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之前,闺蜜给我打电话:“晚上给你送包子。”
晚上坐等,终于来电话了,下了楼,接过包子,闺蜜一挥手“油滋啦馅的,可好吃了。”
作为一位东北人,我是不及格的,油滋啦酸菜馅包子是我大东北引以为豪的美食,而我,从来没吃过。
这也是为什么闺蜜会送我包子的原因,前几天聊天,谈起最好吃的包子馅,酸菜油滋啦馅被一致好评,而且聊天时她们脸上的表情都让人馋。
我的表情出卖了我,她们惊觉我是个另类,竟然没吃过,怎么可能?于是开始审问“你小时候家里没㸆过猪油呀?”
“㸆过呀,小时候家里吃的是猪油。”
“㸆完油,油渣呢?”
“吃了。”
“怎么吃的?那么多,怎么吃的?”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我小时候家里锅灶旁边有一个小盆,盆里的油渣都是炒菜时舀一点爆锅。
“真可惜,包包子多好吃。”我作为美食爱好者却被她们可怜。
酸菜油滋啦馅包子没有外卖,都在家庭内部消化了,所以一直没机会吃到。
但是我觉得味道应该和鲜肉差不多,或者不如肉馅好吃。事实证明,任何东西都能颠覆固有印象。
酸菜油滋啦馅咬一口,我就知道这世界太大了,还有很多美味没见识过。
虽然是肉加工过,但它的囗感和味道已经脱离了鲜肉,味道独立,口感细腻。
香,极香,香而不腻,有一丝咸腊肉的味道,非常浅。
酸菜在油滋啦的包裹下,也很香滑,油旺旺,看着极有食欲。
请教了闺蜜之后,她教了我做法。
猪油可以买成块的,也可以平时买肉,把肥的切下来,直接切成薄片,冻在冰箱里,积攒几次,就可以拿出来㸆油。
㸆油:㸆本就是烹饪方式,就是用小火制作食物。锅里放一手勺清水,倒入切薄片的猪板油或者肥肉,小火慢慢加热。
慢慢的水热蒸发,肥肉也溢出油脂,把猪油舀出来,油脂流尽,放在锅里的白色的肥肉收缩干瘪变成焦黄色,捞出放凉。
透明的猪油凉透了就变成雪白的膏状,透着诱人的香气。
剩下的油渣重新登场,晾凉的油滋啦切碎,撒盐,倒酱油,少倒点,放姜末调味。
然后切酸菜,洗酸菜,在清水里多次几遍,拿干,切碎,拿拿水,再放入油滋啦里,用筷子搅匀,如果馅不是特别柴,不要再放油,放蚝油,南德再搅拌一下。
面提前发好,揉两次醒透,再擀成小圆饼,厚一点,包子皮熟了宣乎好吃。
把馅放在中间,双手一合,捏紧,一个包子就做成了。
包好的包子放在笼屉上再次醒发10分钟,明显地变成小胖包,先开中火再逐渐调大火,一共二十分钟。
闭火,再闷五分钟,一大锅又白又喧的包子出锅里,刚出锅的包子最好吃,不小心就比平时多吃。
以前,过春节之前,家里都杀猪,把猪板油和肥油都㸆成猪油,放在小坛里,这几乎是一家人一年的油水,也是东北人储存食物的生活智慧,在这种智慧下一道道美味在这寒冷之地开出温暖的花。
我是喜欢吃愿意做的如意厨娘,更愿意和你分享美食的喜悦,感谢你的关注,点赞和分享!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