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饼趣事
作者 /世谦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家乡建瓯的光饼有“高炉饼”“矮炉饼”之分。建瓯人更认同的是高炉饼,即把饼坯贴在高炉的炉壁上,用竹炭烘烤出的光饼;而矮炉相对来说火力较小,产饼量少,口感也略逊一筹。于是,挑剔的建瓯食客就常用“矮炉饼”来形容水平低、办事能力差的人。
建瓯光饼相传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部队的干粮,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传说明嘉靖年间,戚继光把烤饼戳个眼,用苎麻皮串起来,挂在士兵的脖子上当干粮,省去了用餐时间,让敌人没有喘息的机会,打败了倭寇。因此,建瓯光饼“有眼”,这也是建瓯光饼的重要标记。
制作光饼的主要食材是面粉,加入适量食用碱和盐水,拌匀,待面粉发酵后揉成团,再将面团切成块,用擀面杖碾成饼坯,中心打个洞,然后将饼坯贴在炉壁上,用炭火焙熟。焙饼的工艺十分讲究,炭要选用竹炭,火要烧得旺,并注意观察火候,以免烧焦。当光饼即将出炉时,要在炭火上撒些硫磺粉,以降低炉内温度,并迅速用铁铲铲下光饼。这样焙熟的光饼表面金黄,饼边泛白,俗称“金面银边”,色味俱佳。
最早的光饼并无“加料”,后来渐渐诞生了“猪肉饼”“姜葱饼”“芝麻饼”等“升级版”光饼;光饼的吃法也不断创新,有光饼夹油条、光饼夹米粉肉、光饼夹春笋等,不过,最出名的还是“大肠饼”。
大肠饼是猪大肠炒光饼的简称。相传古时建瓯城里有个秀才到乡村教书,一大早就带上光饼准备在路上充饥,到了村里时已是黄昏,剩下的光饼硬如石块,难以下咽,正好村口有一农户在杀猪,见秀才来了,东家就赠其一截猪大肠。秀才收下猪大肠突发奇想,用猪大肠来炒光饼,结果味道好得出人意料,从此大肠饼成了建瓯当地的一道名菜。
大肠饼的做法是,先将猪大肠洗净,烧水煮至七分熟,切片,选隔夜光饼切块油炸至表面泛黄,一同备用。烹饪时热油锅先入姜葱蒜炝锅,再倒入猪大肠和光饼猛火快速翻炒,然后加入适量青椒、食盐、酱油、白糖、醋、味精和料酒,起锅时加水淀粉勾芡。这道菜的特点是甜鲜适口,饼块松软香酥,肠片油而不腻,色泽黄白相间,故大肠饼在家乡还有个雅称,叫“金玉满堂”。
在家乡建瓯,关于光饼的趣事还有很多,删繁就简,就此打住。
作者
黄世谦,建瓯人,住厦门市同安区。省作协会员,已在《福建日报•武夷山下》、《厦门日报•城市副刊》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并有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喜欢京剧,所发表的戏评,在社会上引发热议。
朗读者
许梦洁,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主持人。
征集
★《夜读》栏目每周定期推出“闽南夜话”、“诗歌之夜”、“英文朗读”等,用多元化的节目,满足听众们多样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适合栏目朗读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
★如果有适合夜读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荐,让好声音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发送音频作品或原创文学作品至电子邮箱xmrbsbjczs@126.com,请在邮件标题处注明“夜读+朗读者姓名”或“夜读+作者姓名”,并附上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音频制作:许梦洁 黄晓青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海鹰 罗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厦门日报社App“潮前智媒”
轻松玩转黑科技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