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分“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24秒后,画面定格在了代表着生机与活力的立春。“这是中华文明的时间智慧,是中华文明中万物有灵的浪漫和春华秋实的生机。”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著名导演张艺谋在做主题演讲时阐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设计背后的深意,并呼吁文明交流、互鉴出彩,“当全世界不同的雪花汇聚到北京,汇成一片人类共同的雪花,传递出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
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上,600多位中外文化届知名人士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主题,再度品味“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论坛交流话题从北京胡同到文化园区,从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到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
在“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基本格局下,首都将上演什么样的“京”彩大戏?
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正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相继启动百余项文物修缮工程。
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规划设计、文物腾退、街区整修等工作,还中轴线历史原貌。未来,北京中轴线还将继续严格遵循《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等相关文件要求,促进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使“古都之脊”绽放时代新韵,使北京老城焕发勃勃生机。
著名作家王蒙提出,“学习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要强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与渊源,另一方面要强调对中华文化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论坛发布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中,“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成为十件大事之首。
让中国传统文化可视化,是张艺谋对文化传承创新的独特思考。他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上,伴随悠扬的乐曲《送别》,地屏配合演员行走路径发出点点光芒,与发光的柳条交相呼应,营造出“惜别”的氛围。张艺谋表示,“我们将中国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用艺术赋予技术温度,以技术助力艺术尽显风姿。”
“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这是著名作家老舍眼中的北平。“去人艺看话剧,去美术馆看展,去单位附近的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享受“大城市中的小时光”,这是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乔叶眼中的新时代北京。
如今,北京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全新的体验感受着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观众可以走入“4D+6面”全景影院直观感受红军长征的场景;在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可以通过铺展开的电子画卷,看到老舍笔下骆驼祥子走过的驼铃古道。
在本届论坛设置的中轴线游览路线上,通过数字沉浸展讲述了北京鼓楼保护的成果,沉浸式光影秀营造出时空交织的别样美感。
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中,也不乏创新创造的成果: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旅游通航;全国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整体亮相,科技为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葡萄牙奥埃拉斯市副市长弗朗西斯科·贡萨尔维斯眼中,北京是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和谐共存的城市。“我们游览了前门、颐和园等景点,见证了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还参观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首钢园区,感受到了北京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
“我一直希望用科技的手段把中国故事带向世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奥林匹克主火炬设计师王志鸥说,继视效助力冬奥开幕式后,他与团队又投身到中国首部数字行浸演艺《寻迹洛神赋》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红飘带”中。
2023年,北京文化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成为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平台,也为我国面向世界开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增添了一个新的重要窗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塔玛拉·拉斯托瓦·西亚马什维利发表视频致辞,表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全球性的“共同利益”。她深感这次北京文化论坛“恰逢其时、意义重大”,相信论坛将促进新共识的形成,增进人们对文化领域的投入。
如今,很多希腊年轻人能够熟练地使用筷子,希腊橄榄油也摆上了中国人的餐桌。希腊文化部副部长赫里斯托斯·季马斯注意到了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间的碰撞与交流。她说,文化交流正在成为增进各国民众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
从2000年开始,英国籍翻译家、国际传播专家大卫·弗格森就行走于中国的许多地方。他将他的经历撰写成多部书籍,从不同视角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生活、商业和文化等方面。
大卫·弗格森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中国人民通过8年奋斗,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想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做到。”他希望有更多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精品问世,这有利于让更多海外民众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也能让其他国家借鉴中国的先进经验。(本报北京9月1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尹希宁)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