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吵架的时候,大脑会一片空白?”
聚会上朋友这个疑问,激起了数声“我也是”。
一位45岁的心理咨询师朋友,苦笑着分享自己跟同事吵架的经历:
对方数落她咨询技术差,她气急,本来想反驳“我技术不差”,嘴瓢说成了“我艺术不辣。”
看着对方莫名其妙的眼神,她特想扇自己一巴掌。
你有没有类似经历:
吵架总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口不择言或者吞吞吐吐;
情绪上头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事后又感到后悔;
吵架吵不过,一整天心里都堵的难受,特想“报仇”;
被人当面说了一句,很想反击,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些,其实都属于“不会吵架”的情况。
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们吵架时的发挥?
想要吵出胜利时,又该如何超常发挥、逢吵必赢呢?
为什么一吵架,
你的大脑就一片空白?
“你干嘛冲我发脾气?我又没惹你。”
“你怎么不说话任人欺负?”
“你这人太可笑了,话都说不清楚。”
“我骂你怎么了?有本事你骂回来啊!”
听到这些话,你是否感到气血上涌、手心冒汗?
呼吸困难、浑身冒汗、大脑一片空白?
甚至啥也说不出来,只想扭头泪奔?
如果是,那你必须知道:
这些反应,不代表你不会吵架、吵不过别人,而是大脑限制了你的发挥。
限制来自三点:
第一,应激反应导致大脑空白。
应激,就像一束含羞草,但凡遭受一定程度刺激,就会条件反射合拢叶片。
吵架的刺激,就是其中一种。
如果你吵架时不知道第一句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表情,脑子里没有“模板”可用,对一切都感到陌生。
这便说明,你出现了“应激反应”。
它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使你条件反射“合拢叶片”,变得僵硬迟钝;
加上脑海里缺乏应对机制,“逢吵必输”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第二,交感神经系统被抑制,导致大脑缺氧迟钝。
交感神经系统是我们的“军师”,它反应慢了,我们就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应激,刺激了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增加、血糖提高。
这会给大脑和肌肉输入更多的血液和氧,也会导致交感神经被抑制。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军师“下线”了,理智消退了。
原本清晰的头脑一片“浆糊”,愤怒把你“征服”,你开始抬高音量、瞪大眼睛,却无法构思语言。
导致的结果,便是只会说“阿巴阿巴”或者“退退退”。
第三,身体出现“沉默效应”。
“沉默效应”,是我们保护自己的“盾”。
面对争执时,为了平息紧张的心情,我们会下意识闭紧嘴巴不说话,就像躲在盾牌背后免受伤害一样。
这种自我保护方式,会让我们的心率恢复正常、情绪慢慢冷静;
但也让我们错过了说话的时机,吵架处于下风。
跟大家说了这么多,相信读完以上三点,我们对自己为什么“逢吵必输”,多少会有所觉察。
而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
亲爱的,请你相信:意识到自己问题所在,便迈出了解决问题的一大步。
吵架之前,想清楚了你为什么而吵
想要“逢吵必赢”,首先得明确一点:
你为什么吵架?为了自证清白、发泄情绪还是掌握话语权?
第一,为了自证清白。
电影《让子弹飞》里,小六被人诬陷偷吃了一碗粉。
他努力澄清,却越描越黑,怎么吵都吵不过,一时冲动之下剖开肚子。
为了一碗根本没吃过的粉,他吵了一场必输的架,并因此丢掉了自己的命。
为什么说他“必输”?
因为小六打从一开始,就因为被诬陷,产生了应激反应,脑子无法理智思考。
越急,说话越乱;越乱,大脑越宕机。
遇到以“自证”为目的的吵架场景,最好的应对方式其实不是自证,因为对方如果存心想诬陷你,你说自己的事越多越留把柄。
最好的应对方式,其实是主动回击。
“你凭什么说我多吃了一碗饭?”
“你的证据呢?把证据拿出来?”
“你说这么多是不是想诬陷我?”
少去自证清白,多去质疑对方,一旦打乱对方的阵脚、让他露出把柄,谁是谁非就一目了然了。
第二,为了宣泄情绪。
这种是最常见的,因为很多人吵架,都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
比如我们听到别人说某句话,感到不舒服,不吵一架,心里会一直堵。
堵久了,容易自我攻击、压抑情绪、苦闷焦虑。
而吵一架,有助于释放情绪、捍卫自己,重拾力量自信。
宣泄情绪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不会宣泄的人,很容易在与他人的争论中让情绪层层升级。
宣泄情绪的正确话术,不是指责、批判、辱骂甚至人身攻击;
而是用一种非暴力的客观态度表达感受,比如:
“你这句话让我感到很不舒服,仿佛我被冒犯了”;
“你刚刚那样说,我觉得有点生气”;
“你为什么要那样说我?这会让我觉得,你对我有什么成见。”
表达清楚情绪,才能真正宣泄情绪。温和中立的态度,也有助于让对方冷静下来,结束过激的争执。
第三,得到话语权。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记得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幕。
诸葛亮并不是一个爱吵架的人,之所以和王朗产生争执,是为了得到话语权,为自己的阵营争夺利益。
王朗没有看清这场吵架的本质,以为诸葛亮真的瞧不起自己,感到侮辱,才会气血上涌把自己气死。
无论是为了自己出气,还是让对方难受,客观来讲,这些感受都只是暂时的。
很多时候,太在意感受只会导致落败,甚至“双输”。
因此,发生争执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分析:
对方跟我吵架,对他有什么好处?
我能够在这场吵架中,为自己争取到权益吗?
我可以争取到旁观者的认同,让他们觉得我是对的,从而掌控局面吗?
问题的答案如果清楚了,你要达成的目标也就水落石出了。
吵架,如何才能不吃亏?
明确了吵架的目的之后,接下来该做什么,就很清晰了:
在吵架中超常发挥,哪怕不能赢,也要确保自己不会吃亏。
为此,我们要做到三件事:
1、避免掉入“自证陷阱”
很多人被人误解后,第一反应都是去着急地和对方解释。
并且会为了自证清白,会想尽办法搜集证据,和对方讲道理。
实际上,这时你就已经掉入了“自证陷阱”。
其实很多时候,无论你如何去辩解,都无法扭转对方对你的偏见。
因为从本质上讲,你和误解你的人之间有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那就是:
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真相,去除别人对你的偏见;
而误解你的人根本就不在乎你说了什么,他们只想释放攻击性,达到打压和否定你的目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方的这种做法其实也算是一种心理控制。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摆脱这种控制,避免落入对方的叙事节奏里面。
比如多用反问句,引导对方顺着你话说,拿回这场争吵的话语权:
“哦,然后呢?”
“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你希望我怎么做?”
少说“我……”,多说“你……”。
只有减少对自我的怀疑和反思,把焦点放到对方身上,才能从内耗转变为外耗,彻底远离“自证陷阱”。
2.学会“重复法”。
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话术,叫做“提炼并重复对方的话”。
比如,来访者说了很多自己的家庭情况,痛诉父母虐待自己的细节。
作为咨询师,静静听了几分钟,我会给出回馈:
“听你说了这么多,我大致理解了,你小时候过得很糟糕,父母对你非常残忍。”
当我们精确提炼了对方的意思,重复时,不需要说太多,只需要一句话便够了。
争执场景中也是如此,对方喋喋不休说了很多对你不满的细节,你听了一会儿,提炼并重复:
“听起来,你对我的不满主要是我的态度,让你感到被冒犯,对吗?”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将你的内耗凝缩到最小。哪怕对方一直情绪高昂,你也会在不断的提炼重复中,越来越冷静、客观、平静。
而吵架局面里,先冷静下来的那个人,就会因为思路更加清晰,更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3. 学会“自我觉察”
吵架最怕的,就是失去理智,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无论是日常独处时,还是与人的相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我觉察”的能力。
自我觉察,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将自己潜意识里的内容意识化。
讲得通俗一点,就是指一个人能够从另外一个视角去审视自己,观察自己的情绪、行为、语言模式等等。
我自己就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那段时间我的情绪特别不稳定,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一回和孩子发生争执,大骂了他一顿。
过了一会发现孩子委屈地待在一旁,几乎缩成了一团。那一瞬间,我的心中有了觉察:
我怎么变成这样了?为什么会对孩子说这么过分的话?什么时候我也变得刻薄起来了?
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于是我跟孩子道歉,开始调整自己的情绪,慢慢地生活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很多时候,吵架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而当你真正升起了觉察之心,你会发现,很多争吵其实是无意义的。
就算你真的又和别人产生了矛盾,对方对你恶语相向,你也会清醒地意识到:
- 他说的并不是我,那只是他强加给我的标签而已,所以我根本没必要和他生气。
- 而且吵架无法带给我任何好处,只会影响我自己的心情,影响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那个时候,你就不会再受到吵架的困扰,更不会在乎一场争吵的输赢了。
写在最后
虽然前面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在发生争执时发挥得更好,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鼓励制造争执。
吵架难免引发积怨,是一种不合理的沟通方式,本身不值得提倡。
因此,我们更多是在分享:遇到不合理的沟通场景,你我该如何保护自己?
要知道,为人处世,重在灵活变通。
应该做好自己、尊重他人的时候,我们自持自爱;
应该维护自身权益、尊严的时候,我们不落下风。
能同时完成这两样,才是真正地“爱自己”。
愿你在今后的为人处世中,始终拥有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勇气!
*本文由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和芒来小姐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刘白
排版丨银古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