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爱语文的红泥火炉
咸鸭蛋、绿豆糕、红豆粥。这是端午的早餐。
筷子戳进去,咸鸭蛋就有金黄的油流出来,但是味道一般。绿豆糕太甜了。只有红豆粥不错,依稀有小时候大铁锅熬出的味道。
于是,我突然感慨还是小时候的美味多!妻子不赞同,她说:你小时候天天吃咸鸭蛋啊?我摇头说,条件可没这么好!“所以嘛,你吃多了,就不稀罕了。”她说,“我就觉得咸鸭蛋挺好吃的。”“不对啊,你比我吃得多啊!”“我知足常乐嘛!”
其实,对于人生境遇我也能做到知足常乐,可偏偏对美食尤其是记忆中的美食有一种执念。
我记得有天晚上我心血来潮,想喝维维豆奶,立即骑车去超市。多年不见还是那样的橘黄色包装。看看价格9.5元,我觉得好便宜。想着几分钟后就能一饱口福,我不禁喜上眉梢,口中生津。然而,它却给我开了个小玩笑。我拆开内袋看到细腻的黄粉迫不及待地要生吃一口时,却一点香味都没闻到。也不是不香,似乎与小时候记忆中的香味不同。失落感像坠入杯中的红糖渐渐扩散开来,越来越浓。吃起来,觉得太甜了,完全不是我想要的那个味道。印象中的豆奶闻起来豆香与奶香融为一体,沁人心脾;吃起来微甜浓香入口即化。可眼前的这个东西让我失落,惹我沮丧。
小时候,一年到头豆奶粉也喝不几次。我把它当做天大的美味。印象中只有年底去开超市小舅家帮忙时才能占表弟的光,在他喝的时候蹭一口尝尝。热热地含在嘴里,香得让我不忍心下咽。往往含到口水充盈口腔时才恋恋不舍地咽下。然后还要花点时间回味一番。那时我不好意思跟舅舅开口,假如开口的话,他自然会慷慨地送我一大包。但那样,我会觉得很没面子的。不过,过年期间去奶奶家偶尔也会有意外收获。她见我来了会把糖果、花生之类的东西拿出来。我常边吃边趁她出门时翻箱倒柜地找豆奶粉。运气好了,她直接就给我两小袋豆奶,不用我耍小偷小摸的伎俩。我最喜欢生吃。搬个小凳子,坐门口,在太阳底下美滋滋地小口小口地舔倒在手心里的豆奶。舔得手里香香的,黏黏的。偌大的世界只有我和我的豆奶粉,其他一切于我皆是浮云。这种感觉真好!
后来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可喝的牛奶、饮料越来越多,我竟渐渐淡忘了它。直到我嘴馋起来,吃了好多东西——咸的辣的都不解馋时,我才想起它。然而久别重逢,它并没有慰藉我心里的馋虫,反倒勾出了我“美味不在”的感慨。是啊,过去让我尝一口就幸福大半天的美味离我越来越远了。
不光豆奶粉,杏元饼干、鱼皮花生、黑芝麻糊、蜜三刀、橘子精等让我曾一次次魂牵梦萦的好东西,如今哪一样还能带给我当初的感动与享受?如今,我已经不轻易去找寻记忆中的味道了。我怕找到的东西形似而味不同。去年,我还辗转几个超市去找“猫耳朵”呢。终于在欧尚超市找到了。一结过账,我就迫不及待地拆开品尝。不想,除了口感的酥脆外,我竟然一点都没有吃去记忆中的味道!
我吃的不是美味而是记忆吗?也许吧,这种感受原本不是我一人有切身体会。鲁迅先生在《社戏》中记叙了与乡间伙伴几经波折月夜看戏、半夜偷豆的乐事,结尾也发出这样的感慨:“真的,直到现在再也没看过那夜似的好戏,再也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了!”究竟那夜的戏有多好看,那夜的豆有多好吃,只有他自己清楚。就像儿时钟爱的豆奶粉究竟多香也唯有当时的我才知晓。也罢,既然这种美味曾经愉悦过我的味蕾,既然充实过我的幸福,丰富过我的记忆,我又何必那么贪心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享有呢?
前两天,听同事说有家小店的鱼香茄子盖浇饭特别好吃。我一下子想起上大一时,到南京找同学玩的时候,他带我吃校门口那家的盖浇饭。他给我点的也是鱼香茄子盖浇饭。我惊讶至极,感叹省城里果然美食如云!“好吃吗?”他问我。我直点头。”“吃出鱼香味了吗?”“吃出了。”他就笑。“你真厉害,能吃出鱼味!”是我的联想能力太丰富,还是我的味蕾丰富,我的确吃出了呀!我还不停地辩解。
她们约了时间去找一找美食记忆,并请我一起。我摇头拒绝了。那种鱼香味的盖浇饭,我是不会再吃到了。与其这样,不如在记忆力慢慢回味。
一碗红豆粥下肚,我又盛了一碗。儿子也让我添半碗。
“喜欢吗?”
“喜欢。”
我笑了。
儿子,但愿这份美味一直可以陪伴你!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