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老鸹撒正宗做法(老鸹撒和拌汤的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26 17:08:41
导读

文\李军小说《白鹿原》里面仙草去世以后,白嘉轩和鹿三天天做老鸹撒吃,因为男人只会夹老鸹撒,老鸹撒又好吃又耐饥,做起来省事,和些面用筷子夹成疙瘩撂到锅里就完了。“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将关中饮食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老鸹撒是陕西著名的面食小吃。是一种类似于面疙瘩的食物,但里面的疙瘩比面疙瘩体型要大很多,面团是两头尖中间圆的形状,像乌鸦的头,所以得名老鸹撒。相传:老鸹撒为西汉“飞将军”李广于

文\李军小说《白鹿原》里面仙草去世以后,白嘉轩和鹿三天天做老鸹撒吃,因为男人只会夹老鸹撒,老鸹撒又好吃又耐饥,做起来省事,和些面用筷子夹成疙瘩撂到锅里就完了。“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将关中饮食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老鸹撒是陕西著名的面食小吃。是一种类似于面疙瘩的食物,但里面的疙瘩比面疙瘩体型要大很多,面团是两头尖中间圆的形状,像乌鸦的头,所以得名老鸹撒。相传:老鸹撒为西汉“飞将军”李广于征讨匈奴的行军途中,他令士兵以头盔为釜,取草木为筷,将面团拨入盔中,加入野蔬而烹之。三军食后,精神抖擞,士气大振,遂克匈奴。汉武帝闻之大喜,见此饭形似乌鸦脑袋,遂赐名“老鸹撒”,寓意江山永固蛮军不得再扰。后来,老鸹撒风行宫闱,至唐朝传入民间,盛行于关中平原。老百姓以其做法便捷,且念飞将李广之功,故传承日久。

清代袁枚著《随园食单》有“面老鼠”一节,说是“以热水和面,俟鸡汁滚时,以箸夹入,不分大小,加活菜心,别有风味。”貌似说的就是陕西人吃的“老鸹撒”。在陕西的关中地区,一说到“老鸹撒”,男女老少妇孺皆知,因为其做工简单,节约时间,过去的农忙时节,特别是秋冬季节是关中农村人家桌上常见的的一道美食。“老鸹撒”中的面疙瘩透亮劲道有嚼劲,口感柔滑;面汤中保留了菜的各种营养,咸香兼备,口感层次丰富。一碗下肚,贴心贴胃,浑身那叫一个暖和舒坦。“老鸹撒”的做法随意性很强,最大的特点一是荤素随意搭配,可用猪肉做臊子,也可用排骨作汤,更是可以随心搭配自己喜欢的蔬菜;二是做法简单,首先将面粉加水,用筷子搅成稠面糊,醒上一小时左右,醒好后用筷子顺一个方向搅打、上筯,再顺碗沿拔入滚水锅里,大小根据个人喜好自行掌握,但是要均称,落入锅中形如一个个老鸹撒在水中浮沉。老鸹撒要想好吃,除了面要醒到,煮的要劲道以外。臊子菜也要丰富,将葱、豆腐、菠菜、青菜、西红柿之类的蔬菜切成丁丁状,然后炒熟备用。在老鸹撒煮熟以后,撒上一个鸡蛋花,再将哨子菜倒进锅中,放入盐、醋和酱油等调料就可以吃了。

我家不远有一饭馆专卖甲鱼老鸹撒,我也去吃过多次,味道其实远远不及小时候在农村吃的那般美味。下雨天或寒冷的冬天,母亲做上满满的一大锅老鸹撒,在锅里舀上一大碗,再挖上一勺红红的辣椒油,堪称色香味美,吃的大汗淋淋,心情舒畅。有人说这是一种“懒汉”饭,其实并不是吃饭的人是懒汉,主要是做法简单,方便快捷,做起来不麻烦,农忙的时候,抢收抢种,“老鸹撒”省事,“克里马擦”吃完又要去干活,所以在过去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广大关中农村颇受欢迎。老鸹撒瓷实、顶饱,很适合关中人的饮食风格,也体现了关中人敦厚、朴实、生猛的性格特点。现在,即使在关中农村也很少再有人做“老鸹撒”了,日子变好了,过去那种令人难忘的味道却越来越少了。很多人对于“老鸹撒”的记忆,还是停留在儿时,那种在锅灶前的期盼,以及那狼吞虎咽的快感,至今仍记忆犹新。即使在闲暇时动手做一碗“老鸹撒”,也难有儿时那种味道了。或许变的不是食物,更不是我们的味觉,而是那些无法复制的时光……

来源:韩城文学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老鸹撒正宗做法(老鸹撒和拌汤的区别)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8467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