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刚出锅的康园肉饼,颜色焦黄、外酥里嫩、油而不腻、香醇可口。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是对康园肉饼最真实的写照。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汪垚
康园肉饼对莘县人民来说可谓是家喻户晓,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成为了当地百姓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还先后被评为县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莘县康园肉饼可以说是莘县历史文化与美味完美融合的绝佳代表,“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更是对其最真实的写照。
据了解,莘县房氏康园肉饼相传源于清光绪年间地方知名厨师房登山。房登山将猪肉或羊肉切成大片,配上自己研制的调料,再以葱、粉条辅之,放在锅里反复煎烤,待肉饼色呈金黄,便置于油纸中贩卖,因其外酥里嫩且有回味,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作为莘县房氏康园肉饼的第五代传人,房言锋已经营房氏康园肉饼34个年头,在康园肉饼原有制作基础上,他又反复做出新的改动,用细嫩的肉馅代替了过去厚实的肉片,这样做出的肉饼更加细腻,香味更加浓郁。
房言锋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房氏康园肉饼距今已传承了近百年,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首先要将面粉加水和匀揉成面团,这里的水切记要用温水,然后放置一旁发上5分钟;随后,再把面团切成大块、搓成长条,按成椭圆形状,把准备好的肉、粉丝、葱混合到秘制的调料中,大力搅拌,待肉馅凝聚成团后,均匀的将馅料涂抹到已经按压好的面饼上;其次将压好的面饼折叠成椭圆,放入平底锅中,反复对肉饼翻面、刷油,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时间的把控,每隔40秒就要进行一次翻面刷油,这样能够保证肉饼的色泽及口感,待到肉饼两面色呈金黄,即可出锅。“刚出锅的康园肉饼,颜色焦黄、外酥里嫩、油而不腻、香醇可口,真正做到了“色、香、味”俱全。”房言锋说。
房言锋介绍,康园肉饼是莘县历史文化与美味完美融合的绝佳代表,这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相传在3600年前的夏朝晚期,后来成为一代贤相的伊尹曾躬耕于有莘之野,他因善调五味,被称为“中华厨祖”。据史书记载,周穆王曾周游列国来到莘县,莘县当时属于魏国,现在仍存县城中的“皇行路”就由此而来。当时天色已晚,他又累又饿,忽然飘来一股浓浓的油煎食物的香味,于是命随从寻找香味的来源,原来是一家卖油饼的小饭馆,周穆王询问后得知,发出香味的正是小店特色—酥油饼,周穆王边吃边赞不绝口,于是有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称。后来时光流到清光绪年间,今属莘县妹冢镇康园村的房登山先生在酥油饼的基础上加以肉馅进行改良,细化制作工艺,终于有了今天让人赞不绝口的康园肉饼。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2006年,房氏康园肉饼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12月18日,山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向其颁发了“山东历史文化名吃”荣誉称号,2008年,莘县房氏康园肉饼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房言锋说,今年房氏康园肉饼已经提交了成为省级非遗的申请,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改良创新康园肉饼的制作工艺,将康园肉饼的文化与味道推向更大的舞台。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