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 » 正文

为什么纳税和发放工资不一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24 07:07:19
导读

1. 为啥个人所得税和开工资不一样法律分析:因为个人所得税APP里面的工资是税前公司,而实际发放的是税后工资,所以个人所得税的工资和实发不一致,很正常。我们作为纳税人,有纳税的义务。我们从公司获得收入,公司需要为我们代扣代缴个税。除此之后,五险一金里面也我们自己需要承担的部分。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我

1. 为啥个人所得税和开工资不一样

法律分析:因为个人所得税APP里面的工资是税前公司,而实际发放的是税后工资,所以个人所得税的工资和实发不一致,很正常。

我们作为纳税人,有纳税的义务。我们从公司获得收入,公司需要为我们代扣代缴个税。

除此之后,五险一金里面也我们自己需要承担的部分。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我们实际收到的工资和公司申报的工资出现差异。

有差异正常,差异巨大则不正常

我们的税前工资和实际发放的工资,出现差异的点就是个税和“五险一金”。一般来说,这个差异不会很多。

个税在扣除基本费用以及专项扣除以后,实际需要缴纳税款的比例不会很高。这样的情况下,实际工资和税前工资的差异也就是“五险一金”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的社保扣除比例,计算出来自己需要承担“五险一金”的金额。这样计算一下自己的工资是不是申报错了。

一般的情况下,肯定是差不多的。如果出现巨大的差异,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合适的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毕竟有的公司,可能会通过个税的申报,进行偷税漏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2. 所得工资一样为什么扣税不一样

希望能帮到你。两个人工资相同扣税不一的可能原因是分别适用的专项扣除不同。目前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包括: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3、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5、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1)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2)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6、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1)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什么纳税和发放工资不一样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7792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