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烟台11月24日讯近年来,莱山区为解决建筑垃圾简单堆放,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等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建成了覆盖城乡、横跨三级的建筑垃圾消纳网络,有力促进建筑垃圾减量。
一是在区级层面建立主处置场。2014年8月,莱山区结合破损山体修复这一理念,投资660多万元,将解甲庄街道梁家夼村西荆山废弃石矿改造成占地7.6公顷的区级建筑垃圾主处理场,在充分结合破损山体结构特性的前提下,对山体表面进行了平整,对处置场基地平稳层进行了黏土夯实处理,设置了安全防护网、排水渠道、防滑坡围挡等安全设施,满足了可消纳300万方建筑垃圾的需求。二是在街道层面设立转运点。7个街道园区在辖区选取废弃小型矿坑、虾池等作为主要场地,各建设建筑垃圾小型转运点1—2处,每月定期转运至区主处置场进行集中消纳。三是在村居层面设立堆放点。在114个村居各设立小型建筑垃圾堆放点1处,主要用于村居产生的残堰断壁、家庭装修、房屋及土炕翻新等建筑垃圾的暂存,形成了建筑垃圾区、街、村三级全覆盖的消纳网络。建筑垃圾定期集中到主处理厂进行集中消纳,由于主处置场远离城区范围,四面山体形成天然屏障。在填埋建筑垃圾封场后,由林业部门根据山体情况及实际需求对山体表面进行景观改造,植绿色植被,实现破损石矿与周围山体协调统一、融为一体,使过去破坏环境的因素变为美化环境的资源。
建成建筑垃圾处理场所只是有了硬件基础,要想才能真正发挥实际效用,还要有科学系统、行之有效的建筑垃圾处理流程。莱山区通过多年摸索,总结出一套“分类管理、分区存放,分层处理、综合利用”的消纳模式,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发挥价值,真正做到变废为宝、点石成金。一是实行分类管理。建筑垃圾运到区级建筑垃圾主处置场,首先是进行分选归类,主要分为建筑渣土、拆迁类垃圾、家庭装修垃圾、村居建筑垃圾四大类,其中村居建筑垃圾细分为房屋翻新、装修、残垣断壁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二是实行分区存放。在区级建筑垃圾主处置场修筑道路为界,将场区划分为循环利用区、装修区、渣土区、拆迁类垃圾堆放区4个处理单元,不同类别的垃圾运送到不同的单元区域进行分类暂存和整理。三是实行分层处理。将难以分解的水泥板块等放在底部,场内利用专业机械每天进行压实平整,对建筑垃圾进行逐层碾压,确保每一层级的硬度,经过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覆土,待饱和封场后实施种草植树等绿化工程。四是实行综合利用。装修建筑垃圾主要用于填补矿坑;渣土类建筑垃圾主要用于覆盖山体表层,成为山体绿化的肥沃土壤;拆迁类垃圾主要用于修筑建筑垃圾处置场防山体滑坡堤坝、排水设施等。这一做法,实现了沙石等天然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了“开山补山”的错误做法,从源头上促进了节能减排,又促进了循环经济、绿色发展。
莱山区专门成立区建筑垃圾管理指挥部,作为城管部门常设临时机构,具体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管理工作,解决建筑垃圾管理中的问题。将村居建筑垃圾管理纳入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考核范围,有效激活了各级各部门抓建筑垃圾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城管窗口,对申请提出建筑垃圾处置的单位、个人进行核准,核准无误后,为申请人发放《建筑垃圾准运证》与《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对市政、绿化维护维修产生的建筑垃圾、村居房屋翻新装修建筑垃圾、居民家庭装修建筑垃圾免费处理,对建筑工地渣土、拆迁类建筑垃圾、单位装修建筑垃圾按照2元/立方米的标准收取建筑垃圾处理费用,实现了“政府投资少、垃圾得利用、环境大改善”的良好局面。2016年,处置建筑垃圾7万余方,办理处置证、准运证共130余份。使建筑垃圾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管理的难点变为城市管理的亮点。
Copyright © iqi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