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为高蛋白食品,食用豆腐能使人体对大豆蛋白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5%……相传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无意间发明了豆腐,豆腐因味道鲜美而广泛流传开来。而僧人食素,多与豆腐打交道,便发明了多种豆腐菜制法。其中有名的有达摩豆腐、文思豆腐等。
关于文思豆腐有这样一个传说:乾隆皇帝几次南巡都是沿运河而下,抵达扬州后,在御码头登岸,驻跸天宁寺行宫。天宁寺僧人文思将拿手菜豆腐汤献于皇帝,博得龙颜大悦,于是一道豆腐菜肴就完成了从寺院到宫廷,再到民间的流传。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自南至北都有大豆的栽培。大豆中蛋白质约占35%~40%,以球蛋白为主,它是比较理想的惟一能代替动物蛋白的植物蛋白质。大豆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合理,但蛋氨酸含量较低,而赖氨酸含量较高。此外,大豆还含有丰富的脂肪、钙、磷、铁等物质。黄豆的营养价值虽较高,但若食用方法不当,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豆浆经过彻底加热后,蛋白酶抑制剂得到破坏,蛋白质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而做成豆腐可达95%左右。
在寺院素菜中,腐竹和腐皮也是常用的素菜原料,用大豆研碎浆化后,再经晾晒制成的腐竹和腐皮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面筋
面筋是佛家素菜中的重要原料,被用来作为主料和辅料的菜肴有很多。传说是由梁武帝发明的。早在六朝时,南京一地高僧云集。梁武帝萧衍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弘扬佛法,尊崇僧尼,大兴佛寺,吃斋茹素,发明了面筋。
福建厦门南普陀寺所制的名菜“半月沉江”,就是一道有名的以面筋为主料的寺院素汤菜。重庆慈云寺用主料面筋制作的仿荤菜“回锅腊肉”,是素斋中的名菜,其形、色、味和质感都属上乘。在其他--些素菜中,面筋也被选用为重要的辅料。
竹笋
竹笋,大自然赐予的野生食材,在中国自古就被当作菜中珍品。据《唐书·百官志》载:“司竹监掌植竹笋,岁以笋供尚食。”曹雪芹在《红楼梦》也把鲜竹笋汤尊为上品。
竹笋既是美食又是药膳,中医认为:竹笋味甘、无毒,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的功效。汉末的本草学著作《名医别录》中就记载:竹笋可以“利水道、益气、可久食”。
在寺院素菜中,竹笋也是上好的蔬菜。春笋细嫩清脆,煎炒煨炖,无不佳妙。以笋尖烧豆腐,别有风味。还有素食中的“素火腿”,就是大片加工过的干笋。
在笋的食用价值上,僧人赞宁说,笋可“日干甚,耐久藏”,“以备疏食,尤妙者也”。在食用方法上,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煮食竹笋,往往有一种刺激口舌的涩味。赞宁《笋谱》提供了一个食用方法,就是用薄荷叶数片同煮,可以去除掉这种涩味。
菇类
在寺院素席中,菇类是最常用的原料,在诸菜品中所占比例是很大的。从营养学的角度说,菇含多种维生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的香菇、猴头菇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维持皮肤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在寺院里吃素菜,一般先上凉拌小菜,诸如拌黄瓜、拌笋尖、拌菠菘、拌川芎、拌水萝卜之类。然后上大菜,冬菇面筋,香菇菜心,什锦豆腐是少不了的。其他有名的菇类素菜,还有扬州大明寺用主料香菇制作的“笋炒鳝丝”。这道菜属素斋中的名菜,其形、色、味和质感都可乱真。
各地寺院菇类菜品,常因当地所出的特产品而有所不同。寺院素菜的菇类中,以五台山盛产的“台蘑”最为有名。产于五台山的蘑菇,共有11种,分香覃蘑和银盘蘑两大品种,以峰之南所产银盘蘑为最佳。
台蘑气味芬芳,极富营养价值,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不论干鲜,烹饪入席,别具风味。调汤而饮,可舒肠胃。台蘑是五台山上佛家僧尼每餐必不可少的素食佳肴。清初,康熙、乾隆皇帝数度朝台,总以一食台蘑为快,还将台蘑列为贡品,每年进奉宫廷。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