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三届楚菜美食博览会在汉举行。湖北花了两年制定出来的《楚菜标准》正式发布,其中包括21道楚菜。
大刚先来个“报菜名”,这21道楚菜有很多你应该很熟悉:清蒸武昌鱼、荆沙甲鱼、潜江油焖小龙虾、沔阳三蒸、钟祥蟠龙菜、黄州东坡肉、红烧鮰鱼、排骨藕汤、腊肉炒菜薹、油焖小香菇、簰洲湾鱼圆、洪湖鸭焖莲藕、黄焖圆子、香煎翘嘴鲌、白花菜扣肉、鸡茸笔架鱼肚、红烧鱼桥、罗田板栗烧仔鸡、襄阳缠蹄、瓦罐鸡汤、恩施炕土豆。
大刚认为,此次入选《楚菜标准》的21道菜,既有湖北菜整体的地方特色,又有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的菜品代表,而且普遍广受欢迎。应该说,湖北餐饮业做了许多细致工作,也能促进湖北文旅事业发展。
【1】
菜品有标准,为啥能促进湖北文旅事业发展?
众所周知,“美食”一直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食背后的典故,则能给游客带来更深的文化体验。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餐饮标准与文化氛围的营造,比如欧洲的法国、亚洲的日本,在这方面都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此次入选的21道楚菜,很多都以背后的文化掌故而著称,“清蒸武昌鱼”、“钟祥蟠龙菜”、“簰洲湾鱼圆”这三道,堪称其代表。
先说武昌鱼,正史中有三国时期的童谣印证,说明有记载的武昌鱼历史已有1800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则让武昌鱼声名大噪。
如果不说正史,讲民间传说,武昌鱼和三国时代的牵扯就更多了,不胜枚举。
另一个靠民间传说捧红的,就是钟祥蟠龙菜,也叫盘龙菜。
这次食博会上,蟠龙菜的样品制作得金碧辉煌,非常抢眼。不过,这其实和它在民间传说中的原始定位,有很大的出入。
蟠龙菜的出处,与明世宗——就是那位喜欢修仙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继位经历有关。
传说中,他哥哥明武宗朱厚照年纪轻轻,突然病故,原因疑云密布。身在钟祥封地的朱厚熜秘密启程,赴京即位。为了避人耳目,免生枝节,朱厚熜扮成囚犯,一路上吃伪装的“粗粮”——也就是蟠龙菜。原始版本的蟠龙菜,表面不加鸡蛋的时候,是灰灰的一块,单用眼看,很难看出来是什么材质,确实与这个传说很搭。
有一说一,蟠龙菜,其实就是“肉糕”的一个亚种。肉糕在湖北省、尤其是荆州下属各地,是非常普及的一种食物,武汉周边也有一些出产,堪称午餐肉的古典版本。钟祥蟠龙菜能在湖北各地肉糕中脱颖而出,真是沾了文化的光。
“簰洲湾鱼圆”能脱颖而出,道理相似。
“鱼圆”同样是湖北省非常普及的一种食物,除了西部山地县市可能少见一些,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吃到。“簰洲湾”鱼圆能够被记住,甚至成为著名鱼圆品牌,很大程度上源于1998年抗洪,湖北人民数千年来英勇不屈的抗洪精神,在这里展露无遗。
不过,沾光文化,有时也不那么容易。比如“黄州东坡肉”的入选,代表的就是餐饮业对苏东坡的千年争夺。
“东坡肉”由苏东坡发明于黄州,有原始文献《猪肉颂》为证,本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事情。可是,浙江杭州、四川眉山这两地,由于跟苏东坡沾些关系,长年以来一直觊觎“东坡肉”这个大IP,各自推出了自己版本的“东坡肉”。
所以,“黄州东坡肉”必须上榜,只因“东坡肉,源自黄州”。
【2】
除了凸显饮食文化特色外,这次入选的21道楚菜,在地域上也兼顾了多样化,突出了某些菜品中的地域特色。比如罗田板栗烧仔鸡、洪湖鸭焖莲藕、恩施炕土豆等,皆在此列。有些虽没有点出地名,比如“油焖小香菇”,但也知道来自哪里,和背后的经济考量。
比起这些入选的菜品,那些“落选”的菜品,同样值得关注。
《楚菜标准》的制定,起自2018年。那年7月底,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楚菜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湖北菜简称统一规范为“楚菜”,并为楚菜确定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省餐饮营业额超过3500亿元,年均增长14%;到2025年,打造万亿楚菜产业,建成美食强省。
当时,这个项目的计划是先初步筛选出35道楚菜,然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20道楚菜(最终定选21道楚菜)。
把当时的初选名单,和现在的入选名单相比,不难发现,落选的菜品,主要可以分成三类。
一类,是湖北特色不够鲜明的:全家福、虎皮蹄膀、珊瑚鳜鱼、千张肉等,都带有很明显的外地菜系风格;
一类,是比较偏小吃类的,比如武汉卤鸭脖。这个美食,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但它给消费者的感觉更像是零食,这可能是它落选“楚菜”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类,是过于高糖、高盐、高脂肪,不太符合现在提倡“健康饮食”的潮流。
大刚认为,在最后这一点上,此次出台的《楚菜标准》,非常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说个细节:原本名单中的“红烧洪湖野鸭”,在今年的清单上就变成了“洪湖鸭焖莲藕”,无论做法还是食材,都更为均衡而健康。
另外,在今年的整个清单菜品中,有近半数的菜品来自水产。这一方面是湖北人的饮食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是入选标准“注重健康”的体现之一。
【3】
既然说美食,最后还是要回到餐饮本身。
此次入选的21味楚菜中,有一道菜“潜江油焖小龙虾”,是堪称“独一档”的存在。这一道菜品,在中国撑起了一个4000亿元的“小龙虾”行业。
这次小龙虾的官方命名,终于治好了大刚的强迫症,没有再提“油田”(油焖小龙虾的原创地)二字。遥想20年前,“五七油田油焖小龙虾”这种招牌比比皆是,让人看了心惊:这虾难道是用石油焖的?
吃过油焖小龙虾的人都知道,不同的馆子,做出来的虾,味道可以是天差地别,份量上也参差不齐,没个标准。
或许,对于少数餐馆来说,这是一种凸显个人特色、强化优胜劣汰的好方式。但是,从整体普及推广上,小龙虾作为一个如此巨大产业的核心产品,缺少标准化的规范,终究是不利于维护顾客利益,不利于进一步推广与普及。
在《楚菜标准》出台前不久,11月中旬,山东省枣庄曾经出台过“菜煎饼”制作标准,引发了很大争议。实事求是地说,那份标准中,除了有些内容稍嫌琐细之外,整体上还是有利于“菜煎饼”这个产品的统一规范,有利于顾客利益和产品推广。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看“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的成功,就不难理解。
大刚认为,此次《楚菜标准》的出台,不管是对于“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于整个楚菜产业在全国、全世界的推广布局,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餐饮文化博大精深,餐饮竞争激烈异常。湖北省周边,川菜、湘菜等都早已在全国打出名气,另一些省份的饮食文化,则长期默默无闻。面对竞争压力,楚菜肯定要迎头赶上川菜、湘菜,力争成为中国餐饮界的另一块金字招牌。
《楚菜标准》无疑迈出坚实一步。
【参考资料】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20.06
湖北发布首批21项《楚菜标准》,中新社,2020.12.03
湖北将编制《楚菜标准》,长江日报,2018.08.10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