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粤语童谣中,往往藏着大智慧。
比如用数字串起的地名童谣:一德路,二沙头,三角市,四牌楼,五眼桥,六榕寺,七株榕,八旗二马路,九曲巷和十甫路。千万别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地名串联,在老饕的眼里,这就是一张美食地图。
落雨大,水浸街。
这次,布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掌翼煲的故事。广州最广为人知的掌翼煲,当属万福路的广记掌翼煲,这么多年兜兜转转下来,换了两次老板,搬了三次地址,改了无数次装潢。如今搬到文明路,渐渐的我也很少去了。
胶凳,砂煲,炭炉,是广记的标志
少去的原因并非因为它已经变了品质(当然,也有不少朋友吐槽说确实水平下降得很厉害),而是当初一起吃掌翼煲的小伙伴已经天各一方。现在认识的新朋友,似乎都不太能欣赏这种“吃了半天也感觉没吃什么东西”的煲仔。
如今换成了铁锅,电池炉
听长辈说,广记发源于三角市夜市,最初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脚仔煲。老细手势平平,虽然鸡爪鸭掌鹅掌各种煲仔都有涉猎,但是口味都没法做到让人食返寻味。可每到夜里,总有一群古惑仔落座于昏黄灯光下,凶神恶煞却是稳定的客源。
干炒牛河还是很有镬气
原因无他,只因价平。价平这一特点,即使后来广记口味越来越好仍一直延续。因其物美价廉,鼎盛时期的广记最夸张时要等位近3小时才能吃到。
最近这几年又装修又迁店,食材和人工成本都高涨,只得又逐年在平本边缘调价。要问今时今日的广记,还是当初的口味吗?布丁会告诉你,肯定不是了。
骑楼边上
如今的广记,搬到文明路的新铺面窗明几净,客人全部坐在室内。却也再没有当初坐在骑楼边上的趣味,也不会再心里惶惑,不知服务员阿姐会否记得我们这坐在偏远角落里的一桌人。钢箍过好几层的砂煲变成了铁锅,炭炉也变成了电磁炉。
丸子其实很一般,就是超市冷冻货
当初在万福路的骑楼里沿街摆着小桌凳,旁边就是公车站。掌翼煲的香味浓郁,香飘万里,导致上上下下的人群总要往你的锅里张望。最绝的是,公车和来往的汽车开过,尾气和炭炉的炭火烟,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就这样,还已经是要排两小时位的上等雅座了。
干逼掌亦煲
夏天就着一打啤酒吃掌翼煲,冬天就换成羊肉煲。广记的秘制酱汁加入了柱侯酱,与南乳搭配在一起尽是浓香,但吃起来偏咸。掌亦里有大量的胶质,所以会越煲越浓。吃到最后的那几块掌翼总是最入味,是下酒的恩物。
吃完最后几块掌翼,加入一饼华丰面或黄牙白,咕嘟咕嘟地煮着,似乎可以把所有烦恼都煮化开来。
最后是蔬菜们上场的时间
在烟尘滚滚和煲仔蒸腾出来的雾气腾腾中,是大家快意地聊天,尽情地吃掌翼。喜欢你的明仔,总会默默往你碗里夹几个你爱吃的翅根凉着。总是照顾人的姐姐自己吃很少,却一直在给煲里的煮不到的掌翼浇汁。爱吹水的肥仔,总是边喝啤酒边吹水,唾沫横飞。
如今的广记掌亦煲
夜色中氤氲的掌翼煲,总有一股温情脉脉的味道。时候想想,哪里是因为这锅掌翼煲有多好吃呢。只不过是太想念一起吃掌翼的老友和逝去的时光罢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