笔记《三径野录》如此描述苏州风俗:“吴中妇女骄情,皆不肯入庖厨,饥则隔窗索唤,市食盈笛,至不下楼。”
大意是苏州的妇女比较懒,不想下厨,就从楼上隔着窗户喊外卖的小贩,把点好的菜送上来。除了当日快速配送,也可以提前预订,去酒肆定一桌酒席,约定好时间,隔天中午,酒肆旁无正当职业,以帮闲为生的 “闲汉” ,就会充当外卖小哥,将饭菜准时送达。
《清平乐》中出现的温壶即是带有保温功能的酒器。©豆瓣
也不需担心菜会冷,制瓷业绝妙的宋人发明了温盘。两层厚瓷器,中间加入热水,菜置于盘上,再放入食盒,城南送到城北,还是热乎的。现代加热饭盒加热水保温,用的依然还是这个道理。同样的逻辑,他们还制造了温酒壶,一个注子(酒壶),一个青莲瓣形的注碗,温润如玉,风靡至今。
对宋人来说,喝酒是刚需。武松一次喝十八碗,就跟吃饭一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虽意不在叙酒,但依然能见众宾觥筹交错。也正因为世风爱酒,汴京城内酒店多得数不过来,其中七十二家属于正店(从官方取得酿酒许可的餐饮机构),其余都称为脚店(有酒水销售许可的餐饮机构)。
这七十二家正店之首,当数樊楼(在《东京梦华录》中称矾楼)。看过《知否》的朋友大概会想起里面的人物总是去樊楼吃点心;《醒世恒言》中有一篇叫做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说的就是这里;传说,宋徽宗和李师师经常来此地幽会;还有《水浒传》中,陆谦为让高衙内得到林冲娘子,算计他去樊楼吃酒。总之,樊楼就是宋代的一个缩写。
光是樊楼每天上缴的酒税就高达两千钱,每年要从官府购买五万斤酒曲。后来樊楼易主,由于经营不善,国库缺了很大的一笔税收,官府还特批降低了对樊楼的征税标准,可见一家酒店在宋朝的举足轻重。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朝餐厅有正店、脚店之分,前者属于高级餐厅,后者属于小酒馆的等级。©Sohu.com
那时的酒楼根据细分服务,还有不同功能。基础版是分茶酒肆、分茶酒店,定位和现在的酒楼、饭店差不多。饭菜还分为羊饭分茶、川饭分茶、鱼饭分茶、素分茶。第一类菜肴是开封菜,有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软羊、大小骨、角䏑、犒腰子,是以羊肉为特色的饭馆;第二类是川菜,大燠面、大小抺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主打面食特色;第三类是东南菜的南食店,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以鱼为特色;素分茶则以寺院斋食为主。
专门的酒肆又有高低消费的区分,小酒肆没有雅间,有的只卖酒不卖菜,有的兼卖,有的还提供住宿。大酒肆一般都以楼命名,高消费的酒肆一般也都设有楼上雅座,《清明上河图》中,东京的酒楼大都是二三层楼,正门面临大街,格局一般楼上是阁子,底层是散铺。
食客的自由度很高,不仅可以吃菜单上的菜,还能要求烹饪其他菜肴,甚至购买街边食物代入,或者自带酒水。服务人员也很专业,好笑的是宋代以 “博士” 相称,茶饭量酒博士切菜、送菜、烫酒、上酒、收纳、送客,无所不及。《喻世明言》中《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一节写道:“(吴山)揭开盒子拿一个肚子,叫酒博士切做一盘,吩咐烫两壶酒来。” 现代人看来,甚是新奇。
《清平乐》中,臣子下班后在街边喝酒听戏。©豆瓣
在中国饮食史上,两宋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商业发达,纸币交子首次进入市场。中国人真正的夜生活也是从宋朝开始的,夜市全年开放,凌晨一点吃喝照样有去处,有了这么多吃饭机会,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从二餐制演变成三餐制。
另一方面,宋朝的粮食产量也直线上升,栽培良种水稻和种植技术的升级,让一年两季水稻成为可能,宋朝人从温饱迈向小康,有了极大的热情开始变着花的琢磨吃喝。
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这些现代熟知的烹饪技术,宋朝厨师已经成为必备技能。美国汉学家安德森在他的《中国食物》中描述说 “中国伟大的烹调法也产生于宋朝。唐朝食物很简朴,但到宋朝晚期,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精致烹调法已被充分确证。”
除此之外,宋代还拥有背诵全文天团,晏殊、范仲淹、欧阳修、韩琦、苏轼、王安石、司马光……会吃会喝会品评的文人们,也为宋代美食发展推波助澜。
《清明上河图》里展现的繁华市井盛况;《山家清供》收录的各种以山野所产野菜、蕈菌、水果、动物为原料的食物;《东京梦华录》里细致入微地展现国民时尚,还记得读时笺注曰:“孟元老极力描写前朝市井繁华,以志伤悼之情。” 当时穷极无聊,将每种食物都口诵一遍,惹得肚饿,感叹排比的力量确实惊心动魄。
宋朝的吃喝大势几乎不可复制,但宋人的饿和馋,与我们当下的饿和馋,却是遥相呼应的。
参考资料: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
《山家清供》林洪
《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梦梁录》吴自牧
《武林旧事》周密
《东轩笔录》魏泰
《食在宋朝》李开周
《宋朝饭局》 李开周
《舌尖上的历史:宋代全民热爱下馆子》 南京日报
《宋朝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古代中国美食的黄金时代》吴钩
《宋朝夜市美食地图:在这里你可以吃到什么?》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宋朝饭局:宋代的 “喜茶” 与美酒》 宋扇
《舌尖上的宋代菜肴》中华书局1912
《叫外卖这事,在宋朝就很流行了》 红莲说史
《宋代的樊楼》鲍君惠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